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加速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

再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镇海炼化

  大潮起东海,奋楫搏中流!向着“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目标,东海之畔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走出了一条“红、绿、蓝”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庄重的奠基碑,镌刻一抹“红”的记忆。2006年11月6日,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奠基。这块奠基碑是镇海炼化新征程的起点,也是“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发展初心的见证,而今更成为炼化人不忘初心的铮铮誓言。

  跃动的白鹭园,演绎一段“绿”的佳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镇海炼化将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员工内心、落实到行动,奏出了治绿、创绿、共绿的绿色发展“三部曲”。

  激越的奋斗石,铺展一片“蓝”的前景。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动能,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成长壮大的镇海炼化,依托“科技蓝”“数字蓝”汇聚“发展蓝”,一跃成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前列的中国石化镇海基地。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作为国资央企的新标杆,镇海炼化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牵引,锚定全面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的目标,努力实现“十四五”末再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镇海炼化。

  “红色”引领

铸就高质量发展本色

  日出东海,塔林闪烁。在镇海炼化化工第一联合控制室正门前,一块洁白的石碑静静伫立。

  48年前,这里曾是海潮涨落的东海荒滩;17年前百万吨乙烯装置在这里奠基;3年前,这里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站点。

  素有“石化之母”之称的乙烯,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世纪初,立足浙江区位和产业优势,“大乙烯”项目建设提上日程。2002年11月,启动建设镇海炼化大乙烯工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003年7月,浙江省和中国石化联合上报了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

  2006年11月6日,首套百万吨乙烯工程正式奠基。镇海炼化也被寄予了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企业的使命。

  2010年4月20日,大乙烯一次投产成功,浙江大地终于结束了没有乙烯生产的历史,镇海炼化由此完成了从炼油向炼化一体化的转型。

  时间斗转,沧海桑田。不变的初心为镇海炼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镇海炼化员工代代传承的基因。

  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从北京两会会场返回后,第一时间在镇海炼化开展两会精神宣讲。他勉励炼化人:“在一体学深悟透全国两会精神上奋勇争先,在一体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上奋勇争先,在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上奋勇争先。”

  创业48年来,镇海炼化累计实现利税4120亿元,连续14年蝉联宁波市企业纳税榜第一。该公司上下全面实施“党建领航、书记领跑、党员领先”“三领”提质升级行动,切实推动镇海基地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参与精准帮扶和乡村振兴,与贵州普安、四川金阳、西藏比如等地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绿色”发展

描绘高质量发展底色

  每年3月到9月,镇海炼化厂区的清晨,总会被一群清脆的鸟鸣唤醒。

  白鹭被称为“生态体验师”,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万里迁徙的白鹭以镇海炼化为“家”,已持续近20年。为了守护好这群“小邻居”,镇海炼化自2020年起,投入逾600万元升级改造白鹭园,构建核心区、拓展区与辐射区等“三区”生态,核心区50米范围内不再规划建设新装置和项目。

  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是国资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根基。以白鹭园为缩影,近年来,镇海炼化从“治绿”“创绿”“共绿”三个层面,让安全绿色发展根植于每一位员工内心,落实到每一项生产行动中。

  通过安全环保的体系化治理,开展“治绿”行动。镇海炼化以“泄漏就是事故,异味就是污染”的标准,推动构建“管理网格化+技术专业化+现场规格化+行为规范化”大安全管理新格局。同时,建立完善HSE管理体系,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成为国内首家达到挪威船级社国际安全评级体系ISRS7级的石油化工企业。

  通过推进“创绿”行动,创造一批新兴的绿色增长引擎。近年来,镇海炼化扛起绿色石化产业链“链长”担当,牵头创建我国首个“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宁波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链向生物技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镇海炼化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企业,建设运行了亚洲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满负荷运行一年即可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一年回收的“地沟油”。

  7月6日,一辆标载49吨的氢能重卡从上海始发,在镇海炼化加氢示范站加氢后返回上海。这是氢能源沪甬城际物流干线的首次示范运行,标志着“上海—宁波”这条“氢走廊”具备了运行条件。

  通过“共绿”行动,镇海炼化推进企业与自然、地方的和谐共生。中国石化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作为首批绿色企业的镇海炼化,正构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

  2022年底,镇海炼化白鹭园案例入选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集》,该案例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边会活动上正式发布。镇海炼化还建成我国首个全天候24小时、365天全球白鹭慢直播平台,让“绿色”理念传播全球。

  “蓝色”牵引

谱写高质量发展亮色

  “七一”前夕,书写着“团结奋斗”四字的“奋斗石”前,一声声庄严的宣誓,凝聚起炼化人奋勇争先、再立新功的昂扬斗志。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凝心聚力谱写“科技蓝”,近年来,镇海炼化担当区域石化产业链“链长”职责使命,持续做好全产业链规划布局和产业孵化,加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催化剂”。

  镇海炼化厂区一旁,两幢崭新的新材料实验楼拔地而起,新产品、新仪器琳琅满目。

  2020年9月,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正式揭牌。边建设边研发,研究院对标国际先进、面向国家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开展技术创新,参与攻关的千吨级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投产,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研究院从一期建成到二期推进,并试点建设科技人才高地示范区,不是简单的筑巢引凤,而是打破国企传统招聘机制和研发模式,探索全球招聘、揭榜挂帅、竞争立项、“赛马”式研发等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

  “科技蓝”的另一翼,是镇海炼化大力构建的“数字蓝”。镇海炼化率先建成以“生产运行智能化、设备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业互联平台化”为主要特征的炼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自主研发中国石化首个设备健康管理中心,将实现52万台设备的风险动态感知,加快构建智能工厂3.0,打造“企业大脑”和“未来工厂”。

  “科技蓝”和“数字蓝”汇聚成为“发展蓝”。2020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在镇海炼化召开,让“对标世界一流”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尺度。截至2022年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409项对标提升量化目标中,镇海炼化有231项好于对标值、3项达国际领先、6项达国内领先、134项达中石化系统内领先、85项达自身历史最好水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从镇海基地一期项目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成为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到镇海基地二期加速推进,镇海炼化正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全体干部员工团结奋斗,努力建设具有镇海基地特色的产业链集群,加速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实现再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镇海炼化!

  数读“20年”

  产业结构:从单一炼油到炼化一体化,再到石化全产业链发展。

  产业能级:炼油产能从1000万吨/年跃升至2700万吨/年,乙烯产能从零跃升至220万吨/年。

  创效能力:年产值从220亿元跃升至2000亿元,年利税规模从31.63亿元跃升至最高389.51亿元。

乘浪者

跨越升级20载

  人物:

  莫鼎革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代表、

党委书记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跨越升级于“八八战略”提出后的20年。这些年来,镇海炼化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持之以恒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

  20年来,公司充分发挥区域石化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精心雕琢“大炼油、大乙烯、大码头、大仓储”产业格局;公司坚持以高水平开放,自觉担当区域石化产业链“链长”职责,积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全球竞争合作,引领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公司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积极创建“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相信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镇海炼化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本版图片由镇海炼化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再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镇海炼化 2023-09-06 浙江日报2023-09-0600006;浙江日报2023-09-0600009;浙江日报2023-09-0600016;浙江日报2023-09-0600018;浙江日报2023-09-0600023;浙江日报2023-09-0600029 2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