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垃圾只余桂香
本报记者 刘俏言
没有饮用水袋,没有零食包装,也没有小旗子……这是昨夜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散场后,留给保洁人员的“赛场”。“观众很给力,几乎都把手边的垃圾随手带走了,这算是很轻松的任务了。”散场后,保洁人员陈晓梅向记者扬了扬手中的垃圾袋,“跑了一个区,除了少许桂花瓣,什么都没留下。”
文明的传递,往往只需要一个垃圾袋的默契。
进场时,记者拿到了一个观众伴手礼袋,里面附赠了一个垃圾袋。而在退场时,这个垃圾袋几乎成了每名观众手中的标配。未吃完的食物和水都会被自觉打包带走。偶有几个落下的袋子,也被“小青荷”顺手带走。“保洁虽然不是我们的工作,但只要看到了,我们就会马上捡起来。”观众服务区的志愿者余亦欣说,“这也是一种浙江形象的展示。”
E区的观众席上,陈晓和儿子康康两人各拎了一个垃圾袋,主动留在了最后“查漏补缺”。他们一人一边捡拾着遗落的垃圾。陈晓说,自己是故意“晚走”的,她觉得这是一堂很好的教育课:“此前带孩子看了几场亚运会比赛,康康已经养成了走之前检查座位周围有没有垃圾的习惯。大家都这样做,他自然而然就会了。”
全场“桂花雨”后,观众对待桂花瓣的处置方式更让人感动。
一片片仿真桂花瓣从场馆上方撒下,飘落到部分观众席和媒体区。薄如纸,美如画,满场桂花香让人沉醉不已。但惊艳过后,也有人担心,这些“桂花”会不会留下满地“落黄”?但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一幕幕,却将这些担心击得粉碎——
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应梦欣在排队离场时,仔细检查着周边区域的桂花瓣和垃圾。“桂花瓣我们当小纪念品带走,当然也希望能给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省点事。”应梦欣说。
不让“桂花且留下”的,还有坐轮椅的观众。来看开幕式的欧阳先生一边坐着轮椅离场,一边弯着腰,小心地将手边捡到的桂花瓣放进垃圾袋中,再挂在轮椅上,到了垃圾集中处理点扔掉才安心离开。他笑着说:“开幕式这么美,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留下一个更美丽的场馆给后来的人。”
散场后,记者特意又跑去了观众席,空气中桂香依旧,但无论是座位还是过道,都和来时一样整洁、干净,而此时距离开幕式结束,只有短短半小时。
不留垃圾只余桂香,这就是杭州,一个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