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难忘杭州亚运会

精彩绝伦 感动长存

——各界人士积极评价杭州亚运会

  10月8日晚,伴随着激昂的乐曲和美好的祝福,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亚洲各国的1.2万余名体育健儿,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秋分迎客,寒露送别。16天很短,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争分夺秒的冲刺,“小青荷”等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16天又很长,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珍贵的回忆——竞技赛场的拼搏、文化交流的情谊、体育精神的传承,深深扎根在人们心底。

  16天来,发生在杭州亚运会赛场内外的故事频频火上热搜。从运动员到观众,从现场到网络,从国内到国外,人们纷纷点赞杭州亚运会。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浙江做到了!

  中国特色,彰显人文之美

  良渚秋分之境、钱塘浪潮澎湃、荷桂共生辉、攀花赠友人、“数字火炬手”告别时的步步回头……无数朋友为开闭幕式的东方美学、中式浪漫点赞。

  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崔巍心头涌现“文化自信”的深意和自豪:“植根于文化自信的文艺创新,能激活镌刻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这届亚运会上,我们用自己的艺术语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人文底蕴和包容开放的大国风采,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

  许多网友点赞,浙江的人文特色和科技水平,为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呈现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赛场内,“氛围组”设计的古诗词灯光秀迅速“出圈”;赛场外,各体育代表团成员来到文化屋、非遗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自豪地看到,西泠印社的篆刻书法艺术,融入杭州亚运会的各个场景。我们用篆刻来表现40个大项亚运会竞赛项目,以传统的方式展示当代体育文化,展示‘力与美’这一艺术与体育融合的主题。”西泠印社社员李砚为杭州亚运会创作了80余幅扇面,创作了一幅书法《江南忆》,还在亚运村文化屋进行非遗展示交流,“前来体验和互动的外国嘉宾和运动员,都对我们的篆刻艺术很感兴趣。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通过亚运会向世界展现了杭州,用体育精神传递了爱的力量。”闭幕式后,赛丽正宏集团董事长夏赛丽在朋友圈点赞。在她看来,杭州亚运会中的宋韵文化等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让每一位宾客感受到了中国的魅力。

  “这是一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盛会!”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教授徐仁军激动地说,从智能裁判系统到运动员跟踪技术,从担负起器材运输任务的机器狗到1亿人数字化参与的云端服务,杭州“智能亚运”呈现的数实融合科技生活特点,已展现出庞大的应用场景。

  5年前,徐仁军归国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的蓝海,目前已承担国家多项人工智能和数字风控项目。他为能参与盛会深感荣幸和自豪,也坚定了为科研事业持续奋斗的决心:“杭州亚运会为体育与科技交汇的智能图景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希望带领团队进一步复制模拟人类科学家的能力,让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

  本届亚运会,满城“拥抱”诗画浙江、江南美学、宋韵文化等亚运元素,浓厚的亚运氛围被江南忆吉祥物、潮涌会徽、湖山奖牌、薪火火炬等一系列高辨识度的亚运设计拉满,不断擦亮城市亚运品牌,更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亚运会奖牌“湖山”的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章俊杰说:“我觉得这届亚运会不论从赛事氛围,还是观众参与度来说,都非常成功。亚运会展现的色彩搭配和谐统一,整体视觉形象设计、颁奖物资等,充分展现了江南文化特色和东方大国风范。”

  章俊杰设计的“湖山”奖牌,得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设计意象融合了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让亚洲各国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接下来,我们还会整理研究亚运美学课题,站在设计东方、设计文化的高度,高质量彰显中国文化的精神。”章俊杰说。

  通过杭州亚运会,许多人打开了一幅城在画中、乡在景中的城乡共荣画卷。杭州亚运会期间,安吉县鲁家村迎来了媒体采风团。他们沿着“和美乡村线”采风路线,感受浙江美丽乡村的秀美风光。

  安吉县递铺街道宣传干事董叶枫对参与活动的印度记者记忆深刻。“我们展示了土灶头烧锅巴、手工编织竹篮、手作印染环保袋。这位记者参与了制作,还说要把亲手制作的环保袋带回去送给家乡的小伙伴。”董叶枫说。

  亚洲风采,奏响相融乐章

  杭州亚运会以“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为口号,通过体育铺路架桥,为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搭建起和平与友谊的交流平台,奏响了“同爱同在同分享”的时代强音,凝聚着亚洲人民的团结合作之心。

  亚洲风采,体现在赛场上的奋勇拼搏、惺惺相惜。

  各国各地区体育健儿用行动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48岁的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丘索维金娜便是其中之一。

  “丘妈”面对平均年龄只有20.7岁的对手们,以0.15分的微弱差距,与铜牌失之交臂。但杭州亚运会让“丘妈”比以前更加充满能量,每一次出场,她都收获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从为国家而战,到为孩子而赛,再到为自己的梦想在竞技场上奋力拼搏,体操带给她的幸福和开心,仿佛是亚洲的“通用语”。

