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人打卡“九山书会·大宋戏仓”背后——
鹿城:让戏曲回归生活
洪佳慧 戚祥浩
邂逅“百戏嘉年华”,体验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
中秋国庆假期,位于温州市鹿城区的“九山书会·大宋戏仓”,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今年以来,鹿城区以九山书会成为央视戏曲春晚33年来首个户外开办地为契机,深度挖掘南戏文化,打造全国首个“戏曲+”主题市集,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拓宽了戏曲回归生活的通道。
7期不同主题的戏曲活动,累计吸引60万人次现场打卡,社交媒体传播量更是数以亿计。
作为非传统意义旅游城市的温州,面对相对固定的受众,“九山书会·大宋戏仓”如何让一出戏越唱越新,越唱越响?
900岁南戏以潮姿态演绎新时尚
身着汉服仙气飘飘的“宋人”、黏在摊前撵不走的“小朋友”、逛了一圈又一圈的“老小孩”……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九山书会·大宋戏仓”人潮汹涌背后,是一种散发传统文化魅力的“潮”,更是一种接地气生活的演绎:以“戏曲+”的方式,打造集戏曲文化、非遗手工、茶点咖啡、美食游乐于一体的九山书会梨园游乐场;开发适合年轻人消费的戏曲元素特色业态,如戏曲妆照、主题摄影、古装体验、中式庆典、南戏主题轻餐饮等,以此激活南戏文化“年轻态”。
这种全新演绎方式,让应邀前来参加戏曲沙龙的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池浚颇为感叹:“我不由得想到了史书上记载的南戏诞生时的情景。”
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南戏并不是一个剧种,它是戏剧的形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以歌舞演绎故事的表现形式。中国著名戏曲理论家李希凡先生说过,“中国一部戏曲史,一半在浙江;浙江一部戏曲史,一半在温州”。
温州成为中国最早成熟戏曲南戏的发祥地,并非偶然。北宋末年,宋室南渡,为温州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南北宋时期的温州,经济文化已相当发达。市肆中各种商贾买卖、百工技艺、娱乐表演十分繁华,南戏也迎来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温州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而九山河一带自古以来是温州城演艺场所的集聚地。九山书会是当时一个由戏曲艺人组成的职业化团体。我国迄今所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曲剧本《张协状元》,由南宋时期温州的九山书会创作。
南戏诞生后,很快向全国传播。受各地方言及民间曲调影响,衍变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影响直至现在。如今我国各地数百种地方戏曲形式,不少是由南戏演变而来。
如今,鹿城区复原了“九山书会”这个深藏于典籍中的文化地标,重铸古城记忆,打造成为专供温州南戏剧目演出的主舞台。以“九山书会”为主舞台打造的温州南戏文化园,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西爽楼、茅草亭、高朋亭等建筑物,带来强烈穿越感。
亭台水榭前,书会才人推杯换盏、集会创作,歌姬舞女恬雅温婉、翩若惊鸿……央视《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绚丽奇幻以及虚实结合的视觉呈现效果,再现了南宋时期九山书会文人雅士煮茶赏灯、题字吟咏的景象,更为戏曲故里注入了鲜活的内在驱动力。
南戏的传承发展、传播推广,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鹿城召集各路专家,一场接一场展开头脑风暴,活动方案数度推倒重来,改了又改。一处处调整,一点点完善,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九山书会·大宋戏仓”:芭蕾戏狮、戏曲杂技、皮影戏、木偶戏剧等全天轮番上演;丑角货郎、貌美扇娘和市民不期而遇;多个点位不定时刷新“戏曲快闪”活动……
当900岁南戏用潮姿态演绎新时尚,也让广大市民游客萌发了一睹为快的兴致。
让戏曲回归人们生活
如何让一时的兴致,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关键是让戏曲文化,深度融入大众生活,让戏曲审美高度贴合大众审美。
在池浚看来,戏曲不应该是古老的戏曲,而是年轻的、时尚的。能够融入生活美学、融合时代气息、融入前沿艺术的戏曲,有“融”才有“破”,有“破”才有“跨”,才是戏曲活化的“出”路。
