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千万工程”引领古村落保护利用

兰溪看见古村的过去和未来

  兰溪,三江交汇,人文荟萃。百年来,孕育了一大批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古韵胜迹。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兰溪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打出了一套“统筹指导、科学引领、活化业态、创新机制”组合拳。

  20年来,兰溪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落38个,其中10个重点村中,有6个获评优秀,是金华获评优秀最多的县市。“诸葛古村落保护利用促共富模式”更荣获省政府正向督查激励肯定。

  眼下,“千万工程”已进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兰溪系统总结“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股东”古村落保护诸葛做法,奋力谱写新时代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新篇章。

科学保护 留住古韵乡愁

  文物保护需要科学指导。

  近年来,兰溪专门聘请国内知名古建筑专家,成立古村落保护建设专家指导组,对全市57个重点古村落进行现场勘察,制定科学改建方案,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确保古村风貌与人居环境和谐统一。

  同时,出台《兰溪市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兰溪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等文件,形成统一保护标准,科学指导建设。

  作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共有300多座极富江南特色的元明清古建筑。“古村古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后辈人一定要努力保护好。”兰溪诸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葛坤亨说。

  在专家指导下,诸葛村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古村整体保护规划,还成立了自己的古建筑修缮公司,成员都是村里的工匠。“村民有技术,对古建筑也更有感情。”公司负责人冯水根说,靠着老工匠的“传帮带”,修缮队伍越来越壮大,村中的古建状态也是越来越好。

  数字化时代,兰溪古村落保护也插上了科技翅膀,“数字监管”成为新趋势。

  古村落往往存在古建分布散、隐患多等监管难题,如何让保护治理工作再提升?诸葛村将村内159处古建筑传上“云端”,建设运行了文物保护的“元宇宙”——不可移动文物智能预警“一张图”监管平台。

  在平台内,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调取查看文保单位视频监控,一旦文物出现危险,平台还能自动报警。

  “收到短信,我们第一时间会赶到现场处置。”诸葛村党员巡逻队队员诸葛品彪说,文保员会查看设备和摄像头传来的数据信息,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这些信息也会同步发送至公安局等文保相关部门,与各部门协同处理。

  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兰溪134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通过打造文物保护全闭环监管流程,实现对火灾、倒塌等紧急事件快速响应,文物监管效能大大提高。应用现已累计发布监测预警5857条,整改隐患2098处,整改率达98%。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兰溪用科学保护守住“看得见的乡愁”。截至目前,兰溪全市2231处古建筑均实现挂牌保护,20年来仅诸葛村就累计投入古村修缮保护经费6000多万元。

活化业态 农旅融合发展

  古村落不仅是兰溪人的寄居之所、梦绕之乡,也成为了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活力之源。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古村落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古村落+研学体验、美食小吃、文创周边”等模式,游客增加了,产业集聚了,古村的内生动力被激活了。去年,兰溪利用古村游带动乡村游505万人次,增收1.3亿元。

  三江滋润孕育了李渔、黄大仙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是兰溪古韵鎏光的象征符号,也能在“活态呈现”中被打造为“记得住的乡愁”。

  随着鹤归楼、且停亭、李渔坝等景点建成,李渔故里夏李村一步一景引人入胜。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游人往来络绎不绝,大家只为“穿越时空”,一睹300多年前“李渔家班”的风采和盛况。

  “来这里就是游李渔村、看李渔戏、品李渔家乡美食,体验感很好。”来自杭州的游客方甘高兴地说。

  诸葛村利用村庄“九宫八卦”的建筑布局,结合诸葛文化,引进一批高档古建筑转型民宿,因地制宜培育“民宿+”新型业态。通过拓展市场,诸葛村旅游门票收入从2003年的200万元跃升至2022年超2000万元,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95亿元。

  散落于兰溪的古村,虽同饮三江水,但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等元素。

  基于“一村一品”的理念,兰溪古村落不断发掘着自己的特色,形成诸多富有文化创意的特色品牌,沿着差异化的道路走出了各自的精彩。

  在摄影大师郎静山故里兰溪市游埠古镇,有被称为“江南民俗活化石”的早茶文化。肉沉子、鸡子粿、豆腐汤圆……游埠的早晨总是被食物的香气所唤醒。

  为了传承早茶街历史脉络,游埠持续深入挖掘早茶文化,讲好早茶故事,创新结合“早茶”和“摄影”两大IP,打响“江南第一早茶街”特色品牌。

  通过把“流量”变为“留量”,目前,游埠古镇已带动集镇周边村民3000多人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0多万元。

  同为古代商埠之一的女埠古镇另辟蹊径,从非遗入手。

  女埠是钱塘江唐诗之路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1700多年的历史让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粮食砌、面塑、草编、古砖瓦制作……基于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女埠古镇努力培育“女埠非遗小镇”金名片。

  在非遗传承人杨淑芳看来,非遗不只是她们“吃饭”的看家本领,“更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这些鲜活的技艺见证着女埠人的传承与坚守,也见证着文化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化。

  截至目前,女埠有各级非遗项目传承31项,其中省级非遗3项,门类众多,精彩纷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创收增效。

创新机制 探索强村富民

  经过20年探索实践,兰溪古村落保护利用已经从微观层面,朝着体制机制层面迈进。

  游埠镇高元张村以金华市职工疗休养基地为基础,探索发展“公司+村集体+农户”三方合作经营民宿模式,使“民宿经济”规模化、产业化。2022年,村集体收入较上年增长30%,参与民宿运营的农户每户平均月收入超万元。

  诸葛村则创新打造“文保所指导——村委会统筹——村民入股——国企运营”的古村经营模式。

  乡村资源转化为公司资本、村民转化为公司股东,通过入股分红,村民免费享受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有线电视费等福利待遇。“在‘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股东’的机制下,人人都能成为受益者。”诸葛坤亨说受益的不只是财富,也不会只在一时。

  2022年,兰溪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890元,同比增长8%,“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兰溪古村落的共同富裕发展加足了马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与古村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新知识、新创意不断提升古村落设计个性特质和文创水平。

  女埠街道渡渎村北枕白露山,南临兰江,是明代“考神”章懋的故乡。以考神文化IP为主脉络,渡渎村引进成立文创工作室,主打推出“青衿”体验、科考场景体验、科举制度科普、章懋生平展示、家训诵读等研学游课程,开启“5G沉浸式研学游”,年游客接待量达5.8万人次,年均增收40余万元。

  创新“未来乡村+古村落”建设模式,渡渎村也走在了前列。

  “渡渎村未来乡村项目投入了2982万元,以‘问道江南,探寻枫山’为研学发展主题,集中打造印象渡渎等5大片区。”渡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章娅军介绍。

  此外,聚焦村民养老和教育的重点需求,渡渎村重点推进“一老一少”服务场景的打造,提高古村公共服务水平。

  如今,该村“颐养房”是村里老年人没事最爱去的休闲场所。曾经长期闲置的古民居,经过创意团队改造,目前拥有了放心厨房、餐厅、娱乐室等配套设施,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得到了满足,晚年的美好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

  通过“千万工程”二十年的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兰溪的古村落焕发出了新光彩。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迈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兰溪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和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让古村落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留住乡愁、推动共富的共同家园。

  (本版图片由兰溪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兰溪看见古村的过去和未来 2023-10-13 浙江日报2023-10-1300008;浙江日报2023-10-1300011;浙江日报2023-10-1300010;浙江日报2023-10-1300013;浙江日报2023-10-1300017 2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