  运动员赛场上勇攀高峰,赛场下惺惺相惜。那些鼓励的拥抱、安慰的拥抱、分享喜悦的拥抱,让竞技体育的魅力大放光彩。

  中国女排夺冠后,第三次征战亚运会的老将丁霞与队员们紧紧相拥。这一刻,三湘都市报记者田甜兴奋地鼓掌,她说:“这个拥抱让我难忘。姑娘们的心紧紧相连,十余载的艰苦训练、冲金的希望和伴之而来的压力,没有人能比队友更感同身受。”

  还有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感动全网的落泪拥抱,女子“百米飞人”葛曼棋在赛后与队友韦永丽拥抱庆祝……这些在竞技中收获的友谊,不分国界、不分男女,是情感的张力,是文明的场景。

  亚洲风采,可以在场外的友好交往中看见。

  浙江外国语学校的岑盈盈老师,是杭州亚组委NOC服务团队助理项目协调员。这段时间,她有了和叙利亚代表团提供服务、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让岑盈盈感动的是,每一次交流,叙利亚运动员都充满热情,有几名运动员还跟她们学起了简单的中文。“也许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所有人抛开纷争来到这里,享受体育带来的美好。”岑盈盈说,分别时,学校团委专门准备了学校特制的徽章和志愿者T恤,“希望友谊长存。”

  亚洲风采,还是对“同一个亚洲”的守护。

  杭州亚运会将绿色和减污降碳协同理念贯穿亚运会全过程,向世界展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

  56个亚运场馆中,仅12个新建,其余44个为改建或临建。“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废旧物资尽可能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巧思背后折射的正是“无废亚运”巧思;房间里的衣架、牙刷杯是秸秆做的,餐厅里的餐盘使用可降解材料,可回收加工……在固体废物“生产大户”亚运村里,“无废亚运”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废’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够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曹建松介绍。

  精彩纷呈,难忘激情时刻

  精彩带来的振奋,奔涌在赛场内外;感谢和感动,则扎根于每个人心中。

  亚运时间,办赛精彩。

  “这是一届非常棒的体育盛会,会让我久久难忘。”乌兹别克斯坦男足运动员苏尔丹穆罗多夫说。

  作为杭州亚运会男足项目季军得主,乌兹别克斯坦男足一共踢了6场比赛。回忆起这次亚运之旅,苏尔丹穆罗多夫说,无论是硬件还是服务都做得非常好,他们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感谢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付出:“无论我们在哪个场馆比赛,观众都会热情地为我们加油助威,非常感动。”

  浙江健儿的一项项成绩,令人振奋。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郑瑶说:“浙江选手在本届亚运赛场交出高分答卷,得益于刻苦训练、科技赋能,得益于社会力量等支持,也得益于家乡人民的热情鼓劲。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率先构建了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借助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开拓了新领域、结出了新果实。”

  蒋昊然是在“玉琮馆”服务的“小青荷”。“印象最深的是乒乓球男双和女单决赛当天,恰逢国庆节,当两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那刻,我正在观众席服务,看到身边每个人都跟我一样,嘴角高高扬起,眼泪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蒋昊然说,那一刻她觉得全场所有人的心聚在一起,为场上运动员的胜利振臂高呼,也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

  亚运时间,看见精彩。

  追完女子曲棍球决赛中国队夺冠战,观众林彧觉得她的亚运会终于圆满了。“我一共抢到两场票,一场是中国女曲的首场比赛,一场是男曲的三四名之争,无论输赢,大家都拼尽全力,打得很精彩。”林彧曾是一位曲棍球运动员,如今是一名曲棍球教练,两年前来杭州工作时就抱持着“让更多杭州人知道曲棍球”的信念。

  “比赛氛围很好,看台上始终是满满的掌声和加油声。就好像你的每一点用心和努力,在这里都能被看见并得到回应。”男曲的比赛,林彧是和自己执教的孩子们一起看的。当终场哨响起,男曲队员集体向看台深深鞠躬,看台上小队员们齐齐挥舞着旗帜大声鼓励,她仿佛看到了一次现在与未来的对话。

  “杭州亚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风采,也改变了这座城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盛会结束,杭州市民柳波充满不舍,他感慨地说,这些年,城市公共交通大力推进,比过去便利许多;高架景观带盛开的鲜花惊艳全城。大量体育场馆的提升改造,更让他恢复了运动的好习惯。上学时,他就是一名运动达人,喜欢篮球、羽毛球和攀岩,后来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一度“荒废”了。“现在,我家周围有了好多运动场馆,我的运动激情也被再次点燃了。”柳波说。

  同爱同在同分享。杭州亚运会,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深受触动。

  正如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闭幕式致辞中所说:“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谢谢,杭州!’我们将永远难忘在此的欢聚——令人惊叹的场馆设施,中国人民的热情与鼎力支持,当然还有亚洲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

  透过亚运这扇窗,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杭州、一个活力无限的浙江、一个气象万千的中国正阔步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陆遥 严粒粒 姜晓蓉 朱平 何冬健 李娇俨 詹丽华 王晨辉)


浙江日报 难忘杭州亚运会 00002 精彩绝伦 感动长存 2023-10-10 浙江日报2023-10-1000002 2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