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
又有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数据,研究确认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就是偶发脉冲星,并新发现了76颗RRAT。相关成果10月2日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RRAT于2006年被首次发现。此项研究之前,人类总共已发现160余颗RRAT。与普通脉冲星会持续辐射脉冲不同,RRAT仅在少数旋转周期中偶然辐射脉冲。天文学家之前对少数RRAT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脉冲星。
此项研究中,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对59颗已知RRAT进行了观测,发现它们的偏振位置角遵循平均脉冲轮廓的偏振位置角曲线。“这表明RRAT的偶发强脉冲与正常辐射的弱脉冲来自中子星磁层同一辐射区域。FAST高灵敏度数据表明,RRAT其实是偶发脉冲星。”韩金林说。
据介绍,因为RRAT一般都是很多周期才偶然发射一个脉冲,因此很难在正常的脉冲星搜寻体系里捕捉到,需要从高灵敏度望远镜观测数据中一个脉冲一个脉冲地检测,检测到几个脉冲之后再挖掘出公共周期。
此项研究中,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高效单脉冲搜寻程序,从“中国天眼”过去三年多进行的“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数据中系统性地搜寻单脉冲,最终发现了76颗新的暗弱的RRAT。
其中包括:26颗尚未发现自转周期的射电瞬变源;16颗已确定周期的标准RRAT;10颗长期沉默但短时间发射周期信号的极端消零脉冲星;24颗偶发强脉冲的极暗弱脉冲星。
“这些新发现的RRAT与正常脉冲星相比,辐射流量密度要低一个量级,最低的已经达到了亚微央量级。”韩金林说,这项研究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形成多少致密中子星残骸及揭示未知的脉冲辐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