鹿城紧抓潮流接触点,寻找戏曲发力点,不断让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当代人的情感审美擦出火花。
让戏曲有更多烟火味。逛市集,看大戏,“九山书会·大宋戏仓”面向全国精选优质摊位60余家,其中不乏北京、成都、杭州的人气摊主,如来自杭州的国潮原创服饰品牌“范青松”,来自成都的美食“糖满满手作”,来自北京的手作画文创“三味·福禄寿喜财”,来自南京的手艺匠人“巅峰铁工”等品牌。这些由戏曲衍生出来的非遗、文创、美食等摊位,让戏曲多了些烟火味。而每期戏曲活动,鹿城按照30%更新份额对市集摊位进行调整。
让戏曲有更多趣味性。鹿城尝试不同的“戏曲+”多元文化的方式,探寻戏曲的广度与深度,结合温州的时令特色、传统文化、重点活动等,推出有温州辨识度的7期不同主题的生活市集,分别是首期的“戏曲+茶”的梨园茶戏、“戏曲+露营”的九山晚归,“戏曲+端午”的粉墨龙舟、“戏曲+游戏”的赛博东瓯、“戏曲+七夕”的游园乞巧、“戏曲+中秋”的赏花拜月、“戏曲+咖啡”的梨园大咖、“戏曲+酒”的煮酒论戏。其间,电竞游戏、咖啡和露营等多元化、年轻化元素都巧妙融入其中。
让戏曲有更多体验感。鹿城把“体验感”作为重大突破口。很多人提及戏曲,脑海中总是第一时间浮现出演绎人员身上的妆造。“九山书会·大宋戏仓”特别策划了九山戏房,即使素人也能体验一把戏曲造型,大家可化戏妆、穿戏服,为游园打卡选一身精致“战袍”。与此同时,活动现场还免费派发“戏票”,每位参观者不仅可以像宋人一样体验别样耍戏,诸如投壶、捶丸、毽子这些小游戏,还可以寻找不定时出现的NPC“戏精”,跟对方唱上一段小曲或者玩上一把游戏,去赢得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礼品。中秋国庆期间上演的“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更是吸引柳琴戏、豫剧黄梅戏、瓯剧、昆剧等联袂上演,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百戏盛宴”,让亲临现场的每个人感觉像是游玩戏曲主题的迪士尼乐园。
处处可见年轻人喜欢的表现形式、频频展现富有创意的手法,让市民游客在嘻嘻哈哈的玩闹中、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品戏、悟戏,感受戏曲文化之美。
“九山书会·大宋戏仓”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走进和融入当代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乐于追随的文化IP。
成为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历史上的宋韵文化与当下人们生活结合起来、把戏曲文化与休闲娱乐、亲子、假日等全业态结合起来的“九山书会·大宋戏仓”,通过一期又一期举办,在让人们生活更加丰富、美好的同时,更展现了“戏曲故里”文化内涵的无穷魅力,让九山书会这片戏曲热土日益成为中国活态戏曲朝圣地和文旅打卡地。
中秋国庆期间,“百戏嘉年华”方才落幕,“玉兰花开·戏聚九山”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温州专场就快速拉开帷幕。演出分为“戏说爱情”“戏梦千年”“戏述人生”“戏韵江南”四大篇章,融合了戏曲、舞蹈、杂技、音乐剧、独脚戏、朗诵等多种形式。包括中国剧协名誉主席、白玉兰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内的,来自不同剧种和艺术门类的白玉兰戏剧奖获奖艺术家,与温州名家、爱好者一起,呈现了这台名家名角荟萃、跨界多元融合的专场演出。
池浚也着手谋划在温州举办国家级戏曲活动,加强温州与全国戏曲界的联动,进一步擦亮温州南戏故里金名片。九山书会成为他首选的活动举办地。
更多连锁反应正在产生:戏曲票友相约九山书会吊嗓子;华裔青少年在九山书会向世界展示戏曲美好;老寿星们选择到九山书会办寿戏,请市民看戏,用公益的方式来做寿;“九山书会·大宋戏仓”尝试推出部分雅座票,快速售空,市场化长效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更多谋划,鹿城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抓住温州加入“海丝之路”申遗城市联盟的契机,着手策划“海丝之路”城市戏曲交流周,开展戏剧交流、巡演活动,不断做强人气;推进南戏文化园整体开发运营,培育戏曲研发、精品驻演、戏剧节庆等新兴业态,将名气转化为人气和商气;加强与中国戏曲学院的对接,做好南戏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让戏曲形成一种活在当下的生态,“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成了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本版图片由鹿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