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飞向国际名城
——杭州亚运会启示录之五
当“数字火炬手”隐入天际,《同爱同在》欢歌笑语萦绕耳畔,来自肤发各异、语言不同的各种点赞汹涌而至——
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维诺德·帝瓦里盛赞:杭州亚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亚运会之一。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发布会上连说了几个“感动”“感谢”,为杭州亚运会打了“99分”:“令人难忘,非常成功。”
乌兹别克斯坦奥委会观察员谢尔佐德说:杭州是一座高水平的城市,人民很好客。
老挝教育体育部副部长金玛诺·蓬玛哈赛说:杭州就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
如潮好评共同指向一个历史结论:杭州亚运会完美兑现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承诺,向党中央、全国人民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
“会”办得精彩,“城”提升如何?用杭州亚运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的话评价——
如果说G20杭州峰会是杭州的第一次飞越,那么,亚运会是杭州的二次飞跃。
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扬曲线,亚运会三次来到中国,北京、广州、杭州,而“于斯为盛”。1990年,《亚洲雄风》唱响北京工人体育场时,中国GDP1.89万亿元;2022年,杭州一城GDP1.88万亿元。30年,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局之年,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国际赛事,由此,杭州成为向世界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中国之治”的一扇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世界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杭州?
8年筹办,精彩“城变”
今年9月,亚运会开幕前夕,一个等待已久的消息传来:杭州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
看似是时间上的巧合,其实是“亚运牵引”之下的必然。“筹办亚运这些年,杭州的城市硬件设施飞速升级、城市文化加速繁荣、城市文明迅速提升,形成了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在杭州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秘书处秘书长邵新华说,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辐射力随之而强,杭州都市圈晋升“国家级”自然是水到渠成。
杭州都市圈规划的批复,为杭州城市变化作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脚。时钟拨回8年前,在“亚运牵引”下,杭州的惊人蝶变是如何发生的?
“从2015年杭州亚运会申办成功那刻起,杭州城市框架的拉开、间架结构的处理就像画一幅‘工笔画’,我们一笔一画都要遵循‘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周斌说。
杭州地铁建设突飞猛进是百度贴吧“城市吧”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8年时间,从3条线到12条线,运营里程数从81.5公里到51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创下中国地铁建设速度新纪录。比数据更精彩的是亚运期间一条条刷屏的消息:杭州地铁单日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开幕式后7万多名观众40分钟有序离场……这背后,是杭州地铁建设精雕细琢的接驳方案和高效有序的运营水平。
数据表明,杭州地铁客流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比例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16%升至2023年9月的70%,地铁已成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首选。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9月杭州地铁日均客运强度达到0.79,超过了国家发改委要求的“运行初期单日客运强度不得低于0.7”、又不超过“1”的超负荷运行指数,完美诠释了“适度超前”的规划初衷。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杭州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高铁站、机场扩建等基建换挡提速,不是以亚运之名蛮干快上,而是遵循了适度超前的原则,长远来看,既节俭又惠民。”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周斌透露,预计到2035年,杭州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500万,而目前杭州地铁、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均已按照2000万管理人口适度超前配置。“未来地铁建设将重点围绕惠民生、补短板和提效率等方面。”陈周斌说。
遵循“提升一座城”的主线,杭州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杭州亚运村是其中的代表作。“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亚运村,选址充分体现了‘先谋城、后谋村’的理念。”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毅栋说,亚运村开建前的钱塘江南岸,城市界面在钱江世纪城核心区往东,缺乏延续,与对岸钱江新城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失衡。亚运村的落地,不仅带动了这一区块打造都市样板区,更加速了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历史进程。
杭州空间格局的全域盘整,与筹办亚运同时进行:临安撤市设区,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优化调整,跃升为长三角市区陆域面积最大城市。这些大刀阔斧的动作,改变了区域空间不协调、产业布局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衡、空间规划不协同等情况,让杭州形成了与国际大都市媲美的空间格局。
凡此种种,所有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举措,与增进民生福祉又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每到周末,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人头攒动,已然是市民露营、休闲、运动的好去处。谁曾想到,它的前身,是夹杂农房、田地和高压电线的城中村。依托亚运场馆的建设,这里建成了浙江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
放眼整个杭州,亚运筹办过程中新建场馆12个、改造场馆26个、续建场馆9个、临建场馆9个,拉动了全民对运动的热情。不仅如此,数百个公园散落在城市各处,城市的“边角余料”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使杭州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46%,达到了发达国家上游水平。
杭州的人文底蕴也得以充分彰显和滋养。亚运期间,除了比赛场馆,论杭州人气最旺的地方,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榜上有名,许多国际友人都选择到这里体验一场宋韵之旅。此外,还有杭州国家版本馆拔地而起,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杭州更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三个世界遗产的城市,还入选了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可以说,借助“后峰会、前亚运”的时代红利,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硬软件,完成了二次飞跃的蓄势。
