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美丽浙江

文章导航

“千万工程”推动下,乡村产业提质颜值提升风气提正——

柯桥乡村“十八变”

  乡村之变,在20年间悄然进行。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各地农村迎来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蜕变。绍兴市柯桥区,这个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经贸城市,也将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置于重要地位,高站位、多举措推动乡村“十八变”。

  20年来,成绩斐然:2022年,柯桥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居浙江省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成绩位列绍兴市第一,获得浙江全省首批神农鼎·铜鼎。柯桥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荣获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县,获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列入省级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地区……

  立足过往,着眼未来。站在“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关键节点,柯桥的乡村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一张张“金名片”被不断擦亮

  近日,位于漓渚镇棠棣村的兰花研学基地里,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探讨兰花文化和种植要点。这个取名为“花满棠”的基地,早已成为柯桥有名的研学打卡点。据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介绍,目前,棠棣村的研学基地已接待10万名以上的中小学生前来学习交流。

  以兰闻名的棠棣村是“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柯桥区乡村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村。20年前,这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还“名不见经传”,村民从没想过能靠着几亩地翻身。20年间,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他们找到了兰花和苗木发展的新打法,探索出一套“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花木专业村发展模式,使得产业发展更成体系。

  如今的棠棣村,95%以上非粮食功能区的土地都种植着花卉苗木,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从事着花木生产与经营工作,人均年收入超12万元。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柯桥农村走出的本土特色品牌,不只是“兰”。今年年初,一款产自稽东镇强村公司的“宋榧巧克力”亮相市场,成为新焦点。传统香榧裹上可可粉,属实圈了一波粉。经过这么一加工,香榧仁的卖价从0.3元一粒增长到3元一粒。

  作为全国香榧原产地和主产区,稽东镇有香榧近5万亩、榧农3400余户。为香榧产业注入新活力,增加榧农收入,一直以来是稽东各村的发展着力点。这几年,稽东镇依托各村实际,搭建起强村公司平台,不断延伸香榧产业链,成功开发出香榧月饼、香榧汁等衍生品,大桥村等村集体经济也因此增收30万元。

  “柯桥区充分挖掘梅、兰、竹、菊、茶、榧等六大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价值,加快香榧等特色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以来,已完成农业重大项目年度投资20625万元。”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柯桥正全力提升“平水日铸”“稽东香榧”等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绍兴兰花(柯桥)”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绍兴市柯桥区茶叶加工园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一张张属于柯桥农村的“金名片”被不断擦亮。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柯桥区正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当前已谋划启动“一中心四站点”的滨海省级农事服务中心,推进农机“一县三基地”项目建设,培育建设省级未来农场1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新增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个。柯桥农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更值得期待。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一个个新农村被不断发掘

  6月,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公布,柯桥区平王线成为浙江省唯一一条独立获奖的农村公路。从全国近400条参评的美丽农村路中脱颖而出,平王线的魅力可见一斑。

  位于会稽山腹地的平王线,历史底蕴深厚。沿线23公里多的山路上,盘踞着若耶溪、日铸岭古道、宋家店非遗馆、舜驾寺、王化古村等几十个自然人文景点。但由于山路陡峭崎岖,过去每逢节假日,平王线上经常堵车,交通不便一度成为乡村振兴的掣肘。2016年起,柯桥区开始对平王线进行全方位改造。目前,平王线不仅拥有6座公路服务站、16处景观节点、40余处景观小品,还实现了动态可视化监管。在平王线的带动下,当地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美丽公路+”的效应明显。2022年,平王线沿线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都超过200万元。

  这条美丽公路是柯桥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一个典型。为带动乡村发展,近年来柯桥区以“路”为重要载体,积极推动乡村融合,统筹城乡资源,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品质乡村。今年,柯桥区积极投身“百亿交通大会战”,截至目前已投入4.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养护工程80公里,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

  事实上,在“千万工程”推动下,柯桥区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成果远不止于此。该区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内涵,除了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之外,还重塑了农村环境、美化了乡村风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柯桥区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2.57%,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95.14%。当前,柯桥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2个、省级未来乡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6个、五星3A先行村9个、3A示范村36个、五星达标村241个。

  美丽宜居的环境也带来可喜效益。2022年,该区接待乡村游客62.8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9.55亿元。今年“十一”期间同样亮眼,谢家坞村依托美食节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安华村打出“星光稻田露营”品牌,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叶家堰居则依靠中秋奇妙游、鉴里荟乡村音乐会等形式,再创流量新高。美丽乡村的新篇章,在柯桥越写越有劲道。

  乡村治理和谐有序

  一片片“乡贤心”被不断发扬

  6月,2023第三届柯桥乡贤大会举行。会上,柯桥区联合区域发展平台、异地商会、海外同乡会资源,共同签署了“聚贤力 向未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一个新的节点,意味着柯桥区依托乡贤资源发展经济、文化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柯桥乡村也始终在呼唤乡贤的回归。根据柯桥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柯桥全区已有320个村建立了乡贤参事会,招引342名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省大学生农创客联合会理事、稽东青年农创联盟会长应华亮就是其中一名乡贤代表。2018年,他跨界回乡创办农业公司,积极参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他带领村民在村里开起民宿,做起经济型农场,发展种养殖业态,推动本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青年农创客尉建亢也返乡建起了自己的公司,并打造了“一桌土菜”品牌。他将村民自家种植的高品质农产品以品牌化形式销售,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柯桥乡贤留在青山绿水间,全力为家乡发展赋能。他们引项目、引团队,助推经济发展;他们也做“娘舅”、做调解员,帮忙解决家长里短。在他们的影响下,家乡的村子慢慢富了起来、美了起来,也和谐了起来。

  乡村和谐有序,也是柯桥区“千万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柯桥区坚持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着力点,实施“四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体系制度,构建起新型治理体系。

  为了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柯桥区实施“春雨行动”全面推动文化为民、惠民、乐民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浙文慧享”民生实事项目。柯桥区还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特殊作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全面涵养文明乡风。

  (本版图片由柯桥区委宣传部、柯桥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美丽浙江 00009 柯桥乡村“十八变” 2023-10-12 浙江日报2023-10-1200009;浙江日报2023-10-1200007;浙江日报2023-10-1200019 2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