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

文章导航

擦亮亚运盛会核心区金名片
助力杭州在全球城市坐标中晋档升级

亚洲大事 萧山主场

  今天,距离亚运会开幕已不到一个月时间。随着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世界和中国对杭州的期待,也越来越坚定和具体。

  在世界的目光中,萧山是特殊的存在:这里共有“亚运三馆、亚运三村”等在内的17个亚运场馆,4个功能中心,拥有浙江省最多涉亚运场馆和保障点位,约有四分之一的金牌将在萧山产生,无疑是“窗口中的窗口”。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今天的萧山,在“后峰会、亚运会”双会光环的加持之下,如何擦亮亚运盛会主阵地金名片,如何在蝶变跃升中再展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风姿风采?

  擦亮“窗口中的窗口”

  重大赛事,一直都是一座城市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机遇、重大机遇。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筹办亚运,决定了能不能回答好对外展示什么、谋划好提升什么,进而实现从赛前到赛后的全局、全时提升。

  “办好亚运会是‘国之大事’‘省之要事’,我们要以最高标准、最佳状态、最优作风,圆满完成亚运保障各项工作,为呈现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贡献萧山力量。”萧山区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明确,要持续擦亮亚运盛会主阵地金名片。

  保障亚运,萧山一次次大动员打响发令枪。

  今年3月,在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之际,萧山召开“决战亚运”誓师动员大会,建立了亚运保障指挥体系,全力做好亚运会运行保障各项工作。

  今年6月,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萧山召开“当好东道主 奋战一百天”亚运保障总动员誓师大会,按照前期发布的136大类485项任务,以最靓丽的环境擦亮最闪耀的名片,以最平安的氛围迎接最重要的客人,以最文明的风尚引领最国际的风范。

  随着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不仅是涉及亚运的点位,萧山的角角落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城市品质在大提升——

  83条通勤线路整治、45个亮化项目整治、35个地铁口整治、亚运重点区域国际化标识提升等10大类环境提升……一连串数字,折射了萧山城市品质提升的责任之大、压力之大。

  “致广大而尽精微”,从小窗口能看见大变化。作为萧山第一个城市市政拆迁安置区块,广德社区在“旧改+未来”的改造中,入选了首批浙江省现代社区。目前,萧山创建7个省级现代社区、10个省级未来社区、5个省级未来乡村,均居全省第一,在现代社区工作中进入了第一方阵、全面领跑。

  城市治理在大提升——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人口总量超过200万的城区,萧山的治理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在亚运筹办中,萧山围绕“人、事、物、域、网”开展“十大赛道”治理大比武,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筑牢治安的铜墙铁壁。在“网”这条赛道,萧山率先启动“三网融合”整体智治体系建设,全面迭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强社会民生“一网共治”,奋力打造数字治理新样本。如萧山打造的面向基层干部的唯一综合应用平台“红领通”,首批精简归集18个基层应用,已覆盖全区部门、镇街、村社约2.3万名用户,使用率达90%以上。

  城市文明在大提升——

  如何浓厚亚运城市氛围、如何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如何优化志愿服务队伍……在亚运筹办中,城市文明提升面临一系列难题。

  萧山在区级层面出台“迎亚运 讲文明 树新风”城市文明大提升行动工作方案,通过百万市民清洁大行动、“爱萧山 爱亚运”群众性主题活动等,给人人参与亚运一个支点:依托5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培育亚运城市志愿服务阵地品牌亚运文明驿站;由闲置车辆改造而成的“流动文明驿站”配备了应急救援箱、无障碍轮椅、充电设备、饮用水……

  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发力,世界将在萧山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新杭州。

  城市能级大跃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走过千百个春秋,杭州始终承载着世人对江南意象的无限赞誉和对人间天堂的无限憧憬。亚运,虽然只是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却足以定格杭州向锦绣繁华人间新天堂的新跃迁。

  众所周知,筹办亚运的这些年,是杭州城市能级提升最快的时间: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四,全球创新指数跃升至第21位,入围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萧山,注定是杭州这场新跃迁中,非常夺目璀璨的一笔。

