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教授陈杰诚讲课有一手——
36年,把最难的课
上成学生爱蹭的课
本报记者 薛文春
全国首批“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从教36年,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陈杰诚建树颇丰,培养出了近百位硕士、博士研究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是我最大的责任。”面对荣誉,陈杰诚谦逊地说。
1.78米的个头,头发花白,目光炯炯,戴一副银边眼镜,现年61岁的陈杰诚颇具师者风范。记者见到陈杰诚时,他正忙着接电话。书桌上堆放着两叠厚厚的数学材料,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
在浙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之前,陈杰诚曾长期担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2022年卸任之后,陈杰诚把重心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除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他还给本科生上课。像《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和《实分析》这三门课都是他常讲的,而这些课程也是学生普遍认为最难的。
如何把抽象的数学讲得通俗易懂?陈杰诚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学生基础不同,有强有弱,讲课过程中要两者兼顾。”他说,基础较好的学生,把推导思路讲清就可以了;而对基础稍弱的学生,就需要把每一个推导的步骤详细写出来。
青年教师王梦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一直听陈杰诚的课。她回忆,陈老师讲课很有激情,为了照顾基础弱的同学,他会把每一步推理、每一次证明清晰地在黑板上进行演算。有时一堂课下来,能写满十几块黑板。
“他的课是学院里最难的,却是大家最喜欢的课之一,常有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蹭课。”王梦说,陈老师讲《实变函数》30年了,但是他常教常新,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新内容,并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讲出来,帮助学生学懂弄通。
有一位美术专业的男孩,常带着问题来请教陈杰诚。渐渐地,陈杰诚发现他很有数学天赋,鼓励他多钻研。“蹭”了4年课后,这位同学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同济大学数学研究生。
不仅课讲得好,陈杰诚还很爱护学生。
他上课很准时,从来不迟到。他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在手机上设置两个闹钟:第一个是提前一天,提醒自己再备一次课;第二个是提前一个小时,提醒自己即将上课。
说起时间观念,青年教师赵俊燕还透露了一个细节。陈杰诚还在担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时,白天要处理行政事务和教学任务,只能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一早一晚”两头的时间来修改学生论文。
有一次,早上7时半,她想在陈老师上班前找他签字报销。结果,到了办公室门口才发现他早就在办公室里改论文了。“他对自己非常严格,不允许自己因为行政事务耽误了学生的时间。”赵俊燕感动地说。
让2016级本科生林约列印象最深的,则是一张全班合照。当时,开学第一节课上完,陈杰诚突然喊所有学生过来拍合照。林约列后来才知道,陈老师是怕自己年纪大了,记不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所以才拍照片并逐个标上姓名。“知道真相后,心里暖暖的。”他感慨地说。
从教36年以来,陈杰诚坚持每周举办讨论班,组织学生轮流做学术报告。会上,他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每当学生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时,他马上抽出时间一起研讨。他对于学生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成果,每一篇都细致认真地提出意见,反复论证。
陈杰诚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思想,也很关心他们的生活。青年教师黄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陈老师到一名困难学生家中家访。不到10平方米的逼仄空间里,挤着这名学生、她的妈妈和弟弟。见此,陈老师眉头紧锁、十分难过。他决定用自己的工资帮助这位学生。在陈老师的关心下,这位同学4年之后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国内知名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这样的例子,在陈杰诚的教师生涯中还有很多。
为了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安心于学业,陈杰诚和同事积极引进社会爱心企业设立了“睿达奖学金”,大力推动学院“阳光助学基金”并带头捐赠。截至目前,“睿达奖学金”和“阳光助学基金”已资助了近500多名困难学子。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陈杰诚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