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一手稳稳端牢“饭碗” 一手做强乡村产业

奉化:筑梦都市“桃花源”

  一件事,一做就是20年,会产生怎样的巨变?

  “千万工程”实施20年,内涵不断迭代升维,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到和美乡村建设,奉化内外兼修,全力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二十年持续接力、久久为功,奉化通过精准施策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积极作为,一手端稳“粮食饭碗”,一手做强、做活乡村产业,鼓起钱袋子。

  如今,乡村正成为青年向往的地方,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故事,正在持续上演。

  站在新的起点上,奉化将坚定不移持续深化书写“千万工程”新篇章,全力以赴推动强村富民,打造人人向往的现代版“桃花源”。

农村人居环境“整”出美丽新貌

  石门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南部山区,距镇中心约18公里。2006年,村里建起宁波第一座生态公共厕所。石门村的生态公厕,是奉化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就此拉开序幕。2019年,石门村又开始了热火朝天的露天旱厕拆除行动,当年共拆除700余座。石门村党总支书记毛文彬介绍,至今,村里共建了12座公厕。“污染源减少了,村里环境也改善了很多。”目前,奉化农村规范化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100%。

  进入新时代,乡村发展又有了新要求。围绕“无废城市”建设,奉化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深化“千万工程”。

  垃圾分类在农村推广难、坚持难,大堰镇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2017年起,该镇在箭岭村试点“生物酵素+环保集市+志愿协会”垃圾分类模式,实现厨余垃圾利用率达100%,出村垃圾减少90%。目前,大堰已成功创建省级零碳先行示范镇、挂牌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

  如今,在奉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已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8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镇、11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22年获评省首批三星级“无废城市”。2023年获评省四星级“无废城市”。

  奉化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总目标,以农房整治为抓手,结合共建“我们的家园”、农村领域渣土整治等行动,持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美乡村创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农房整治方面,当地累计完成拆除旧房土地面积3854.36亩、建筑面积259.3万平方米,建造新房屋占地面积2480.06亩、建筑面积252.39万平方米。此举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更为日后发展腾出了空间。

  至今,全区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8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79个,并获评“2022年度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

“饭碗”和“钱袋子”都要“满”

  在西坞街道“万亩方”农田上,绿浪般的连片水稻,生机勃勃。近年来,当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形成了两个一万亩规模的“万亩方”农田,这也是宁波最大的耕地集中连片区。

  奉化始终把稳产保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奉化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开展省级农业“双强”改革试点工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52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01%。去年,奉化新增3个“万亩方”农田,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

  一手稳稳端牢“饭碗”,一手要发展效益农业,让“钱袋子”鼓起来。

  众所周知,浙江以发展效益农业闻名,奉化的水蜜桃、草莓、雷笋等农特产品也畅销海内外。但在当下,效益农业的提质增效已不再局限于初级的农作物改良、新品种培育等,而是对农业政策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奉化通过精准施策加强顶层设计,做强、做活乡村产业,做亮农业品牌,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至今,奉化已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入选省首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建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条(竹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

  奉化还通过串点成链,建成滕头田园综合体、大堰“连山堰情梯田”和一批创意农业花海项目,创成2个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和4个市级林特休闲体验园。

  奉化始终把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低收入农户竞争性试点项目、设立村级公益性岗位带动农户增收;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来料生产加工”等举措助民增收。

  据统计:2022年,奉化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18.08万元,经营性收入122.41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42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居全市第二。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深化“千万工程”,关键在于人。“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积极推动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牵引各项资源要素加速流向农村。

  在奉化,自撤市设区以来,面貌日新月异、功能日趋完善的乡村,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他们带着新理念、新方法,投身农村创新创业。

  “我有一个现代农业梦。”2017年大学毕业后,斯双双顺应返乡创业热潮,回乡创办农场、当莓农。在宁波市农科院的帮助下,她成功培育出无土栽培的草莓。

  同年,2008年即返乡的农创客赵洁,在辖区尚田街道扶持下,联合街道打造了宁波首个乡创服务平台“尚田青农创客空间”。至今,尚田街道已召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宁波“泛3315”人才等各类青年创客200余名。该平台也获得了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农业“双创”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青创农场等荣誉称号。据统计,奉化现有“乡创平台”11家,入驻创客、创业服务团队和企业数量111家。

  乡村要致富,领头雁是关键。

  80后陈四海,是村民眼中的“能干后生”,有头脑、会挣钱。2017年,陈四海作为“能人回归”担任西坞街道雷山村党支部书记。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引入“方舱蘑菇”,助力乡村共富……昔日“后进村”焕新颜。

  在电商直播飞速发展的当下,青年返乡,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大家好,我们是娜娜一家,欢迎来到直播间……”日前,在奉化第二届农村电商直播大赛上,大堰2队获得团队奖一等奖。该团队运营的视频号“娜娜的乡村生活”,自2022年4月推出至今,在各社交平台已有近40万粉丝。

  团队成员90后应姗蓉,日常负责脚本、拍摄、剪辑等工作。“回到农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奉化乡村的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去年7月,大堰镇引入该团队,希望可以借助短视频让大堰区情走出大山。

  近年来,围绕乡村人才建设方面,奉化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各类创业平台、鼓励人才资金回乡等措施,畅通“引、育、留、用”渠道,至今已吸引本科学历以上92人在农业农村创业就业,囊括农业、旅游、文创、电商、生态环保、互联网高新技术等领域;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16期,培训和孵化各类涉农人才1万余人次。

  返乡、回归……在“千万工程”召唤下,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仍在继续,青年与乡村的故事,值得期待。

  手记

稳稳的幸福

  村道宽了,河水清了,农房靓了,游客来了,年轻人返乡了,日子越过越甜……“千万工程”给村民带来了可触可感的幸福。

  在乡村,我们看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看到了村民奔向幸福生活的努力姿态,不禁要为所有人点赞。

  我们相信,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也一定能吸引更多人,形成一起干的氛围和合力,也期待看到乡村更美好的模样。

  (本版图片由奉化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1 奉化:筑梦都市“桃花源” 2023-08-31 浙江日报2023-08-3100005;浙江日报2023-08-3100007;浙江日报2023-08-3100011;浙江日报2023-08-3100008;浙江日报2023-08-3100026;浙江日报2023-08-3100024;浙江日报2023-08-3100027 2 2023年08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