  对于萧山而言,亚运带来的红利,不仅是一大批体育设施场馆的更新亮相,还在极大推动萧山城市转型的速度与力度。这些年来,在筹办亚运中,萧山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顺应都市圈、城市群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后峰会、亚运会”关键窗口期,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拉开城市框架,放大城市格局,一张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金名片被渐渐擦亮。

  最直接的变化,是视觉上的冲击。随着杭州之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亚运村、望潮中心、亚运三馆等一系列地标建筑挺立在钱塘江南岸,萧山已经成为杭州城市封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无论在杭州相关规划,还是人们的印象中,位于萧山的钱江世纪城,都已经成了杭州城市新中心。

  变化,源于萧山城市地位和战略作用前所未有。钱塘江两岸从仅有2座过江大桥到如今“4桥3隧6地铁”飞架南北,萧滨一体化纵深推进,杭绍一体化勇担先锋,成为建设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主导力量……萧山不仅代表着杭州高度、塑造着杭州封面,更是杭州都市圈的门户枢纽,浙江“四大建设”的关键节点,全国、全省、全市重大战略、重大设施、重大工程纷纷在萧山集聚,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首位。

  大投资、大交通、大项目,带来的是城市能级和吸引力的大跃升。截至目前,萧山快速路、轨道交通里程“双双过百”,交通“经络”连片成网,交通共富指数全省第一。同时,萧山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了杭州全市的六分之一,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200万的县(市、区),浙大二院、浙大妇院、杭州二中、杭州学军中学等一流医疗教育资源跨江而来。

  跳出萧山看萧山,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也前所未有。G20杭州峰会的举办和亚运盛会的临近,让萧山接连站在全世界“镁光灯”下,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跃升至9000万人次,双跑道独立运行正式获批,跻身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枢纽,即将建成的大会展中心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全省第一,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省唯一国际组织总部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永久落户,萧山不仅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不断走进萧山。

  从一个县城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成为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典范区域,一个更自信、更开放、更现代的萧山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端资源要素

  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萧山亚运三馆附近,最近引入了一个新总部:8月18日,杭州市政府与新华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发展总部经济,联手打造千亿级总部企业。

  “我们将围绕落实三个‘一号工程’,为杭州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作出应有的贡献。”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介绍,如围绕落实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将以位于萧山的图灵小镇新华三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杭州打造算力产业新集群。

  这类高端资源要素的涌入,正在重塑萧山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直以来,萧山走的是“村村点火,乡乡冒烟”的工业化,虽然极大程度加速了城市化,却很难实现要素效益的最大化。

  时至今日,只有认识到城市是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和载体,加快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而这条路,就是萧山在“后峰会、亚运会”时代正在践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工业化迈向新型工业化所具有的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数实融合、绿色低碳等特征,深刻认识到城市化迈向新型城市化所具有的产城互动、开放包容、综合集成、以人为本等特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实现‘三化协同’。”萧山区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提到,萧山不是一般的城区,而是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是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责任、有义务、有潜力代表杭州站上世界的擂台。

  抢抓亚运机遇,对标省会标准、国际标准、大都市标准,萧山将持续擦亮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金名片,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上示范引领,引入高端资源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杭州在全球城市榜单中晋档升级、独树一帜。

  亚运牵引之下,萧山城市蓝图在融入大格局、城市品质在对标世界级。萧山聚力推进大杭州市域一体化,围绕构建“东西并进、南北互动”市域发展新格局,强化萧山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对沿江发展带、产业大平台、城市核心区等重点区域资源要素配置力度,四大平台目前全都位于沿江一线。在这张新蓝图上,高能级枢纽串联高密度物流网,高能级商业街区和商务楼宇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高能级国际组织总部培育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和品牌……

  “双会光环”加持之下,萧山正在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现代化探索萧山模式,输出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系列经验,努力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领跑者。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上,不只是新华三,到2025年,萧山要新增千亿元营收企业3家、总部企业300家以上;5年后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5年内工业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要奋力冲刺双千亿、再造工业新萧山。

  这是一个代表杭州站上世界更高擂台的新萧山,是助力杭州在全球城市榜单中晋档升级、独树一帜的新萧山。


浙江日报 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 00013 亚洲大事 萧山主场 2023-09-01 浙江日报2023-09-0100008;浙江日报2023-09-0100007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