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跃入万亿级产业、世界级文旅IP、城市能级提升重要核心节点

闻堰:三条“黄金线”织出金光大道

  杭州三江交汇处,古时的渔浦渡口,1000多年前的浙东唐诗之路,就是从这一带沿运河东行。

  坐卧三江交汇处的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历史上素有“三江活码头”之称。多年来,这个富裕、宁静、美丽的江边小城镇,一直给人偏安一隅的印象。

  如果说,三江汇流淌着闻堰的过去,那么闻堰正在迎来的三条“黄金线”,牵引着闻堰的未来。

  第一条是依托“中国视谷”核心区落地的发展线,这里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

  第二条是力争“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分港区停靠点的文旅线,这里将成为杭州文旅新“打卡点”。

  第三条是围绕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的能级线,这里将成为宜居宜业新天堂。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当亚洲舞台上迎来“杭州时间”,凭风而起的闻堰在三条“黄金线”的交织中,从过去渡向未来。

发展线:万亿级未来产业原点

  如何理解产业和城市这对辩证关系?学界大都认为:产业决定城市兴衰,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聚则人口聚。

  位于萧山“一心两翼”战略“西翼”的闻堰,该发展什么产业?闻堰的答案很坚定:布局未来产业。

  五金、汽车配件曾是闻堰作为“工业强镇”的标志,闻堰也被称为“中国五金之乡”。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产业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不仅如此,经济转型升级也给以五金、零配件产业为主的闻堰带来“阵痛”。仅2016年至2019年,闻堰规上工业企业从50家锐减至42家,规上工业产值也从77亿元减少到54亿元。重塑产业、重振信心迫在眉睫。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2017年,闻堰正式提出“未来产业社区”这一概念。“当时的‘未来’,具体指向的是3D打印产业。”闻堰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回忆,随着先临三维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闻堰抓住这一产业机遇,将三维视觉领域作为产业布局的突破口。

  明确发展目标后,发展空间也要跟得上。2019年,一场“腾笼换鸟”在闻堰展开。黄山五金工业园曾是闻堰五金产业集聚地,闻堰街道下定决心,将黄山五金工业园内58家企业进行关停、搬迁,一举盘活了750亩土地资源,腾挪出厂房空间超80万平方米。“扭转了以前脏乱差、低散乱的局面,为之后的发展腾出空间。”闻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在原来的五金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闻堰打造起了“三江汇·创谷”,用于承接未来产业。

  凭借这个超前的规划,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闻堰,包括紫光恒越、云尖信息等一批行业内“专精特新”龙头企业纷纷投资闻堰、留在闻堰,为闻堰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动能。

  迎风而上,风口又至。正当闻堰为打造“未来产业社区”规划配套设施时,双重大礼又花落闻堰:2022年3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园”揭牌成立;11月,依托特别合作园,杭州发布“中国视谷”建设蓝图。闻堰,正是核心中的核心、窗口中的窗口。这不仅是对闻堰过去一个时期发展的肯定,也意味着闻堰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江边小城镇,战略势能一跃而上,来到了全新的阶段和高度,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全局。

  机遇摆在眼前,如何把握?除了盘活存量,还要做足增量。闻堰街道积极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合作,开辟了1.48平方公里的“中国视谷”先行区。依靠产业基础先发优势,闻堰持续坚持面向“未来产业”的招商理念,相继迎来了聚玻国检、先临视觉、矽力杰、德博曼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据介绍,这些企业的“亩均税收”均在100万元以上,远超省市区平均水平,支撑起萧山乃至杭州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杭州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一条“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万亿级产业跃升主路径浮出水面。

  栽得梧桐好引凤。站在风口上,闻堰正在迈向总部经济“新高地”。据闻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中国视谷”规划发布以来,凭借“萧滨一体化”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对接落户闻堰。同时,闻堰正在筹建企业总部大厦,积极招引总部企业落户闻堰,以新赛道、新风口的优势,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文旅线:世界级文旅IP核心节点

  在江南水乡,文脉与水脉总是密不可分、相映成趣。西湖是如此,京杭大运河是如此,钱塘江亦是如此。

  闻堰坐拥三江口、湘湖两大文旅IP,浙东运河在这里起源。一代代闻堰人在这里生活,提炼出了“渔渡三江”的文化内涵。在闻堰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渡”字是闻堰的文化本底。“从前‘渡’字象征着码头,渡的是生活、人生,现在‘渡’字象征着奋斗,渡的是未来、希望。”

  与“渔渡文化”相契合,闻堰迎来了一条全新的文旅发展“黄金线”。

  8月29日,杭州发布了“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所谓“三江两岸”,指的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及沿江的两岸区域,全长235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依托这条水上旅游线,杭州计划推出一个世界级滨水旅游目的地。而闻堰,则将进入分港区停靠点。

  这是闻堰活力繁华重塑的机遇。在方言中,“过塘行”意为货商转运货物的“转运行”,多见于码头汇聚之处。历史上素有“三江活码头”之称的闻堰,是钱塘江边有名的“过塘行”和码头所在地,区域内景点、江鲜资源丰富。这与“三江两岸”停靠点的内涵不谋而合。成为这条水上黄金旅游线沿岸停靠点、分港区,意味着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对于闻堰来说,拉动区域文旅经济在此一举。

  新的文旅“打卡点”已然浮现,闻堰与“顶流”如何双向奔赴?

