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田间创出“大事业”
王晓琦
近日,正是晚稻种植的返青期,在越城区富盛镇的新青马农场里,负责人唐海峰正在田间观测苗情。“我喜欢农业,我会一直扎根农业。”这是唐海峰常说的一句话。今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决定,授予一批“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唐海峰就是其中之一。
唐海峰是土生土长的富盛人,是富盛第一批大学生农创客,也是该镇新乡贤的代表。2009年,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后,唐海峰婉拒上海优厚的工作邀约,在周边人怀疑和不解的目光下,毅然回到家乡,进入一家农业企业学习如何从事规模农业经营。2010年,他正式开启了他的农业创业路。
从校园书本到田间地头,从最初的230余亩到如今的2000亩,唐海峰逐渐从“新农人”成长为了“兴农人”。
因为热爱,所以无畏。作为青年农创客,唐海峰从不畏惧挑战,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2012年到2014年,他在农场开始了新实验。种养结合、作物轮作能否产生新效益?于是,10亩稻—草—鹅生态种养、15亩稻—鳅共育和10亩稻—百合轮作实验陆续进行,这期间有成功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告终的故事,但他依旧无惧风险,希望探索更多的高效模式并分享出去,让富盛的农民可以一起走向致富。
因为年轻,所以探索。作为年轻人,唐海峰还是个“科技爱好者”,自农场创建起,他逐步组建了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农机作业队伍,陆续购置各类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一系列农机设施,尝试数字农场管理等,成功创建浙江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绍兴市“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大学生新农人种田的优势就是不断学习和借鉴。我们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的能力、意愿比较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机械化率和可极化率,增加经济效益。”唐海峰说。
唐海峰植根家乡沃土,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还为周边农户提供育插秧、收割、烘干等一系列水稻种植环节服务,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在田间创出了“大事业”。而今的唐海峰也有了更多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成为浙江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绍兴市人大代表、绍兴市十佳大学生农创客等。
在富盛这座小镇,像唐海峰这样的新乡贤还有很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倪齐全以文艺赋能,为家乡创作莲花落《富盛山笋》;青年画家许宜石在杭州西湖举办“岩里山花”主题画展,描绘家乡美景;本地企业家戴伟祥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扶弱济困……他们生于一方,长于一方,不仅在家乡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上贡献力量,还为乡土文化的传承系起纽带。
今年年初,富盛镇成立了新乡贤联谊会,在富盛客厅设立了乡贤工作室,为乡贤提供了一个咨询、展示、互动和交流的空间,也让乡贤在“娘家”有了落脚之处。如今,越来越多的富盛乡贤加入富盛发展建设,为富盛的发展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