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因地制宜谋产业 融合发展促共富

义乌佛堂 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仲秋季节,行走在画里南江精品线沿线村——义乌市佛堂镇钟村,往来的游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返璞归真的乡间乐趣。

  国庆假期,佛堂镇龙溪村村口自驾车排起长队,玻璃栈道、3D彩绘……放眼望去,当代年轻人钟情的刺激项目、孩子和老人喜爱的休闲项目一应俱全。

  一个个秀美乡村如散落的珍珠熠熠生辉,一个个农业产业基地里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张张质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佛堂镇牢牢抓住“千万工程”实施契机,改善村容村貌、挖掘乡村特色,打造了一批旅游观光项目,以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千万工程”20年,也是佛堂镇乡村蝶变的20年。

  因地制宜

  美丽乡村各美其美

  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的融合发展。在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佛堂镇持续开展乡村道路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钟村地处佛堂镇北约7公里,清澈的南江从村前潺潺流过,四周重峦叠嶂,风景秀美。山区的生态环境是钟村的优势,却也带来了交通闭塞的发展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必须先把大家出行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带来发展的希望。”佛堂镇钟村党支部书记陈志禄说,村两委、党员投身到开山修路进程中。探实地、找资金,谈合作、盯进度,大家带着满腔热情,一步一个脚印修通了钟村至南王店的公路。

  一条路修出了发展信心、更修出了干劲。紧接着,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横跨南江的钟村大桥架起来了,义画线贯通了,佛画线连接上了,“画里南江”精品旅游线也穿村而过。这个八百多年历史,原先只能靠翻山越岭、坐撑篙船过江的古老乡村,“活”了起来。

  路网打通了,如何谋求更大发展?作为义乌“画里南江”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钟村如何乘上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的东风成了关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千万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契机,钟村先后投资3600万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美丽田园建设,村庄面貌有了彻底改观。环境变美了,村两委又结合“浪漫爱情,情定钟村”的主题,委托北京、上海的著名高校对南江沿岸和村庄进行设计包装。村里旅游内容有了丰富内涵,游客日益增多。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钟村还引进了多元化露营项目,不仅集体收入增多,还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正式营业后,露营项目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营业额就达到了52万元。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钟村村民纷纷称赞。

  钟村露营基地内,三五成群的游客沐浴着秋日暖阳,聚在一起围炉煮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难得的乡间乐趣。“村子漂亮,交通方便,周边环境也不错。”钟村露营基地负责人表示,但凡来过这里的人,很难不爱上它。

  钟村之变,折射着佛堂镇美丽乡村精品线沿线乡村20年之变。

  不只是钟村,“画里南江”“千年古镇”两条精品线串珠成链、蜿蜒而过,将沿线村连成赏心悦目的文旅产业带。梅林耕读园、无屿营地、糖厂咖啡……一个个文旅共富项目,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城乡相互补给、双向奔赴,藩篱被加速打破。佛堂镇副镇长王智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学思践悟“千万工程”蕴含的为民情怀,持续发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深化佛堂美丽城镇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融合发展

  走出农旅发展新路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基。如何基于一方水土、突出区位优势,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佛堂先行探索,行动起来。

  谁能想到,龙溪村这个曾经闭塞的小村庄,如今已一跃成为义乌乡村旅游的“样板村”,引领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2016年,为了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我们就考虑如何发展村庄,但都因有限的自然资源寸步难行。”龙溪村小六石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直到有一天,有关张家界玻璃栈道的报道吸引了村负责人的注意。村“两委”觉得小六石自然村的改变或许可以从一座玻璃桥开始。2017年初,村民们参股众筹400万元成立了小六石旅游开发公司。2018年农历大年初一,“无中生有”的小六石玻璃桥试营业。两个月后,120万元分红让村民们喜上眉梢。经济薄弱村的命运从此改变,致富之路全面铺开。

  一座玻璃桥,让龙溪村走上了农旅项目的“花路”,景区内接待游客与日俱增。但这个善于“折腾”的小村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不断扩大创新产业布局。依托义乌农业标准地改革契机,龙溪村率先试点改革,打造道路、水渠整齐划一、一望无际的稻田风景。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稻田“蝶变”来得如此之快。为了让游客流量“变现”,龙溪村还成立众创公司、引进农旅项目,农业“标准地”俨然成了村民“致富田”。

  农田的蝶变,在佛堂其他区域陆续上演。佛堂镇倍磊村、舟墟湖村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实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美丽田园风光,也成了一条全新的增收致富道路。“去年我们每个村民光靠农田出租就分到了1000元,更不要说美丽田园带给全村的旅游性收入了。”倍磊村党委副书记陈兴海说。

  “我们接下来将以农业双强建设为抓手,结合“千万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乡村固有的农旅资源,走出文化传承和农旅融合的农民增收新路子。”佛堂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育兵表示。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义乌佛堂 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2023-10-13 浙江日报2023-10-1300007;浙江日报2023-10-1300008 2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