  让来“三江两岸”打卡的游客记住闻堰,有特色是关键。如何吸引住游客的目光?闻堰将这第一笔落在“闻堰老街”上。在上世纪80年代,这条有江鲜摊、照相馆、时装店、百货店的老街,是萧山乃至杭州最有烟火气的地标之一,承载着几代杭州人心中的美好。接下来,闻堰将对老街进行提升改造。

  起好势后,如何展示“三江两岸”独一无二的闻堰韵味?闻堰将着重讲好“渔渡文化”。其中,“渔”是文化内容。“吃江鲜去闻堰”是杭州人的共识,不少杭州人一大清早驱车前往闻堰,就是为了这口鲜美。向美食要流量,闻堰以江鲜为内容,推出“大江小鲜”IP,为江鲜提供流量支撑。

  “渡”是文化本底。在老萧山人心里,“闻堰码头”同样是难以忘却的回忆。那时候,萧山人从闻堰码头坐船,去往杭州主城区、去往富阳,船上的颠簸和心中的期待,萧山人记得。两岸居民也记得,从码头到钱塘江大桥,从平房到高楼,一座江边新城崛地而起。

  渡,终点是未来。拥江依湖,文脉水脉得天独厚。闻堰还将整合优势,将全域旅游资源“打包”推出。以闻堰老街为起点,闻堰规划了一南一北两条旅游路线。往南,自老街往湘湖,闻堰要打造“西湘记”新“打卡地”;往北,目的地是抗战遗址——大爿山碉堡群,闻堰要将这里建成红色文化新地标。

  如今,闻堰正建设步行道,备好接驳车,欢迎国内外游客前来。不到闻堰“打卡”就不算来过“三江两岸”。实现这个目标,闻堰,有底气!

能级线:宜居宜业新天堂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一场盛会对城市能级提升的作用不可忽视。亚运会对杭州城市能级提升同样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当前,杭州亚运会“冲刺攻坚战”已经迎来最关键的时刻。尽管属地没有亚运场馆,但地处萧山、滨江两个亚运核心区交界处的闻堰,区位优势明显,又有“拥江依湖”的文旅资源。乘亚运东风提升城市能级,闻堰怎么做?

  城市品质提升,先要有城市“颜值”的提升。作为萧山最早的现代化城镇之一,闻堰在城乡面貌上有先发的优势。为进一步融入“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建设的大局,闻堰投入1.2亿元围绕亚运筹办工作,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对辖区内主要道路、河道、闲置地块等进行全面整治,彻底改善龙山河等中心河道生态环境,让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在闻堰深度融合。

  兼具“萧滨特色”,闻堰还是“萧滨一体化”战略桥头堡。萧山与滨江两区的接壤线中,闻堰拥有其中的22公里。除了“中国视谷”、“萧滨特别合作园”核心区,闻堰还被纳入“江南科学城”联动区的规划当中。融入一体化战略,闻堰主动出击,在两区交界处进行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将昔日“脏乱差”的城乡接合部,改造成为“城乡风貌无界相容”的一体化先行地,进一步巩固闻堰桥头堡地位。

  让群众在闻堰安居,基层治理是关键。闻堰街道以民生为本,打造含“领头堰、平安堰、暖心堰、数智堰、活力堰、幸福堰、未来堰”为一体的“安居乐堰”社会治理品牌体系。不仅如此,闻堰街道还成立了由政府、企业、乡贤等多方出资的独具闻堰辨识度的现代社区发展基金,截至7月,该基金已完成首期200万元资金的募集,资助公益创投项目21个。

  “从前望江是江,现在望江是未来。”不少闻堰人这样感叹。世界级体育盛会、世界级文旅IP、万亿级产业新链在这里交汇,当前的闻堰正处在史上最强的“风口”上。曾经的辉煌,正在回归。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闻堰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闻堰:三条“黄金线”织出金光大道 2023-09-01 浙江日报2023-09-0100008;浙江日报2023-09-0100011;浙江日报2023-09-0100014;浙江日报2023-09-0100010;浙江日报2023-09-010002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