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总理浙江调研,为何选择这些企业

它们所处赛道不同,但都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佼佼者

  10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浙江调研。据新华社报道,李强总理先后走进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了解各家公司发展情况。

  通过9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记者注意到在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如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每日互动董事长方毅、新华三总裁于英涛、数梦工场董事长盛侃惇等。

  与总理面对面的参会企业所处赛道各有不同,有的是平台经济的领头羊,有的是聚焦信息通信领域的方案提供商,还有的是深耕芯片领域的行业代表。不过他们背后都有一个核心属性,那就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2016年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增加4.1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14.2%,发展势头迅猛。此次浙江行,总理再次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座谈会和接受调研的企业中,民企占比很高。

  越是大势所趋,越要抓住先机

  李强总理强调,数字化浪潮也是一种变革性力量,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赋能。

  “顺应趋势”,抓住先机是众多省份的共同行动。以浙江为例,早在2003年,“数字浙江”便开始布局建设,并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部署推进。此后,浙江在数字经济赛道上不断提速,2023年推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数字经济发展加油续力。

  在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韩璧丞看来,顺应数字化浪潮,意味着需要积极研发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比如强脑科技研发的“智能仿生手”,构建了仿生的神经肌肉通路,打破国外垄断,让价格大幅下降,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从研发迈向智造,从自建走向赋能,新华三可以称得上是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的典型。

  一直以来,这家聚焦ICT(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以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网交换机、中国刀片服务器等产品出名,市场占有率常年排国内第一。

  为顺应数字化趋势,过去7年,新华三从“ICT基础设施提供商”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先后在重庆、郑州、成都等地布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9大基地13大产业,实现软硬件“两条腿”同时走。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45亿元,同比增长4.78%。

  不光是新华三所在的信息通信产业。从阿里巴巴到海康威视、再到数梦工场,接受调研和参与座谈的企业也一直在各自领域持续突破。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国家对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始终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引,这让集团对未来更好发挥经济新动能角色、引领创新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AI驱动这一战略重心。同期,其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正式向公众开放。评估报告显示,通义千问在全部11项测试中获得通用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平台能力、生态合作及电商行业应用6项满分,名列前茅。

  “下一个十年,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科技竞争的关键‘赛点’。”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各业务有大量用户场景,这些场景都有机会变成AI技术最佳的应用场,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突破性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越是领跑赛道,越要技术攻坚

  座谈会上,李强总理指出,要聚焦大数据和计算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等战略前沿,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努力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争先领跑。

  拔得头筹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在浙江,占地416平方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吸引了不少高质量数字经济企业入驻。这也是李强总理此次调研的企业——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

  2022年,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量产,突破了消费级脑机接口设备的工程和技术难题。韩璧丞介绍,基于一系列“卡脖子”的技术突破,他们将技术成果极大地转化为可大规模量产的商用民用产品。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智能假肢、智能康复、电子消费、人机交互为主线的产品研发与落地矩阵。

  “战略前沿领域是人才支撑起来的,大力培养数字化相关人才,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机遇。”韩璧丞说。

  相较于科幻色彩浓厚的脑机结合产品,身处芯片领域“卡脖子”大环境的广立微电子近两年所受关注更大。

  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科技企业,20年来深耕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围绕集成电路成品率提升技术,现已形成了一系列测试结构、测试芯片设计工具、集成电路良率分析管理等EDA软件,其EDA产品已进入三星等国际半导体巨头。

  在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李强总理强调,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协同攻关,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芯片是高度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如今,为了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在数字化转型春风下,芯片行业或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广立微电子也许能证明。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总理浙江调研,为何选择这些企业 2023-10-12 26334442 2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