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文章导航

小县城连通大世界

——写在第四届世界文成人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文成是我家,发展靠大家。10月14—15日,第四届世界文成人发展大会在伯温故里文成县举行。来自全球各地700余位文成籍乡贤齐聚文成,共话桑梓情谊,共商发展大计,共谋美好未来。

  “侨牌”是文成的一手好牌。据介绍,文成有近17万华侨华人旅居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0多名文成籍侨领担任海外侨团副会长以上职务,有归侨侨眷7.3万人。

  蓄力之下,文成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引进侨智侨资,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效果如何?可以从具体实践中找到答案。

实践一

出去改变世界,回来反哺家乡

  “来杯咖啡吗?”在文成街头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土地等资源受限,数以万计的文成人前赴后继涌向国内外,靠着勤劳智慧发家致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侨文化”。

  出去改变世界,回来反哺家乡。走出去的文成人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乡。如今,文成的大街小巷咖啡飘香,让小城多了一份独有的气质。

  “每一个人只有一个故乡,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是在外漂泊游子的心愿,所以我义无反顾要回来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从朱寮村走出去的侨胞朱德云深情地说道。

  朱寮村是文成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也是著名侨村。现在,祖籍朱寮村的华侨华人约有2500人。

  偏远的朱寮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拔1000多米,森林覆盖率高,生长着千年红豆杉。这里梯田层叠,风景秀丽,是夏季避暑胜地,也是冬季观雪高地。两年前,朱德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优势,便搭建朱寮侨团“振兴乡村”建设平台,发动侨胞和乡亲们干起来,有钱出钱、有地腾地、有力出力。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10多位侨胞筹集2000万元支援家乡建设。

  短短一年,朱寮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道路、有序的绿化带、设施齐全的公园、修缮一新的宗祠……夜幕降临,覆盖全村的太阳能路灯让村子亮堂堂。尤其让朱德云欣慰的是,随着环境改善,村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大幅提升,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这让我们对全村未来的建设发展更有信心了。”

  令人欣喜的是,走遍世界的文成人回乡,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跃上新台阶”。以侨界爱心协会、侨界妇女联合会等为媒介,鼓励侨胞侨团侨企,筹建侨爱共富基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捐资捐物等各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文化类公共设施等建设,实施精准帮扶,先富带后富,近5年共收到侨胞捐款捐物近8000万元。

  侨胞归国,也源于家乡的感召。文成大力实施“万侨走归”计划,落实加快华侨要素回流、推进共同富裕的多条硬核举措,鼓励侨资侨智侨青回归创业,促进华侨要素回流;深入开展“暖侨安侨护侨”系列行动,迭代升级为侨服务“全球通”“解侨纷e件事”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探索“互联网+华文教育”新模式,办好“寻根之旅”夏令营和“浙里·云课堂”,增强新生代侨胞文化归属感;积极开展“家雁归巢”“乡贤恳谈会”“山海聚英才青年圆桌派”“青蓝接力”等活动,加强联络联谊,感召新侨群体和海归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凝聚山水侨城新力量。

实践二

深山里的农产品,在海外也“圈粉”

  文成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是重点产业。“我从小就知道糯米山药,但在意大利20几年都没有看到,希望尽我所能,让在外的文成人都能尝到家乡味道。”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米兰温州华侨华人商会常务副会长、新乡贤叶平说。

  叶平长期从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通过与海内外商会、企业、政府等对接沟通,取得了包括糯米山药在内的多种农特产品的经营资质,签订文成农产品出口协议,带领文成糯米山药等农产品走进欧洲市场。

  近年来,文成县发挥侨乡特有优势,借力华侨、文商等新乡贤群体,帮助糯米山药等农产品打响品牌、出山跨海。糯米山药已出口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上架海外各大超市货架,建立海外山药营销网点5个,出口额超8000万元。

  糯米山药口感软糯,营养价值高,倍受消费者青睐。但储藏难,价格波动大,产品不能周年供应,加上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发育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糯米山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我是文成本地人,想让深山里的农产品走出去。”文成味多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子稀,从意大利回国投资农产品深加工和预制菜生产,助力糯米山药滞销农户打开销路,“如果农产品不进行加工,会有诸多限制。”叶子稀介绍,味多多预制菜项目总投资1.02亿元,主要建设预制菜智能生产线、研发中心、体验中心、电商直播室、装配式冷库以及人才中心等附属配套。

