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迭代升级基层公共文化供给

武义:以“共富百花会”打造文化共富山区县样板

  文化绽放,带来美丽新风景。

  如今,行走在武义城乡,一台台接地气、入人心的文艺演出在村子和企业里上演,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在乡间落地。文化惠民,让老百姓乐享美好生活,携手迈向精神共富。

  近年来,金华市武义县着力提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共富百花会”等公共文化品牌为依托,以数字经济推动创新提质,探索形成政府搭台、人才培育、群众主体、资源整合的文化服务新模式,激发文化惠民内驱力,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打造“百花齐放”文化共富山区县样板。

想看啥,群众在线自己点

  10月15日,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文艺村长傅秀英拿出手机,点开“共富百花云”应用,为村里11月的文艺演出排摸节目需求。该应用是武义面向群众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

  “目前已经有两个村里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的节目,再点些年轻人喜欢的舞蹈、老年人爱的戏曲节目。”说话间,傅秀英选了婺剧折子戏《牡丹对课》和小品《平安无事咯》等几个呼声较高的节目。此外,系统又自动匹配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节目。一份干货满满,老百姓想看的、爱看的节目单,就定制成功了。

  像这样“走心”又“走实”的事儿,在武义随处可见。想看一场露天电影,追忆似水年华;想看一次陈列展览,陶冶艺术情操;想为长辈送戏下乡,丰富精神生活……不用单方面等政府安排,这些活动的“点单”权交到了群众手里。

  在6—9月举行的武义县百场文艺演出进礼堂惠民活动中,多个村子先后兴起了“想看啥、自己点”的潮流,让山区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品质、定制化的文化服务。

  在武义县熟溪街道溪里村文化礼堂,管乐合奏《闹花台》、方言快板《四老太夸媳妇》、婺剧彩唱《三请梨花》、小品《看戏前》……通过“共富百花云”智慧点单的方式,来自武义湖畔演唱队和新宅岭上翠谷艺术团的表演老师纷纷登台表演,扣人心弦的唱腔、好玩有趣的小品快板深受观众的喜爱,现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浓浓的文化味在村子蔓延。“想看的节目向文艺村长报名,不久就可以在家门口看演出,真是太方便了!”溪里村村民说道。

  1983年,武义县借鉴古代民间花会形式,以百花齐放为寓意,举办了第一场“文艺百花会”,赢得群众欢迎。此后接续40年举办,铸就了浙江中部地区跨时最长、参与最高、影响最广的草根文化品牌,既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大批乡土文艺人才,又有效助推了乡风文明和乡村和谐。

  随着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群众文化需求感知不够精准、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不高、供需匹配不高效等问题逐渐突显,为此,2022年6月武义重塑体制机制,由武义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武义县文广旅体局、文联等相关部门,从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到完善活动内容,打造线下“共富百花会”文化服务品牌和线上“共富百花云”智慧服务平台相融合的“共富百花会2.0”模式,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探索出山区县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速达”新路径。

  “共富百花云”应用包含“我要点单”“我要拼单”“作品展示”“人才风采”“百花会专区”等十大模块。只要动动手指,群众就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既可以线上看,也可以现场看,还可以获得积分、兑换文创产品,也可以报名参演、展示才艺。

谁来演,群众演给群众看

  “我们村的文艺演出,既洋气又接地气,还有很多干货呢!”提起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村民们骄傲地说。

  在武义,很多文艺演出由各村文艺村长自发组织,负责摸清村里文艺活动需求、统筹安排演出活动,把更加符合乡村发展和群众需求的节目送进来。这些节目的演出人员从哪来?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

  提供优质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文艺人才是基础。武义创新“驻圈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职业化,让文化文艺人才入驻全县109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引领圈内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主开展文化活动;创新文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组建镇一级文化站长、村一级文艺村长队伍,探索建立园区和企业文艺厂长,建立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被聘为泉溪镇泉二村文艺村长一年多来,57岁的徐丽精越来越有干劲。她负责“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协调、文化文艺人才挖掘,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站等文化阵地预约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浓厚文化氛围。

