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专版

文章导航

从亚运跃向国际赛事之城

  杭州体育事业数年蓄力,即将到来的亚运会,正是起跳时刻。

  这是杭州首次举办重大国际综合性赛事,将会带动城市关注度达到高峰。为努力奉献一届成功圆满的体育盛会,杭州公共体育设施全面提升,办赛能力逐步累积,全民健身氛围愈加浓厚。

  这一跃,杭州不仅要跳得高,还要跳得远。

  亚运会是杭州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是杭州的目标。展望后亚运时代,杭州计划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全面推动体育城市建设,引进更多世界级体育赛事,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市,奋力跃向国际赛事之城,以此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亚运人人共享

优化设施布局 激发全民健身

  去“高大上”的亚运场馆游泳,在立交桥下打篮球,到城市河道里体验皮划艇……从去年开始,生活在杭州的人们明显感觉到,身边的体育设施越来越丰富,健身运动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

  亚运会还没开始,杭州人早已享受到了亚运红利。

  不仅有奥体中心、黄龙体育中心这样具备国际顶级赛事办赛条件的多功能大型综合体育场馆,还有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射击射箭和现代五项场馆、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淳安界首体育中心自行车馆、中国杭州电竞中心、钱塘轮滑馆等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专业场馆。

  在这些场馆建成之后,首先体验到杭州亚运会一流设施的不是专业运动员,而是杭州市民。2022年5月起,杭州将全部亚运场馆向市民开放,高标准的场馆设施让前来体验的市民纷纷点赞。

  将惠民做到实处,杭州还特别开发了“亚运场馆在线”数字化应用,市民点一点手机,就可以预约全市384家场馆随时参与健身运动。截至目前,该应用已累计产生订单量突破110万单,参与健身人数达1825万人次。

  还有更多的变化,在亚运之外。

  对于1200万常住人口的杭州来说,还需要释放更多的运动空间。“随着杭州人口流入量的逐年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急需补短板、调结构,比如居民最常用的七种球类场地设施面积只占28%,急需在居民区附近‘打补丁’。”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开始,新建的体育场地设施走进了城市角落,走到了群众身边。在拱墅区运河岸边的北星桥下,原本的废弃堆场“摇身一变”成了1140平方米的小型体育公园,大关实验中学的学生沈皓然成了这里的“常客”。

  像这样利用桥下空间、楼顶空地、公园绿地等城市“金角银边”建起的体育设施,目前杭州已有3350片,共113.1万平方米。通过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到2024年,杭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9平方米以上,形成“10分钟健身圈”。

  与建设脚步同频的,是体育场地设施的进一步开放,全民健身活动的日益丰富。近年来,杭州深入实施“三万行动”,为市民提供“低免开放”(即低收费或免费开放)体育场地1.15万片;点单式提供专业体育课进校园服务1.16万课时,受益学生23万人次;每年开展路跑、游泳、球类等广受欢迎的群体赛事和健身培训超1万场。

  据统计,2022年底,杭州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约570万,占总人口的46.01%,越来越多的杭州人爱上体育,形成了运动健身的生活习惯。“再多的标语、再响的口号,都不如让老百姓亲身参与一场篮球赛、一次夜健身,更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亚运就在身边,亚运人人共享。”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亚运推动发展

资源优势化为“体育+”产业

  融合发展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健康、绿色生活的今天,体育产业拥有无限潜能。

  在传统体育制造业的部分细分领域,杭州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全国甚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一座多水的城市,杭州和与水有关的体育运动渊源颇深。随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进入倒计时,位于杭州富阳的水上项目场馆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坐落着全球最大的赛艇制造基地。

  作为杭州亚运会比赛用的赛艇、皮划艇和龙舟的供应商,位于富阳的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和富阳祥瑞水上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订单比以往更加火爆,水上运动越来越受到普通市民的青睐。近年来,富阳特色的赛艇、龙舟产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制造产业集聚区块。

  虽有特色产业,但杭州的体育产业规模并不算大。

  据统计,2021年,杭州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1141.93亿元,全省占比26.73%,较上一年度增加值为312亿元。这一数字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就像北京冬奥会带火冰雪体育经济,杭州也期盼着亚运会在内的体育赛事能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现在来看,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就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途径之一。

  以拥有“一湖秀水,满目青山”的淳安县来说,如今,自驾到淳安,或骑行,或驾帆,在青山绿水间享受休闲运动的乐趣,已经成了最受长三角都市人欢迎的度假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运动休闲游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左右,约占全县总数的24%,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得益于在杭州亚运会、旅游国际化等背景下,淳安县倾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参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模式。淳安县每年举办精品赛事20场次以上,引进帆船、帆板、摩托艇、斯巴达勇士赛等新兴赛事,安排赛事在旅游淡季举办,拓宽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为此,杭州计划加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以国际重大赛事、顶级商业性赛事和职业联赛为引领,培育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国庆(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系列项目、省级运动休闲乡镇、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亚运带来机遇

更多国际赛事纷至沓来

  举办亚运会,为杭州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更多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向杭州抛来橄榄枝。

  近日,首届国际皮划艇超级杯、2023—2026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接连官宣落户杭州。亚运会后,顶级体育盛事的激情不减,将继续“点燃“这座城市。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看好杭州?除了亚运会对杭州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之外,也和杭州一直以来的布局密切相关。

  拿设施来说,杭州是目前国内鲜少具备“三大体育中心”的城市。奥体中心、黄龙体育中心和目前在建的余杭国际体育中心,均配有大型“一场两馆”,具备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的一流硬件条件。

  从办赛经验上讲,近年来,杭州举办大中型以上体育赛事50余项,包括第14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第5届世界水上运动大会、CBA联赛赛会制比赛等重大赛事,还有杭州马拉松、横渡钱塘江等14项本土精品赛事。筹办亚运会,将会是对杭州办赛办会能力的再检验、再提升。

  另外,多个国际交流平台也为杭州汇聚了更为优质的赛事资源。近年来,杭州聘请萨马兰奇、于再清、李玲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名人为“杭州打造‘国际赛事之城’全球推广大使”;与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建立“推进杭州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战略合作;与香港赛马会签署关于发展马匹体育运动的合作备忘录,不断拓展资源优势、完善赛会共办机制。

  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杭州虽有优势,同时也在人才、体育消费方面面临挑战。

  为打通杭州体育事业发展的种种堵点,杭州相关部门经过多方调研探究,计划从多个方面“破局”,首当其冲,就是要结合自身优势,以高端体育赛事为引擎,引领体育事业发展。

  不难发现,亚运会后落户杭州的两项国际赛事项目:皮划艇和羽毛球,都和杭州的城市环境或产业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培育、引入高端体育赛事,杭州的下一个目标是电子竞技。“在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布局与积淀上,杭州或许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赶超北京等一流体育城市,但电子竞技领域或许是杭州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竞在年轻群体中的关注度不亚于传统体育项目。电竞在杭州“入亚”,全市共有超过170家游戏企业,产值规模超250亿元,电竞产业基础走在全国前列。加强电竞赛事的引入与培育,将催化带动杭州电子竞技领域更多优质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成为打造“国际赛事之城”的一个重要平台。

  杭州正在打造国际赛事之城的新赛道加速奔跑,努力形成与城市发展金名片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借助体育赛事全方位展示杭州独特韵味和国际影响力。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体育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1 从亚运跃向国际赛事之城 2023-09-22 浙江日报2023-09-2200006;浙江日报2023-09-2200010;浙江日报2023-09-2200020 2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