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镇海区:

“无废”赋能
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陈潇奕 陈益波

  在宁波市北部,有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的“海天雄镇”——镇海区。“八八战略”实施20年以来,镇海区立足所有、谋求所需、锻造所长,走出了一条“港产城人文”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久前,镇海区又迎来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浙江省美丽办公布2022年度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名单,镇海区成功创建三星级“无废城市”。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镇海区的靓丽底色,也是它转型升级、点绿成金的重要底气与不竭动力。锚向“双碳”目标愿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绿色变革正在加速引领镇海区向绿而行、向新而行。

  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在“无废城市”创建过程中,镇海区坚持系统治理理念,建立一般工业固废、小微企业危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业废弃包装物、医疗废物等六个收运体系,推动各行业废物生态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镇海区拥有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全市石化产业产值的60%。如何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化转型,是其打造无废城市的关键。

  为此,镇海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能源消费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等方向为突破口,构建“1+4+N”绿色石化“智治”体系,打造“1+24”无废石化基地,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

  去年,镇海炼化建成全国首套已通过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SB)认证的生物航煤大型工业化生产装置,可将回收的地沟油转变成原料,生产出合格的航空煤油,在实现废物循环利用的同时达到工业降碳、绿色转型。诸多创新实践在镇海区石化企业、绿色制造等企业涌现,用科技创新“开路”,谱写出节能降耗的企业新篇章。

  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也进一步催生了更多新兴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打开了镇海区绿色“智”领的新格局。依托原有的智慧环保传统优势,镇海区不断加大无废监管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全域固废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数治危废”“区县级无废指数及减污降碳绩效测评体系”等多项数字化应用,创新建设“固废集市”“工业无废指数”等特色场景。目前,全区近4000家企业入网省固废管理系统,近百家重点产废单位启动“浙固码”赋码应用并安装了AI视频监控,并以宁波石化区为中心,建成了政府、园区、企业三位一体的“化工产业大脑”,覆盖危化企业749家,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数字力量”。

  “绿色发展带来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助力城乡共富,共富效应催生新需求、新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生态系统,也是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镇海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镇海区,由创建全域“无废城市”带来的改变正渗透每一个“细胞”,覆盖到每一个行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工业城市之上盛开生态文明之花。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无废”赋能
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2023-09-14 浙江日报2023-09-1400012 2 2023年09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