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习近平文化思想:“化成天下”

  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可谓“千载一时,一时千载”。在这个世界大变局、中国大格局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应运而生,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凝聚着磅礴伟力。

  文化,有大用。用今天的话讲,乃实现民族复兴的“软实力”。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要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之大用,用古人的话讲,叫“化成天下”。此乃中华文明的优秀特质。“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彖传》)意思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都须安置在适当的地方,与刚柔交错的“天文”(今天可以理解为“历史发展趋势和自然客观规律”)相对应。治国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和演变大势,审时度势,遵循规律,刚柔相济,按律顺势,将其“化”之为现实社会的人伦秩序,形塑为相应相生的文明形态,以成“大化”而“化成天下”。《易经》列举了周王朝以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礼乐文化”,来替代殷商王朝之受限于人与自然神秘关系的“巫文化”,以顺时应势取代背时逆势,故而周文王能“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虽说的是古代,揭示的却是如后来《道德经》所言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理,昭示着文化思想的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与“化成天下”

  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近代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曾一度一蹶不振,乃至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中国传统文化也一度黯然失色。梁启超曾感言:“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如此之中国,还谈得上什么以文化“化成天下”?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毛泽东曾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今天,中国要大踏步走向现代化,必然要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借助新建的现代文明“化成天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坚实的文化支撑。中国在当代、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以文化自信作为最基本的自信,以文化支撑为厚积薄发之底气。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不断的挫折和磨砺中,锻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理念与精神文明图景。

  中国文化,文化中国。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一度黯然失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重焕荣光。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化成天下”。

  中国和平崛起与“化成天下”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要“观”要“察”的“天文”与“时变”,首先是中国和平崛起与“化成天下”。

  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世界发展的主线,就是无论从何起点,无论选择什么道路,都要走向现代化。这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近代以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往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先导。这个过程产生了对劳动力、原材料、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对外扩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在原始积累过程中,是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等方式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薅取羊毛的。这种方式虽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发展繁荣,却给其他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随着西方现代化的扩展,世界上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和两极分化的裂痕不断扩大。现在,大家都在奔现代化,当然难免打破旧秩序。而习惯了霸权的国家,则要维护旧秩序,继续弱肉强食、称王称霸。二战后世界勉强支撑的基本和平局面,已然岌岌可危。而今,俄乌战火未熄,巴以冲突又起,世界很不安宁。同时,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和平还是冲突的十字路口。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努力去建设一个远离恐惧而普遍安全、远离贫困而共同繁荣、远离封闭而开放包容,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和平安宁的美好世界。大家从不同起点、沿着和平道路相向而行,都过上好日子,一起实现“现代化梦”。

  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地推动和实践着上述第二种选择。

  中国行动的基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自秦汉时期实现大一统后,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就从价值观层面跃升为“以和邦国”的治国理政理念。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强起来的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与西方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零和博弈思维不同,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既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协调发展、势不可挡的现代化,又是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和平崛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不仅因其符合实际,实事求是,也因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深厚情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前途所在。

  在刚刚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化成天下”

  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活力、动力机制,渐现其先天不足和负面效应,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日益显现。

  今天,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对传统人本精神继承吸收,发扬其积极成果又要革故鼎新。因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也造就了膨胀的个人。当某些西方国家以霸权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式现代化过分强调物质、商业和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潮流,可以称之为新的文明复兴;这种新型关系的旗帜,可以称之为“新人文主义”。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十分厚重的人文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种“见素抱朴”的人文主义的文化底色和文化底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不断生发、生生不息的。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当代中国大力贯彻“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始终不渝。顺应时代、借鉴创新、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在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实践中,最广泛最深刻地凸显了新人文主义。

  按照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大步迈进、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磅礴之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指导,是“化成天下”的伟大思想。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我们应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之力。

  文化,有大用。文化思想,有大用。文化,“化成天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中,我们有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伟大力量,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无比丰厚的文化底蕴、无比坚韧的文化定力。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习近平文化思想:“化成天下” 2023-10-30 浙江日报2023-10-3000005 2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