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最好的“无障碍设施”是人

  9月1日,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能更好地依法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无障碍受益人群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药品生产经营者需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说明书”“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等具体安排,更是进一步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向细处延伸。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了便于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这道题,浙江并不陌生。法规方面,自2018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办法》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工作的原则、内容、要求和处罚都作了规定。借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备契机,无障碍环境的提升,有了新的飞跃。

  在公开报道里面,我们看到亚运场馆设置了专门的无障碍坐席;无障碍专家团队多次对亚残运会场馆改造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并严格测试;地铁等交通工具均设置了无障碍车厢;全国首支AED无障碍爱心车队出现在杭州街头;借助各种“黑科技手段”,来填平数字鸿沟和服务赤字。在亚残运村,连垃圾桶都有“玄机”——色彩对比更鲜明,便于视障人士进行垃圾分类。这些改造,见证了城市利用“办会效应”提升无障碍环境水平的真诚和用心。

  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他们中不少人因为出行不便,无法融入社会。几天前的亲身经历,再次验证了这个判断:烈日炙烤的街头,一位盲人小伙子向我求助,他要走到马路对面坐公交车,但盲人版地图定位不准确,他无法确认方向,急得满头是汗。带路途中,他告诉我,这是他20年来第一次到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正在参加一项独立出行测试,为9月份上大学做准备。

  他说,庆幸自己来了杭州,这里带给了他独立出门的初体验,各种便捷措施扫除了他心中的恐惧,鼓舞了他融入社会的信心。当我问他,哪个无障碍设施让他印象最深刻时,他回答说:是这里的人,举办这个公益项目的人、街上从不拒绝帮助他的人、设计这些无障碍设施的人。

  最好的“无障碍设施”是人,这话深有哲理。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让盲道直一点、桌面矮一点、字体大一点、坡度缓一点,更需要把关爱、帮助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建筑设计、城市改造、数字建设、服务供给等公共层面,体现共情共鸣;在社会人群的相处中,用自己的行动消除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不便。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召开在即,在提升无障碍环境软硬件设施之余,期待更多人加入到“用有爱创造无碍”的行列中,让自己成为搬走特殊人群心中“障碍物”的助力,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展示文明亚运的人文风采。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最好的“无障碍设施”是人 2023-09-01 26163852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