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借势借力亚运东风 推动城市能级二次跃升

瓜沥:以赛兴城再蓄发展新势能

  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握机遇。

  对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来说,小城市培育试点是过去的最大历史机遇。仅仅十余年时间,就完成由“镇”到“城”的转身,无论是人口、面积,还是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工业用地等,都在萧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500强镇第31名。

  如今,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了瓜沥新的重大机遇。辖区内的瓜沥文化体育中心,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56个场馆中仅有的两个设在乡镇的场馆之一,将承办亚运会武术、卡巴迪和亚残运会跆拳道3个项目的比赛。

  小城办大赛,蕴藏着无限可能。瓜沥镇主要负责人曾多次公开表示:亚运兴镇。亚运,究竟会给瓜沥带来什么?瓜沥,又在为亚运做些什么?

在更高水平上赋能城市发展

  在瓜沥长达千余年的发展脉络中,最近十余年,注定是一个特殊时段。

  2010年,瓜沥获批成为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开启一场由乡镇到城市的体制改革之路。3年后,原先的瓜沥与坎山、党山三镇合一,集聚周边区域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开启了一段黄金发展期。

  然而,在“美丽城镇”建设成了“省市双样板”、小城市培育试点连续跻身省级考评优秀行列的同时,瓜沥也遭遇了“天花板”,发展增速渐渐放缓。如何破局?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于瓜沥而言,亚运的赋能不可或缺。

  国内多地的成功实践证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契机。去年立春,以冰雪之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得到加快建设;今年盛夏,成都以“体育之美”,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东方大国的活力与魅力。

  具体到瓜沥,主要表现在通勤线路、涉亚点位、村社环境、城乡风貌等方面,都能明显感受到亚运的牵引力。

  比如,通勤线路及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是亚运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瓜沥通过点上打磨、线上推动、面上提升、空间整合等措施,全方位提升道路沿线景观,打造“畅、安、洁、美”的省级高标准道路环境。今年年初,建设四路(东灵路—青外线)路段入选浙江省“街容示范街”。

  老旧小区改造是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民生工程,也是以全新面貌迎接亚运会的迫切需要。瓜沥在建筑立面、停车规划、环卫设施、排水设计等基础改造之上,将小区生态景观融入适老化、娱乐化、共享化元素,给予居民在小区里享受生活的全新体验。

  至于村社环境,不但是形象,更是检验服务保障亚运能力的“试金石”。瓜沥文化体育中心所在的七彩社区,之所以入围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其奥秘就在于瓜沥的“三箭齐发”:

  ——找准一个工作的载体。以“红领浙沥·亚运先锋”大考大赛行动为载体,以万人集中大整治擂响战鼓,通勤线路、涉亚点位、村社环境、城乡风貌四个专项工作组和74个村社双向并进,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找准一个推进的手段。相继组织召开了4次“1553”亚运大考大赛行动暨环境提升现场会,并以每周一考的频次进行亚运大考大赛红黄黑榜考核。目前已考核16期,亮榜晒绩、打擂比拼。

  ——找准一个督查的机制。由上级督查、镇级督查、第三方督查和村社同步开展的自查自纠这样的四级督查来落地见效,通过努力,瓜沥在整体环境上不但有了面的蝶变,更有品的提升。

在更高效率上探索融合治理

  办好杭州亚运会,是国之大事、省之要事。对赛事举办地来说,平安是必须守护的底线。

  友谊村,是瓜沥的行政中心村,也是瓜沥文化体育中心的所在地,拥有3条区级公路、4条镇级公路和22条道路,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在友谊村相关负责人看来,“如何以平安护航家门口的亚运盛会,是目前的首要课题。”

  这个“治理密码”何处寻?

