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为丽水古堰画乡打开文创新空间
数字还原,重现名画艺术精髓
本报记者 杨世丹 区委报道组 王拂晓 通讯员 余俞乐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八骏图》、南京博物院的《松龄鹤寿》、求雨山纪念馆林散之纪念堂的《山行》……如今,不少名画通过数字还原技术,在丽水古堰画乡呈现。
依托一台专业打印设备,只用15到30分钟,就能复刻出一幅1∶1还原、相似度超高的“传世名作”。凑近这些“名作”,还能观察到有层次的水墨晕染。这是怎样做到的?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传统绘画吗?
近日,我们来到位于丽水古堰画乡的复刻画工作室,探寻数字还原复刻画诞生的过程。
复刻授权名作画乡聚首
走进位于画乡供销社二楼的青年数字复刻中心,《松龄鹤寿》《金线荷花》《千里江山图》等“名画”引人注目,它们与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让我们心旷神怡。
“为了丰富古堰画乡的艺术业态,我们引进了数字还原复刻画团队。”莲都区旅投公司战略投资专班部部长翁鉴波告诉我们,4月初,数字还原技术项目落户古堰画乡。
“我们团队已获得国内外博物馆2万余幅书画原作采集图像数据,签约画家100余位,签约艺术家原创画作近7000幅。”数字还原技术项目负责人盛廷森介绍,“我们展厅里的《八骏图》《松龄鹤寿》《山行》都是经过博物馆或原作者授权,数字还原后的复刻画。”
“你们看,墙上挂的这幅就是张大千先生的《金线荷花》,也是数字复刻画。”盛廷森指着墙上挂着的画告诉我们。
我们凑上前仔细观察,只见画中前景是蓬勃展开的荷叶,以浓墨泼写,穿插在荷叶间的,是金线勾勒、丝丝分明的荷花。
“这些画虽说不是真迹,但画面的笔触、颜色、水墨晕染的层次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盛廷森说。
数字还原技术在艺术传播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盛廷森告诉我们,依据精度、原作价值等,数字复刻画的售价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相比于原作价格亲民。
特定编号防止以假乱真
这些传世名画是如何被还原的呢?我们一定要去制作间看看。
跟着数字图像技术工程师刘雯静走进制作间,只见一台体型庞大的打印机,时不时地发出“唰”的声音。
在现场,我们遇到了来自杭州的客户王明,他是一位书画爱好者。
“我预定了当代名家亚明的《山雨过后》,刚好来丽水古堰画乡旅游,顺道来看看数字复刻画是怎样制作的。”王明告诉我们,此前他在这里购买过多幅作品。
数字还原复刻一幅书画,书画数据采集是关键的第一步。
“2019年,我们团队来到江苏省美术馆,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设备对《山雨过后》原作进行冷光扫描,采集电子数据并形成档案。”刘雯静介绍,利用冷光最大的优点是可避免强光照射造成纸张损坏。
刘雯静告诉我们,这幅书画花了1小时左右完成数据采集,画面校色花了3至5天,随后形成电子数据档案。现在通过特定打印机就能复刻出名作。
在电脑前,刘雯静用鼠标娴熟地点开《山雨过后》数据文件,然后把宣纸放在打印机里,点击开始键,打印机就开始在宣纸上“作画”。
“这打印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不一样啊。”王明目不转睛地看着刘雯静的操作。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打印机,可以直接在宣纸上着色。”刘雯静告诉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墨水能够让色彩层次更鲜明。
我们看到,不到30分钟,一幅长66厘米,宽50厘米《山雨过后》呈现在面前,画面上,树木以深浅不一的墨色晕染得层次分明。
刘雯静团队通过8年、数千次实验,投入约1000万元资金,才成功研发出光谱技术和色彩还原技术,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解决了稀色墨水在手工宣纸上上色难等问题。
“《山雨过后》这幅画最大的难度在于色彩少,黑色渗透在宣纸上的深浅度不一样,我们的数字还原技术成为破局的关键。”刘雯静介绍,“我们已经能将国画的水墨晕染效果暗部层次分层逐色还原,可在宣纸上实现与原作约98%的相似度。另外,我们还对每一幅数字复刻画进行技术处理,让它们拥有自己特定的编号,防止它们以假乱真。”刘雯静介绍。
王明看着刚刚打印出来的《山雨过后》感慨地说:“没想这么精致的画作1000多元就能买到,挺不错。”
画乡打开文创新空间
“这里山清水秀,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我们对画乡的发展充满了希望。浙江把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列为‘一号发展工程’,我觉得数字经济也离不开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轻人,所以我们选择来到这里。”刘雯静带我们来到了古堰画乡景区的网红树下。
离工作室一百米左右,在景区的入口处,一棵千年的大樟树郁郁葱葱,这就是刘雯静口中的“网红树”,她也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好友。
树下,三五画家架起画板,正拿着画笔写生,古堰画乡油画协会会长朱剑辉也在其中。从2008年来到古堰画乡成为常驻画家,他一路见证着这里的喜人变化。
“我刚来景区时,这里还比较冷清,老街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天一黑他们就关门休息了。”朱剑辉回忆,当时他们的画很难卖出。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随着游客逐年增多,来买画的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入驻古堰画乡的艺术工作室、画廊已达126家;吸引中央美院、意大利卡拉拉学院等300余家院校在此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年接待写生创作15万人次以上。
丽水市莲都区旅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雯雯这样描绘古堰画乡的前景:“希望通过数字化还原技术,助力画乡数字化升级。未来,我们可以复刻更多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并将其制作成价格亲民的文创产品,并打造一张属于莲都文化传播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