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 共创共享富裕生活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不少乡村成为率先振兴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新农村建设蝶变,其中不乏金融政策的鼎力支持。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通知》,围绕“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局共富、城乡和美”总目标,在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乡村共同富裕、塑造和美乡村、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等领域,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强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金融要素保障、资源配置、转型功能,助力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农业银行义乌分行(简称“农行义乌分行”)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产业等领域信贷支持,助力“千万工程”建设。

  精准施策

  助推产业兴旺

  日前,在义乌市义亭镇义宝农庄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农田里生机勃勃。

  义乌市义宝农庄创办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优质稻米生产的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在浙江省义乌市、吉林省永吉县等地共建有2.11万亩优质稻米基地,拉动基地2万余农户增收。企业先后被评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金华市AA级信用企业”“义乌市十佳农业龙头企业”“义乌市优秀(诚信)民营企业”。

  “我们为了提高效益、促产增收,用的都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流动资金需求逐年增加,但是企业没有多余抵押资产,资金周转是存在缺口的。”浙江省义乌市义宝农庄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为解决义宝农庄的融资难题,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农行义乌分行客户经理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及资金需求,围绕惠农贷款优惠利率政策,为农庄定制并发放了300万元农信担保专属贷款,在满足农庄运作的同时,还降低了融资成本。

  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不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创新“三农”产品服务,农行义乌分行为“三农”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力。

  骆东兴是义乌市福田街道白岸头村村民,多年前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开办了一家红糖厂。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同时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商城红”,各类红糖相关产品应有尽有。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不足带来的困扰。

  获悉情况后,农行义乌市场支行第一时间上门,帮助客户分析市场形势,了解客户采购生产设备资金需求,针对性地提出采用义乌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保证的方式进行贷款,解决客户无抵押物的难题,客户当场就通过企业网银发起了线上贷款申请。

  2天后,300万元资金打入企业账户,骆东兴激动地说:“农行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真是雪中送炭啊!”

  如今,骆东兴经营的公司拥有近3000亩的流转土地,种植着枣树、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设立了蜜枣、南枣等加工基地。

  宜居宜业

  建设和美乡村

  点“绿”成金,为的是带动更多农户致富。近年来,农行义乌分行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拓展金融服务触达、创新金融场景覆盖,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打造惠农通服务点,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金融场景,加载线上办贷、惠农理财、电子商务等基础移动金融服务。

  义乌市大陈镇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借助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发展旅游项目,设计乡村观光路线,吸引游客走入大陈,同时在镇上组织文化节庆活动、举办民俗表演等。

  农行义乌分行积极与大陈镇政府合作,创新打造“惊喜大陈”文旅垂直场景,通过开发“惊喜大陈”小程序,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和美富裕。未来,农行义乌分行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打造、民俗文化保护等方面做好金融支持,为义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惠农贷款

  引领村民致富

  孟秀蓉是义乌副食品市场一名经营户,她打算种植灵芝,自产自销,最终定址义乌市赤岸镇羊印村,打造了福林草品牌,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农行义乌分行获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客户,帮助其分析市场现状、发展前景等,最终以随借随还的线上自助惠农贷款帮她解决了临时资金周转难题。

  有了启动资金,孟秀蓉放开手脚,从开垦、播种、养护一步步看着灵芝萌芽、开伞、成熟,心里的大石头落下。如今,前往赤岸镇羊印村观光游览,体验和购买纯正灵芝孢子粉的游客络绎不绝,福林草灵芝孢子粉的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行义乌分行以“惠农e贷”为抓手,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8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09亿元,2023年新增86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0亿元,2023年新增14亿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15家,用信余额13.69亿元,带动农户增收3.67亿元,惠及农户3189户。

  同时,该行不断加强支付结算渠道建设,共设立自助银行36家,投入使用POS机8707台、智能支付终端38729台、金穗“惠农通”260台,金融服务终端、器具实现了辖地乡村全覆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刷卡、取现、汇款、缴费、消费和查询服务环境。同时,稳步推进“农村金融自治”,探索服务“三农”新路子,在全市推广以“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授信自励”的“六自”模式“农村金融自治村”,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 共创共享富裕生活 2023-10-12 浙江日报2023-10-1200005;浙江日报2023-10-1200007 2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