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浙江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中秋国庆假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游人如织。大家都想一睹这个共同富裕的带头村到底有多好,想一探李祖村蝶变的密码到底是什么。
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李祖村,先后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共富市集”、扎染商铺等场所了解李祖村发展变化情况。与村干部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得知李祖村年人均收入达到5.2万元,十分高兴。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一定要放低身段来干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殷殷嘱托,让人深感使命重大。这几天,从村干部、乡村职业经理人、农创客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学者,大家热议浙江如何推进乡村升级、县城加强承载能力,如何迈入改革深水区,在更多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难题上率先探索……
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讲到“千万工程”。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记忆尤深:“‘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抓的第一项‘三农’重点工程。现在更要沉下心来,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奔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成为乡村高质量振兴、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主抓手,为全国提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路径。”
今年,浙江乡村题材电视剧《大道地》在拍摄时,有个问题难住了剧组:走过一村又一村,个个都是美丽乡村,找不到村拍上世纪的农村场景。“对比20年前有人曾形容‘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现在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千万工程’是对农村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重塑。”顾益康说。
李祖村就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小切口入手,各类创业主体纷纷进驻,乡村旅游红火起来,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总书记在李祖村考察时提起好多次。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要找到更多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路子,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说。
“‘千万工程’撬动了发展思路的转变,让人看到,只要找对路子、肯下苦功,贫穷落后的村也可以成为示范村,农村也可以让城里人很向往。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旦人的士气和信心被激发出来,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党总支书记楼干强说,联丰村曾以生产草席为主业,房前屋后堆满下脚料,地都是软的,被调侃“在这个村摔倒了也没事”。在“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村里的烂泥塘变成荷花塘,还开发了卡丁车项目。村集体经济由负转正,已连续三年实现分红,村民共谋发展的信心也更坚定。
“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总书记这句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现在,农村创业创新的空间这么大,该是我们年轻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要把乡村振兴的基础打得更牢。”10年前,90后农创客汪琰斌回乡创办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归本水稻农场。如今,农场规模越拓越大,汪琰斌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的鄞州区农创客联盟,已有超400名年轻人加入。“我们会拿好接力棒、不断创新探索,让这片土地更让人向往。”他说。
城乡融合双向奔赴
“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说,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打破二元结构,浙江要加快城乡联动改革,在构建城乡融通的公共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重点、难点上发力,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
“缩小‘三大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核心,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更快增加,会带来另外两个差距的缩小。”黄祖辉说,从全国范围看,浙江均衡发展水平较高,一些经济发达县市已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上先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课题紧迫且重要。浙江要科学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效率优先、公共保障公平优先,推动城乡制度、要素、产业、市场、空间流通融合。”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城与乡,是读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重要关系。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开创性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整体发展新格局。
“总书记说要‘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我的理解看,这具体表现在村民能不能顺利完成居民的身份转换。”嘉兴市秀洲区殷秀社区居民沈发明记得,2004年3月24日,习近平同志召集殷秀村村民座谈,调研城乡一体化工作时,最关注的是村民生活怎么样、保障怎么样、工作怎么样。
在全国,浙江是最早发布和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的省份。如今,浙江农村“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30分钟公共服务圈”等基本形成;20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28缩小到1.90,均衡水平领跑全国。
统筹城乡关系着眼于“人”,城与乡渐行渐近。2008年,嘉兴实施新政,正式取消农业、非农业划分,户口上的身份标识统一转成“居民”;2013年开始,德清启动户籍制度配套改革,逐一消除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政策的城乡差异……
“总书记说,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我们眼下的努力目标是,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城市服务,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缪家村是我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研究如何与城里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接轨。如今,提升改造扩容后的“缪家幸福广场”,可满足不同年龄段村民的运动需求,成了全体村民的大客厅。
“总书记强调要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意味着浙江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樊纪亮说,今年初,浙江提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把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与深化“千万工程”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按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深化“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三大方向,浙江已确定40个市、县(市、区)先行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产业平台协同发展,全域推进乡村运营……每个试点都明确了一个小切口,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樊纪亮说。
从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打破过往二元割裂格局,到闲置农房产权质押、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再到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基本单元为载体……站在新起点上,重塑城乡关系、畅通城乡循环、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浙江探索再度开启。
找准难点重点持续攻坚
“共同富裕的核心难题和重点就是缩小‘三大差距’和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创新实践的信心更足了。”省委社会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自2021年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以来,浙江用好“系统论”“优势论”“重点论”“短板论”,努力探索、扎实推进。
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26县是重点、也是难点。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浙江不断增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遵循习近平同志对开化‘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切嘱托,我们持续优化产城融合格局,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县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说,人是激活发展的重要要素,总书记所强调的“扩大就业容量”,对山区县发展尤为重要。
“连续10年,我们投入10亿元实施‘小县大城·富民安居’工程,开化县城建成区面积从3.1平方公里扩大到15.21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条集聚全县三分之一人口和产业的‘经济带’。”夏盛民说,2003年至2022年,县内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6.4万人提高到11.8万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从2.2下降到1.85。
“近年来,浙江山区海岛县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对比沿海地区,差距缩小成效还不明显。为此,浙江创新实施‘一县一策’,探索用更个性化、差异化的方案提速成长。”省发规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诗立说,从总书记的讲话里,浙江更能找到探索前行的动力,加快缩小地区差距。
“从消薄飞地到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山海协作的持续迭代升级,助力更多山区海岛县实现了科创、产业、就业等共赢发展的形态升级。”秦诗立建议,飞地模式还可以在优先吸引对口山区县劳动力就业增收、与科创飞地结合支持所引进项目优先回流山区县产业孵化、增资扩产等维度探索创新,让山区海岛县更好融入大都市圈,获取更多优质资源要素。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中注重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总书记对浙江的期许,山区县将用一道道先进制造业的新风景线回应。”省经信厅企业培育与产业合作处一级调研员钟起沛说,部分山区县正链接先进制造,发展技术含量高和环境质量优的绿色产业,形成山区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
“就拿仙居来说,新落地的台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是近年来台州市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之一。全面投产后,项目年产值预计超过200亿元,相当于仙居县目前工业产值的总体量。”钟起沛说,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发出“如果我们不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那么舍我其谁呢?”之问。而今,这些山区县通过产业链思维实现产业自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但仍有山区县面临资源要素供给不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短板,如何把发展落差转化为发展空间,仍需探索。
殷切嘱托凝聚信心,更催人奋进。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弄潮儿”浙江将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