  徐丽精会定期摸排村里的文艺人才情况,泉二村舞蹈爱好者陈香女就被选中了。“以前我就是在村里自娱自乐一下,现在我们每周三晚上都会到镇里的文化站培训,专业的老师会为我们编排新动作,大家的演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陈香女说,以前她想都没想过,自己能登上县级舞台。

  有才艺的群众还可以在线上平台“毛遂自荐”,入选当地文艺人才储备库,参与培训、演出。“组团驻圈”的模式培养出了不少乡土文艺人才,让很多表演队伍像陈香女所在的泉姿花旗袍扇舞队一样,从小山村“出圈”,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当主角”“唱大戏”。

  “当地群众演给当地群众看,这种本土化的表演会让节目内容更加接地气,也更加吸引身边的人。”武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义依托全县242家文化礼堂,通过精准匹配文化需求、培育本土艺术人才、数字赋能文化服务等方式让送下乡的文化真正送到百姓心坎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武义是工业大县,有很多新居民。据统计,2022年武义全县共有46.9万常住市民,其中新居民就达到了12万,但新居民走进文化礼堂观看文艺演出的人数很少。为此,武义谋划启动了新居民歌唱、舞蹈等系列活动,给新居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并从中发掘文艺人才进行培养。此外,武义的新居民也积极参与节目创排,成为舞台上闪亮的“民星”,有效促进了新老居民之间文化交融交心,增强新居民的归属感。

  除了走进广大农村,“点单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在向当地企业延伸。“百花会和我们企业的技能大赛融合在一起开展,不仅丰富了舞台表演,而且更形象地展示了工匠风采。”浙江铂动工贸有限公司文艺厂长说。

让基层的活动筹办不再难

  每次演出,群众可以通过“共富百花云”应用,在场内场外参与活动互动,给喜欢的节目和演员送上“五星好评”,也可以对演出质量进行评价,既有了“点菜权”,又有“评价权”。群众不仅品尝到了“文化大餐”,还体验到了优质的“售后服务”。

  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共富百花云”切实解决了公共文化活动“群众想要的送不了,送的群众不想要”的问题,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让基层一线公共文化的活动筹办不再是难事。

  一组组数据,是最好的诠释——

  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速达”,大幅提升供给服务质量和满意度。2022年以来,入驻文化文艺人才3227名,发布活动1.14万场,同比增长291%,线上线下受众达913万人次。基层规模以上文化活动组织时长由原来的25天缩短到7天,数字化应用群众满意率每月保持95%以上。

  文化内驱力显著增强。累计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制度2项、奖励管理等配套文件9个,统筹文化经费1.7亿元,兑现奖补政策758万元,撬动社会资本42亿元。涌现出《心墙》等一批荣获省级金奖的特色文艺精品,创成省级乡村博物馆36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现有武义籍国家级戏曲演员100余人。

  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入选文旅部“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获评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接下来,武义还将优化完善群众文化精准需求清单“揭榜挂帅”和文化文艺人才作品创作“揭榜挂帅”;创新婺剧人才培养机制,谋划组建武义县婺剧艺术传承中心,扶持优秀婺剧作品创作,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文化服务“拼多多”集成运营模式,整合国企部门、社会组织、艺术机构等,谋划组建“共富百花会”服务联盟,为公共文化服务集聚更多资源。

  武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深化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武义将持续推动这一模式走深走实,努力为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精神共富作出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武义县文广旅体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武义:以“共富百花会”打造文化共富山区县样板 2023-10-18 浙江日报2023-10-1800006;浙江日报2023-10-1800010;浙江日报2023-10-1800012;浙江日报2023-10-1800009;浙江日报2023-10-1800022 2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