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带去便利和服务 带走农货和梦想

衢州:载瓜载果大篷车 助农富农供销社

于 山 陈 晶

  日前,浙江省“供富大篷车”现场推进会在衢州市召开。“供富大篷车”是我省为打通偏远山区流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提高山区群众生产生活便利水平的创新举措。

  衢州全域属于山区26县,“供富大篷车”弥补偏远山区商贸流通服务短板,带动群众增收意义更为重大。山路十八弯,拦不住山区群众的致富梦,“供富大篷车”,翻过大山跨过水库,成为山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运出来 卖出去

  8月底,衢江区湖南镇山尖岙村的100多亩冬瓜迎来了丰收,产量100万斤。但湖南镇地处乌溪江水库库区,山路蜿蜒,交通不便,村民担心销售的问题。8月25日上午,一辆“供富大篷车”停在山尖岙村,当天帮助村民销售冬瓜10万斤。

  近年来,衢州市供销社以“打造山区26县‘供富大篷车’示范样板”为目标,紧扣为农服务宗旨,把“供富大篷车”作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小切口、大场景”来抓。

  除了运出来,更要卖出去。衢州市供销社不仅联系企业、商超,解决“大篷车”的销售问题,还通过发展社区居民为供销员,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直达社区到餐桌的最短路径,衢州城区首家“白云未来社区服务站”门店日均客流量保持在180人次,日均销售额达2120元。

  线下+线上,产销更通畅。衢州围绕打造“线上+线下”产销平台布局,线上打造“邻礼通+邻礼团”;线下依托“邻礼柜+邻礼节”,打通农产品生产销售两端,将高山农产品供应到机关事业单位、对口协作地区。

  目前,衢州全市共开通“大篷车”39辆,覆盖80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服务山区群众37.57万人,为山区群众提供代购、代销、代办服务23.6万件次,收购农产品7538万元,下乡销售日用品110.2万元,累计服务里程超130万公里。

  新探索 新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衢州市已形成“农民农户+大篷车+企业(农合联)+职能部门”联动的“1+N”多平台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流通和农资经营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什么是“1+N”?即除了基本配置的“大篷车”外,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创新发展新做法新模式。柯城区以“三衢味”品牌为抓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衢江区通过社企联动,构建一站式集成交易平台;江山市打造流通服务体系,形成村级固定收购点、大篷车、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和销售网点的“五位一体”体系;龙游县依托山海协作,在临安、镇海等地开设大篷车农特产品展销专区;常山县系统推动,构建“1366”体系,确保大篷车科学高效运行;开化县发展订单农业,与农业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实现运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

  除了打通产销渠道,“供富大篷车”还促进消费品下乡,保供惠农。衢州整合市域日用品下乡服务资源,建立由县域分拨中心、“大篷车”和村服务点组成的服务体系,提供40多类生活用品、食品物资、医疗用品等代购服务,且一律以原价销售,打造山区群众家门口的“流动服务站”。

  “比晾晒” 见长效

  “供富大篷车”见实效,重在队伍建设。衢州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经营团队和销售团队、车辆,帮助老百姓解决销路难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江山市供销社的干部前后花费近6个小时,把山区留守老人的7袋笋干运送至分拣中心,赢得了农户的信任。衢州调动乡镇干部、村干部、网络员和乡村技能型人才,把基层干部的力量集合起来,搭建起较为固定的常态化服务队伍。

  为推动“供富大篷车”形成长效机制,衢州在全市供销系统定期开展“比晾晒”活动,将大篷车工作纳入全市供销系统作风指数考评。以考核为指挥棒,时时跟进度,月月看成效,鞭策激励6个县(市、区)将大篷车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外延拓展,不断提升“供富大篷车”服务能力和水平。

  如今,“供富大篷车”项目列入衢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市级试点名单,衢江区“供富大篷车服务平台”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建设项目名单。2022年、2023年,全省“供富大篷车”现场会连续2年在衢州召开,衢州、江山供销社作典型发言。

  未来,“供富大篷车”不仅仅承担起保供给、防滞销、促增收、惠民生的重任,也将构筑起助力经济双循环的新格局,在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中建立起新功业。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衢州:载瓜载果大篷车 助农富农供销社 2023-10-10 浙江日报2023-10-1000013 2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