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盘活非遗 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

  1600年前,在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将金华山与五岳并列。它虽无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雄伟……但多种文化在此兼收并蓄,形成了强大的文化磁场。

  近年来,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全面构建了“1469”工作体系,明确“一个总目标”:努力将金华山打造成八婺文化的制高点、金名片,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在这过程中,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四大战略,开展国家5A级景区创建行动、项目招引建设行动、文旅融合发展行动等六大行动,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门票收入、景区可接待床位数等九个方面实现翻番。

深挖历史,打造特色文化

  金华山山脉东起义乌分水塘,西至兰溪大云山,绵延50余公里,自东晋黄初平在此“叱石成羊”后,这座洞天福地、文化名山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梁武帝到朱元璋,十六位帝王先后与金华山结缘。名人方士纷至沓来,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王松年的《仙苑编珠》,北宋张君房的《云笈七签》,南宋倪守约的《赤松山志》……如今《辞海》《辞源》《中国典故全书》《中国成语词典》等亦有叱石成羊的条目。

  这里,同样被历代画家所青睐。最早见诸记载的是,东晋顾恺之所作的《黄初平牧羊图》,如今真迹虽无存,好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亲眼见过,并留下了赞咏诗文《顾恺之画黄初平牧羊图赞》,使后人能够望文生义。

  清代,李渔晚年编辑的《芥子园画谱》中有《黄初平叱石成羊图》。金华山水画宗师黄宾虹也曾两次挥笔画就《黄初平叱石成羊处》的山水画。

  这些诗词歌赋、摩崖石刻,见证了金华山的历史变迁。而黄大仙倡导的“行善积德、惩恶扬善、施医赠药、扶贫济困”等善举,对当地百姓也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我在11岁时,第一次接触到黄大仙传说。”马水根是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984年开始收集并研究创作黄大仙传说,1993年以笔名“马骏”出版了《黄大仙传奇》。2014年,马水根组建了一支27人的文化宣传队,编排了一台集讲、演、奏、画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节目,在双龙风景区等开展活动。

  2008年6月7日,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金华山因此也多了一块“国”字招牌。

漂洋过海,当好文化使者

  不仅如此,2014年由香港申报的“黄大仙信俗”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香港,不仅有黄大仙祠,还有黄大仙区、黄大仙站。香港无线电视还曾于1986年拍摄剧集《黄大仙》。

  如今,走在香港黄大仙祠中,石牌坊还写着“金华分迹”四个大字。黄大仙的传说和故事在两地民间的讲述和传承中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也为两地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可能。

  自2003年起,金华累计举办了11届“黄大仙文化节”。近年来,金华山陆续开展了“港澳台学子走进金华山”“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山”等活动,吸引了数万名海内外青年学生走进黄大仙宫和金华古村落,体验黄大仙传说、感受金华民俗风情。

  如今,黄大仙传说远播世界各地,现在国际上30多个国家拥有黄大仙社团,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还建有黄大仙祠。

守正创新,展现名山魅力

  10月6日,历时近一年的谋划准备,在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的精心呵护下,金华佛手携着香气和祝福,飘入香江。两地期待已久的“千盆佛手进香江”活动完成了最后交接。

  6月,2023港澳·浙江周活动中,金华代表团就两地加强黄大仙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相关意向,赠送千盆佛手至香港各界,共享清香。借着这次活动,金华也正式向香港推介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

  除此之外,金、港两地的时空距离也越来越近……

  4月1日,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的G99次高铁列车恢复开通,是以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仙的金华山 妙意自然来”全新文旅品牌口号冠名。列车途经浙江、江西、广东、香港四地,沿途停靠杭州东、金华等10个车站。阔别三年,从婺江到香江,从双龙到西九龙,从金华山到狮子山,一张车票,再次将两地紧紧连在一起。

  7月,千名香港青年抵达杭州、金华,开展“同心迎亚运·奋进现代化”活动。为期5天的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又搭乘G99次列车由金华返回香港。

  “真的太方便了。”在这趟高铁上,很多香港青年不禁感叹。目前,在金华求学的香港学生众多,仅浙师大就有上百名,一张高铁票,不仅缩短了游子与家的时空距离,今后也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往返两地,开展交流,增进情感。一趟趟交流,一场场活动,将金港两地的交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来,金华山正努力探索黄大仙文化研究的新路径。

  聘请专业团队重塑品牌形象,“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以深远的寓意和朗朗上口的表达成为金华山文旅品牌新口号。

  一首曲风轻快的《金华山上黄大仙》唱遍山野。歌里黄大仙有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一个“快乐的少年”,这也正是金华山接轨年轻人的一次尝试。

  微电影《金华山啊,少年的山》讲述了少年黄大仙行善四方的故事。以黄大仙石羊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将陆续面市……不断叫响黄大仙传说这一特色招牌。

  “金华山要用新仙意的生活感染更多人,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传好文化传承的接力者。”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黄大仙传说在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他们在诠释“仙山”故事、历史的同时,引进并陆续落地一系列项目:双龙宾馆、三十六院溪、米村特色餐厅、金华山文旅数字空间、“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等一批品牌酒店民宿、网红业态、沉浸式体验项目落户金华山,“大白熊”森林露营基地、达那也(小冰岛)等一批新项目即将开放,通过不断的更新迭代,努力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守正创新,拥抱更多年轻一代的到来。

  (本版图片由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盘活非遗 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 2023-10-24 浙江日报2023-10-2400006;浙江日报2023-10-2400015;浙江日报2023-10-2400010;浙江日报2023-10-2400017;浙江日报2023-10-2400025 2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