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可观可感可触可用

“智慧城管”助执法 城市管理更精细

嵊州:数字升级开辟城市管理新航路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近年来,绍兴嵊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成果,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网格+”智慧城市常态长效管理新模式,为高水平建设“五个嵊州”,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贡献力量。

  下沉一线

让网格“强”起来

  20世纪90年代,“民情日记”诞生在嵊州的田间地头,搭建起一条下情上达的有效通道,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六百精神”为特色的“民情日记”也从嵊州走向全国。

  “民情日记”常写常新。嵊州综合执法局拓展执法领域“民情日记”,依托枫桥式联动治理平台、12345热线、“城市啄木鸟”小程序等民意诉求渠道,多元收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民情档案。“从手写日记到在线互动即时服务,‘民情日记’紧跟时代脉动不断‘升级’,而不变的是为民分忧的初心。截至目前,我们已在前端设置1052个网格,共收集处置民情问题4434个。”嵊州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高不高,关键看最前沿的“战斗堡垒”建设实不实。嵊州市综合执法局推动干部下沉“把脉问诊”,组织开展“综心向党”活动,察实情、交真心、出实招,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了影响群众的痛点堵点。截至目前,已解决城区停车难、油烟噪音扰民、人居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问题2109个。

  干部下沉一线挺身向前,听到更多“真声音”,找到更多“真问题”,在切实解决群众问题上找到“好解法”。比亚迪厂房在嵊州浦口街道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嵊州市综合执法局开展“浦口八点档”兴村项目,利用集装箱为主体结构,打造嵊州首个工业风商业文化夜市街区,通过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开展全面整治,不仅实现了环境面貌的大提升,还提供了百余个就业岗位,相关营收款项用于“一社两村”项目的支出,实现了环境整治、摊主创收、集体增收的“三赢局面”。

  除了“浦口八点档”,嵊州市综合执法局通过整治辖区内环境、整合风景文化等资源、找准发展定位,打造“南山集市”“王院共富工坊”等多个兴村项目,培育休闲娱乐旅游新业态,提升街道(乡镇)“造血”能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字支撑

让网格“智”起来

  “你看,通过这监控,我们能抓拍到违章停车、垃圾桶满溢等情况。发现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派单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整改,并要求按规定时限将处置整改结果回复给我们。”嵊州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城管中心大厅依托425路视频监控、两台无人机等相关设备,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一屏掌握”。坐席员通过对流转事件和抓拍视频的甄别、研判,进行中心指挥,并通过远程喊话劝导相关违法行为。

  近年来,嵊州利用智慧城管系统的科技优势,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包括智慧环卫、智慧公厕、智慧园林、智慧示范街、垃圾分类系统等于一体的智能化建设平台,为城市管理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智慧城管中心统一指挥派遣处置网格事件4813起,远程喊话劝导200余次,掌上执法12366起,检出问题3845户次。

  基层治理怎样才能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个答案在嵊州已经越来越清晰。“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必须向数字化要效能。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了管理的全领域、全时段覆盖和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我们通过平台绑定网格区域、网格员,实现智慧城管平台执法指挥中心调度功能,借助执法单兵、执法记录仪、手机等移动设备,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等多个派单模式。”嵊州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城管”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让城市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因子“上线”联网,一目了然,不仅完成了城市管理信息的智能化收集、整理、融合,更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治理水平、城市管理能力。

  不是“零敲碎打”,而是“系统推进”。嵊州市综合执法局还通过数字化协同治理模式,加快多部门联动,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和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联结,加强横向协调、纵向对接,实现“市镇两级三联六步两贯通”工作模式。目前,已推动“14+8+N”(14个常驻、8个轮驻、多个社会组织力量)业务骨干入驻市级指挥中心,“1+8”执法部门下沉人员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统筹管理,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到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到精细、从无序到规范。

  考核督查

让网格“活”起来

  网格事,网格治。从“邻里小事”到“安全大事”,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网格”却承担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大任务”。前不久,嵊州市综合执法局剡湖中队针对辖区沿街商户及居民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美化城区环境,提升辖区居民居住“幸福感”。该局通过精细划分网格、分组分片,将责任落实到网格员,对辖区沿街商户、餐饮门店及周边居民等进行入户宣传,发放告知书,同时对辖区内的餐饮行业进行普法宣传,强化商户环境卫生意识,主动落实门前三包,鼓励居民商户积极参与乱排乱倒行为举报,从源头杜绝乱倒污水等不文明行为。

  网格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工作连接千家万户,看似琐碎平常的工作都与民生息息相关。网格化管理能否见效,关键在网格员作用发挥得如何。嵊州市综合执法局通过线上考核,绘制网格员“画像”。“我们出台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快速反应、无违管理以及附加加减分项目五个方面进行网格考核分数核算,排名情况形成考核结果,以月报形式通报晾晒。同时,组建4个专项督查组,常态化线下督查网格员到岗情况、工作状态,落实网格员责任。”嵊州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建制度,让网格员从“游击队”变身“正规军”;抓考评,让网格员化压力为动力。

  网格员的好坏由网格的老百姓来评价。嵊州开发利用“城市啄木鸟”平台,鼓励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城市啄木鸟”小程序参与城市管理,及时反映城市管理问题,形成“人人都是发现者,人人都是信息源”格局。“群众是‘事中人’,又是‘观察员’,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能让群众的意见‘走进来’,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打造基层善治‘嵊州样本’。”嵊州市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说。

  (图片由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


浙江日报 可观可感可触可用 00005 嵊州:数字升级开辟城市管理新航路 2023-10-14 浙江日报2023-10-1400013;浙江日报2023-10-1400019 2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