  “经过加工,糯米山药成为净菜,价格也将翻一番。”留在家乡,叶子稀干劲满满,今年企业投资额由原先的6000万元追加至1亿元,正是看中了预制菜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止糯米山药,文成杨梅远销海外,已不是新鲜事。去年,文成乡贤周作荣将1万多斤的文成东魁杨梅运至加拿大市场,被一抢而空。今年,他尝试新品种,精挑细选了一批黑炭梅,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小小县城,也可以连通大世界。“把文成特色的糯米山药、杨梅等农副产品推向世界,可以进一步发展文成侨贸经济、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升级‘地瓜经济’,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带动山区农民收入增长。”文成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践三

这里,是年轻人愿意回来的绿水青山

  青年向上,城市向前。乡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年轻人。

  在文成县周山乡官垟村,一家高颜值的悬崖咖啡馆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爆火。许多年轻人,翻山越岭,只为来此打卡一杯有故事的咖啡。

  南京长大的徐林,一直记着小时候和外婆在文成的日子。这些年,他常常带着无人机,来文成寻找童年的记忆。有一次,他在山路上碰到周山乡干部。对方听说他正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发文旅项目,就带他去看官垟村的一间废弃小学。两层、6个教室的小校舍,校门口空地和围墙围成一个小院,校舍后的操场正对着一片梯田……这番场景,激发了徐林在文成干事的热情,一头扎了进来,留在这儿不想走了。

  徐林盘掉自己在南京创下的物流企业,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周山乡,开始围绕这间学校打造民宿“稻语小筑”、云上餐厅和悬崖咖啡馆等乡村新业态项目。

  在文成,徐林的经历并非个例。文成团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90后年轻人,更愿意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力量。从产业入手,则是他们擅长使用的方法。

  初秋,入夜的文成已经微凉。推开一座庭院的木门,“侨家乐”民宿——“寒舍廻塘”的创办人黄靖还在庭院里忙前忙后。从意大利罗马回国后,“侨二代”黄靖与妻子扎根文成山区,开起了民宿。

  过去,文成籍华侨一般通过捐建学校、卫生院、影剧院和资助困难学生等方式回馈家乡。如今,除了捐款捐物,还有很多如黄靖一样的文成籍侨胞回到故乡,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为乡村带来新面貌。

  令黄靖高兴的是,民宿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如今,黄靖是文成“百侨扶百村”的创业典型。他的民宿为周边村落的农户搭建起农特产品“特供”平台,带动了农户就业和农特产品销售。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文成聚集了一批青年创业者,满眼是绿的地方也成了年轻人愿意回来的故乡。他们有的从国外或者大城市归来;有的被这里的山水乡土所吸引,带着回归田园的理想定居山乡,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换个思路天地宽。以“侨”为桥,打开文成发展新天地。可以预见,这些殷殷乡愁乡情,必将汇聚奋进的磅礴力量,推动文成高质量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山水侨城

20年20事

  历届文成县委、县政府坚定践行“八八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发展壮大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文成实现了从偏远山城到交通枢纽、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精彩蝶变。

  1.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

  2.刘伯温故里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圆梦高速 温州西部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4.打造县域“半小时交通圈” 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5.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 3次捧回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

  6.实施全域环境再造 成功创建省级大花园示范县

  7.省级经开区、农开区、旅游度假区先后获批设立

  8.娃哈哈集团国内最大智能化饮料生产基地成功落户

  9.首个百亿投资项目——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落地

  10.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1.新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齐头并进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12.打造中央水轴景观 泗溪“母亲河”华丽蜕变

  13.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一大批优质民生工程建成投用

  14.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百姓吃水难题

  15.全国首创并迭代升级为侨服务“全球通”

  16.“太公祭”、伯温家宴等刘伯温文化IP持续打响

  17.圆满完成震后重建 获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18.实施生态大搬迁促进人口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19.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携手打造山区共富样板

  20.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省级平安县“十六连创”

  (本版图片由文成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小县城连通大世界 2023-10-15 浙江日报2023-10-1500006;浙江日报2023-10-1500010;浙江日报2023-10-1500014;浙江日报2023-10-1500016;浙江日报2023-10-1500011;浙江日报2023-10-1500012;浙江日报2023-10-1500020 2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