二次飞跃,树立城市发展新标杆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开幕前的预言——“杭州亚运会将在多方面树立新标杆”,在杭州亚运会中成为现实。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给城市带来新的注脚、新的活力、新的内涵,从而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活方式,乃至提能升级、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树立新的标杆。”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8年的筹办,16天的“深度浸润”,杭州从上到下,从场馆到小巷,从参与者到普通市民,都已经接受乃至不自觉地实践着这些理念。
杭州亚运会堪称史上“最聪明”运动会。仅在杭州市组织实施的“智能应用项目”征集中,40余个重点项目被应用到亚运会上,涵盖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诞生了一系列全球首创、首推、首用的技术,这让外国运动员连连惊叹,“一切人和事物都能看到科技元素”。
无处不在的“智”感,万物互联的便捷,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让杭州亚运会成为人类迈入数字文明时代具有标杆意义的大型国际赛事。
田径赛场上可爱的机器狗搬运小队,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机器狗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宇树科技。“消费级的四足机器人,几乎是全球市场的空白,将是我们的开拓重点,也是杭州智能制造的一个新机会。”宇树科技市场负责人王其鑫介绍,未来,他们将拉长机器人产业链,目标是让消费级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工业级机器人进入千行百业。
“杭州亚运会是大型赛事中迄今最大的数字科技大舞台。”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胥伟华说,这些新技术不仅出现在现场,今后还会从亚运走向日常,让城市成为数字文明时代万物互联的大场景,从而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中建立优势。
碳中和,杭州亚运会成功竖起了首个大型“无废”赛事的标杆。从惊艳全球的数字点火,到场馆内每一盏灯、每一台空调、每一部电梯都有专门的“零碳工程师”进行能耗测算,根据赛事运行方案计算出兼顾能耗与舒适度的最优方案,实现精准降碳。这些绿色办赛的范例,将深刻影响杭州未来城市发展路径——
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每天打捞起的湖面漂浮枯萎水草,经粉碎烘干后被制成肥料,又“反哺”花卉和林木,每年1400余吨园林废弃物,变成200吨有机肥料;
在吉利,继主火炬的零碳甲醇燃料、亚运会保障用车甲醇重卡之后,又把目光投向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让氢能真正成为适合汽车使用的新能源……
杭州亚运会的每一小步,将汇集成为杭州、浙江乃至中国发展的一大步,为未来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后亚运,“杭州时间”余韵悠长
“筹办赛会,其实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回答一段时期内要如何发展这一命题。”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昊光一语道破发展与办会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型赛会推动一城一国现代化进程屡见不鲜,但具体到各国现代化的阶段与路径,各有不同。梁昊光认为,三次亚运会折射了在世界舞台奋力奔跑的中国身影。北京亚运会和广州亚运会时的中国,处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阶段,上演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的转变。杭州亚运会处在中国以创新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阶段,这扇窗完美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成果。
梁昊光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00多项指标,建立了一整套中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共同富裕、数字治理等指标,更能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他们发现,筹办亚运会后的杭州,国际航线恢复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公共交通分担率等许多现代化指标,已经“大幅跃升”。“举个简单的例子,亚运会后,全球互联网以杭州为关键词的搜索量暴增,拉出一条非常陡峭的曲线,这就是杭州的国际声量放大的最好说明。”梁昊光说。
对杭州来说,国际化的成果最为金贵。“杭州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互通互联有待提升。”梁昊光说,而杭州亚运会极大补上了国际人才数量、国际交流频次、国际通达程度等短板。在他看来,后亚运时代,只要活化利用好亚运红利,杭州现代化进程或能迎来加速推进,国际化水平、城市品质、产业开放能级等指标都会迎来超常规跃升。
有一些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现代化的赛事服务体系,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会快速提升。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政府已与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3个国际体育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和三大国际体育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是杭州利用亚运遗产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说,到2035年,杭州要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会”体系,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后亚运时代,一定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样杭州。如在亚运前,杭州已经正式打响了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的世界品牌,从千岛湖、新安江、富春江至钱塘江,这全长235公里的三江两岸,既是赛事集中地,也已成为杭州新晋的热门旅游场景,将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增添新动力。
更多变化是无形的。城市能级的跃升,为推进现代化提供无形的加速度,成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生产力。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杭州有希望走出一波向上的行情。”秦诗立认为,后亚运时代,杭州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聚焦拓市场、优布局、强总部,实现高水平“走出去、引进来”。
高水平走出去,杭州数字经济企业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正在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蚂蚁集团就在加速移动支付出海,加大力度布局东南亚;高水平引进来,今年1至8月,杭州实际利用外资达82.72亿美元,历史性首次超越深圳、广州,仅次于上海、北京,跃居全国第三位,外资持续在“用脚投票”加码杭州。
数据中看趋势——后亚运时代,在中国乃至国际城市竞合大舞台上,“杭州时间”将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