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农文旅来“牟山”
陈 醉 朱 柯
每年秋风起,宁波市余姚市牟山镇土特产里的“当家花旦”——大闸蟹,便进入产销两旺的时期,可如今,到牟山不只吃吃大闸蟹那么“单调”了。
在“渔绿园”田园综合体里,露天电影、篝火晚会、水上乐园、VR逼真体验、真人CS户外竞技等体验项目应有尽有。还有3个1200亩外延水产基地、600亩杨梅合作基地,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每年迎来近10万人次流客,带动近千农民共同致富。
近几年,随着牟山“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文旅”真正融合成一把致富“金钥匙”。去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牟山镇地处宁波、余姚的西大门,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区域内有宁波市第二大的天然湖——牟山湖,盛产大闸蟹以及河鳗、湖鳖,淡水鱼水产十分丰富。同时,境内山林环绕,山坡岙间种植西山白杨梅历史悠久,誉满浙东。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自然禀赋推动乡村振兴,是牟山破题的方向。
多年来,牟山镇久久为功,谋深做实“千万工程”,在这过程中,发展路径也越来越明晰了——
牟山以“融”字为抓手,全力推进牟山湖休闲度假区打造战略,整体规划,开发乡土资源,提升环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项目、新业态萌发,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增效。
“融”的基础是一方水土的“美美与共”。
“山水湖城”牟山围绕“凸显特色亮点、展示风土人情、彰显村庄魅力、提升幸福指数”的总体目标,既高水准规划了全域一张蓝图,又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引导、因村而异”的原则,在个性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科学编制了各行政村的建设规划,对建设方向进行了研判和定位,让特色“显”出来。根据该镇出台的《2021—2025年牟山镇新时代美丽乡村五年品质提升计划》,到2025年,全镇新时代美丽乡村品质提升将全覆盖。
走进今天的新东吴村,路宽、岸绿、水清、庭院美……全村污水纳管、闲置土地改造、路面硬化、村庄美化、垃圾分类等一揽子的“变靓”工程,让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由“净化”到“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先后收获省文明村、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14项荣誉。
为了让“美丽”更加长效,新东吴村建立了垃圾分类联户制度,6支网格走访小分队做好入户宣传、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村里还为此制定了村民环境卫生公约加强监督,定期对村里的环境卫生开展自查自纠,形成“人人行动,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短短数月,全村900户村民中,垃圾分类行为形成率达到95%,卫生知识合格率超过90%,卫生清洁户更是达到95%,小村因此成为宁波市垃圾分类示范村。
美在“颜值”,也重在“内涵”。牟山镇文化历史资源丰富、遗存众多,该镇深入挖掘竺山商周遗址、晋代马步龙窑址、宋代方长碑等文化遗传,为各个村庄的“美”注入“魂”。像胡头堰江南水乡以“乐活水村”为主题,王剡作片区则打造“水岸花村”等乡居环境示范带,马家堰片古村以“水街商埠”为主题进行改造等等,力争打造成集党建联建、美丽乡村、共同富裕、数字治理四位一体示范村。
“个个美”融合出“全域大美”。几年来,牟山镇先后获得省治水美镇样板镇、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宁波市级样板镇、省卫生乡镇、省森林城镇、宁波市文明镇、宁波市“无违建”乡镇、宁波市“美丽水乡”等荣誉。
把“美丽”转化成产业,牟山镇的经验是搭建平台,创新模式。
上树、种田、养螃蟹,在过去,牟山镇的农户想要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就必须依靠一己之力走完从种植(养殖)到售卖的全过程。如今,再做同样的农活,村民却有了稳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该镇按照“一支创富团队、一批带富项目、一群帮富对象、一名助富专员、一个造富基地、一套致富报表”的“六富”要求,打造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玥玡湾“共富工坊”,通过建立集中采摘、上门收购、统一加工等模式,助力当地农户的白杨梅、大闸蟹、青鱼、甲鱼等农产品销售,拓宽村民就业致富新路子,构建强村富民新场景。
目前该工坊已辐射带动青港村及周边片区五六十户农户,累计收购农产品30余吨,平均带动农户增收2万元。
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输入。牟山镇探索农业农村双创平台建设,从构建农创孵化体系、打造乡村人才队伍、提升创客综合能力着手,鼓励扶持创业青年返乡创业,短短几年时间,“渔绿园”农家乐、“湖心岛”咖啡馆等8个农业新业态就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新农人用新鲜的视角、新颖的理念、新潮的技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破解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
今天的牟山,从“千万工程”中汲取“万千磅礴之力”,正书写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由余姚市牟山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