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以实干实绩实效彰显“八八战略”实践伟力

丽水繁花缀满枝

  秀外慧中,自信昂扬。丽水,让人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这座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城市,无论是青山绿水,还是经济人文,无处不在展示着它风华正茂的英姿。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丽水大地跟全省一样发生了辉煌巨变。从2002年至2022年,丽水地区生产总值从185亿元跃升至1831亿元;人均GDP从8532元增加到72812元,年均分别增长9.8%、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11.0%,均跻身全国地级市前40位。

  二十年来,丽水始终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主题主线,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实质转化为打造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使命担当,一届接着一届干,推动“八八战略”在丽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丽水成功开辟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打开了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发挥生态优势 推进老区发展

  作为全国重点革命老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和浙江省唯一的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城市,多年来,丽水以实干实绩实效彰显了“八八战略”的实践伟力,率先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深入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提炼形成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率先编制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实施76个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标志性项目,推进100个红色乡村振兴。如今,丽水正在深化推进创新性实践,不断丰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彰显时代价值,让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在遂昌县王村口镇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源源不断的游客在导游的介绍和带领下,了解了这座小镇在革命年代的光辉时刻。曾经因山多地少、交通不畅等原因而鲜少有人问津的王村口镇,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旅游热门打卡地之一,近3年接待省内外学员、游客60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1亿元。

  推进老区振兴发展、老区人民共同富裕,丽水特别注重发掘自身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生态资源禀赋优势,率先探索“红绿”融合发展新模式,并交出一份喜人答卷。

  “这里千年古樟成群,千年古道通达,千年松荫溪流淌,千年生活悠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这样评价丽水:文化休闲,山水度假,大有可为。

  保护好发展好生态优势,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革命老区丽水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题中之义。

  “下南山现存42幢清末民初古民居,是浙西南山地居民的典型代表。”丽水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周爱飞介绍,莲都区通过整村搬迁工程,按照“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庄古民居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如今,各类旅游业态在下南山村落地生根,年接待游客3万至5万人次,创年营业收入500万元。

  近年来,丽水不断以改革推动构筑绿色发展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先行试点到先验示范改革,打造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等系列改革,持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化、市场化实现机制,率先探索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泉”等“山”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促进生态产品由“低价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成为浙西南革命老区的生动写照。

开辟新兴赛道 插上腾飞翅膀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对丽水来说,“八八战略”似一根启迪智慧的“指挥棒”,为丽水山区深化创新,实现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年来,丽水勇敢挑战“不可能”,以超常规非一般的力度推进“双招双引”大会战,不仅培育了纳爱斯等优秀本土企业,引进了肖特集团等世界一流企业,更是“无中生有”创造了山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奇迹。而这都得益于丽水“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理念和思路。

  位于丽水的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一架架造型新颖的无人机让人目不暇接。该公司拥有工业级无人机相关专利400余项,核心发明专利230余项,在全国乃至全球工业级无人机领域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这样的成果少不了丽水科创政策的支持。

  多年来,丽水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全面实施人才科教强市战略,迭代实施两轮力度空前的人才科技新政,发布《丽水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丽水市“15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全力集聚高端人才、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高新区、浙西南科创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科创,已成为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鲜明标识。

  丽水还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我省山海协作的政策机遇,全面主动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新的成就。

  如今,丽水不仅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建立了招商中心,还在长三角区域沿海发达城市布局了一批人才科创飞地,成为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和科创资源的重要桥头堡,各县(市、区)也和上海各区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以产业引育为重点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放格局已然形成。山海协作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拓展。丽水首个“科创飞地”——杭州丽水数字大厦已孵化项目68个,落地丽水47个;全省投资总额及建筑面积最大的金融“科创飞地”义乌莲都大厦成为义乌新地标;截至2022年底,17块“消薄飞地”已累计返利3.29亿元,有效帮扶带动1372个消薄村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目前,丽水已与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共同组建规模达14.08亿元的山海协作产业基金,已投项目14个,协议金额9.62亿元,返投丽水3.52亿元。

  山呼海应的佳话,已铭记在丽水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斗史中。

激活内生动力 助力富民增收

  20年风雨兼程,如何开辟老区人民的共富路,也是丽水笃行不怠的重中之重。

  “有了加工点以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有活干了。”75岁的丽水龙泉市小梅镇孙坑村村民毛振兴,每天从家里走路5分钟就能到达村文化礼堂的来料加工“共富工坊”,工作不仅容易上手,每个月还能为他增加收入2000多元。

  为探索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富民增收方式,丽水把富民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接续推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和“八个万元”富民增收等系列行动,接续推进高山远山深山地区群众“异地搬迁”“大搬快治”“大搬快聚”,与时俱进构建以强村公司为牵引的“强村”“富民”联动新机制,引导工商资本、新农人有序参与“共富工坊”建设,激活了富民增收内生动力,创造了农民收入增幅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分别连续14年、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的增长奇迹。

  更多的民生项目也在丽水遍地开花。在健康丽水的建设上,经过持续奋斗,全市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全民健康补充医疗保险“浙丽保”,截至2022年底,已有118万人次享受“浙丽保”的服务,解决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在全省率先依托46辆巡回诊疗车建成“智慧流动医院”,并初步构建了“15家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片区医疗中心+智慧流动医院+综合应急联动急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的山区医疗服务丽水模式;全国山区医疗急救服务样板荣获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优秀工作案例。

  在交通惠民领域,丽水机场顺利开工建设,航站区工程正式动工,瓯江航道如期完成整治;实现客运村村通,创成一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率先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渡运公交化改革,经验和成果在全省推广;自主研发的“农道安”应用成为全省十大数字法治好应用。

  在教育提质方面,丽水近3年来,新建学校77所,新增学位49930个,有效缓解了各地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丽水还实施空调进教室(进食堂)工程、一蛋一奶工程、师生同菜同质同价等民生实事项目;依托云和木玩游戏资源优势,成立丽水市“云和木玩游戏教育”研究发展联盟,打造了丽水特色的学前教育品牌。

  一项项惠民举措、一桩桩民生实事,恰如一缕春风,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的柴米油盐,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这是宋代词人秦观在丽水写下的动人诗句,处在“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新节点的丽水,必将让这美丽如春的繁花胜景在处州大地处处呈现。

  (本版图片由丽水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丽水繁花缀满枝 2023-09-25 浙江日报2023-09-2500006;浙江日报2023-09-2500010;浙江日报2023-09-2500011;浙江日报2023-09-2500015;浙江日报2023-09-2500023 2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