  友谊村先行探索基层融合治理模式。2020年,村里建成浙江省首个标准化村级交通治理工作站。随后,又依托瓜沥的“沥家园”数字驾驶舱,在萧山区公安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建设数字工作室,集在线交治站、在线警务站、在线消防站于一体。

  由于对交通事故的日清分析、溯源闭环治理,工作站的成效十分显著。数据显示,运行3年来,简易事故警情数同比减少39.46%。

  随着杭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友谊村的这种治理模式很快迎来迭代升级。在村级数字工作室的基础上,搭建起护航亚运枢纽站,通过线上线下双互动配合,全面掌握村社警情,实现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处理。

  从分散到融合,再到融合联动,这是治理工作站的具体变化,也是瓜沥基层治理品牌“合沥治”的发展缩影。

  作为萧山第一大镇,瓜沥的基层治理存在点多、面广、量大的复杂情况。2022年,“合沥治”应运而生。依托“沥家园”数字治理体系,综合执法队员、民警、辅警、网格员、城管队员、消安和安监等综合力量组团下沉村社,建立了74个“合沥治”小专班,力争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今年年初,瓜沥发布“合沥治”融合治理体系规划,从业务大融合、阵地大融合等8个方面入手,推动基层治理增效。根据方案,本意是希望把所有参与亚运护航保障的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工作人员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炼成一块铁,实现亚运专班和镇、村、部门以及协同机构全天候协同、全方位联动。

  深层次捆绑式作业的效果立竿见影。前不久,碧苑新村社区网格员黄文娟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名住户私自敲除承重墙,当即制止并上报社区“合沥治”小专班。当天,专班成员联合上门查看。次日,城建城管部门、属地社区、属地警务站协同上门发放抄告单,并责令整改,最终成功化解安全隐患。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筹办,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集中考验。瓜沥交出的答卷,远不止一个“合沥治”。截至目前,瓜沥围绕亚运场馆核心圈、场馆周边500米赛事圈、全域范围3个圈层,逐个整改风险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全面夯实护航亚运的“铜墙铁壁”。

  未来,瓜沥还计划擦亮“合沥治”“浙沥说理”“法沥量”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全面开展平安创建大提升等十大攻坚行动,坚决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

在更高标准上推动全民亚运

  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本地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会。作为文化大镇的瓜沥,如何给亚运文化加码?

  从过去一段时间看,瓜沥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标准的文体活动,在迎亚运中不断增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比如,推动亚运氛围营造和历史文化展示有机融合。作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海派画家任伯年的故里,瓜沥曾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了五年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性中国画作品展览平台。今年上半年,第五届“伯年国艺”全国中国画(册页)写意作品展览在瓜沥文化体育中心启幕,以亚运为媒展现文化精彩。

  积极吸取优秀外来体育文化。日前,瓜沥被授予国内首个“中国卡巴迪之乡”荣誉称号。亚洲卡巴迪联合会秘书长萨瓦尔点赞说,瓜沥专业地完成亚运综合测试赛的各项任务,打开了卡巴迪运动在中国真正落地的大门。同时,又积极组织与卡巴迪相关的全民健身普及活动,有力助推了卡巴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推广。

  如今,小镇办国赛,渐渐成了瓜沥的文化符号。仅近一个月以来,瓜沥棒球场就相继举办了3场国家级棒球赛事,包括全国女子棒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2023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2组比赛等。眼下,趁着亚运东风,瓜沥棒球场的计划表早已列满。“计划承接6个全国赛、1个亚洲锦标赛。”瓜沥棒球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说。

  瓜沥举办的文体活动不仅是高规格的,也是高密度的。截至目前,这个小城举办亚运主题文体活动200余场,通过有主题、有重点、有节奏的筹划和推进,让居民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亚运就在身边”。

  以亚运倒计时100天的活动为例,来自瓜沥镇各村社的1000余人进行集体武术展演,于动静之间诠释太极魅力。据不完全统计,在瓜沥举办的2023年浙江省第三届WWC实战咏春拳大赛、“浙·沥亚运群文欢动”十大系列等特色活动中,累计有超过10万的市民群众参与,享受亚运带来的“红利”。

  眼下,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时间日渐临近。面对这一举世关注、全方位竞技的盛会,瓜沥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在此前的亚运会倒计时30天活动中,瓜沥发出宣言——将全方位、全视角宣传亚运文化、推介城市风貌,引领全镇市民深度参与到家园靓化、志愿服务、运行保障中来,以文明有礼、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主人翁姿态,讲好亚运故事、喜迎八方来客,全面呈现“文明古镇、临空重镇、产业强镇”的美好风采。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瓜沥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瓜沥:以赛兴城再蓄发展新势能 2023-09-01 浙江日报2023-09-0100007;浙江日报2023-09-0100009;浙江日报2023-09-0100017;浙江日报2023-09-0100011;浙江日报2023-09-0100023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