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壮大新型村社集体经济的创新探索

——以骆家庄“三缘融合”发展的实践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则进一步明确,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紧盯广大的农村地区,也要关注量大面广的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的“村改居”社区。这些村社是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重要阵地。为更精准地描述此类经济和阐述问题,我们将此称为新型村社集体经济。新型村社集体经济的成长性和社会影响力都不容忽视,值得全面关注和深入研究。

  位于杭州市城西腹地的骆家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从集镇型乡村发展而来的城中村,并在此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融合型社区。1999年撤村建居,2001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018年改设社区。经过30多年的岁月流变,这个原本渔耕结合的传统江南水乡村落,已经发展成杭州繁华喧闹城市的一部分。社区拥有常住人口2万,入驻企业年总产值近100亿元,村社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05年负债1700万元增长到如今的近亿元。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骆家庄村社党委以“红色家园”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地缘、“业缘”和“泛血缘”“三缘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持续壮大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引领村社居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

  一是以地缘为依托,搭好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平台。建设农贸市场是骆家庄发展新型村社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其早期形态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自由集市,也叫沿路菜市场,在城西开发建设中逐步转型成一座棚式结构的农贸市场,如今已成为首家省级智慧农贸市场,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解决就业人数3000余人,服务辐射周边40多个居民区,年总产值达1.2亿元。骆家庄村社党委在不断引导农贸市场发展提升的同时,立足“富足家园”规划,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街角地块,盘活闲置资源,通过精细规划和合理布局,集聚集约发展,使其成为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劲平台。一是筹划建设充满烟火气的“创业街区”。伴随着农贸市场的蓬勃发展,炙热的街角业态特别是餐饮业“见缝开花”,但充满活力的同时也油污丛生、隐患不断。村社党委以城中村整治为契机,通过临街建筑拆旧建新、社区业态归并整合,科学合理地重新布局了社区内外部业态,成功开辟了近1.7万平方米的社区产业带和0.75万平方米的沿路(文一路)创业街,使之成为两大增长极,村社集体经济由此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升级。当前,这“一带一街”不仅可实现年创收3500多万元,还成为整个社区最具人情味与烟火气的地方。二是稳步打造集科研创新、文创产业、数字经济等于一体的智慧科创园。2013年村社党委根据省市“三改一拆”政策,将原有工业园区改建为9幢现代简约建筑,面积扩容至5.6万平方米,使园区面貌、产业结构焕然一新。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物业服务、品牌运营水平,借势城西科技大走廊发展,吸引了不少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当前园区入驻企业251家,其中科创企业占比61%,文创企业占比33%,2022年总产值近82亿元,实现税收1.17亿元。

  二是以“业缘”为纽带,夯实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骆家庄新型村社集体经济的基础是租房经济。租房业务虽然散落在村社各家各户,却与村社发展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为此,骆家庄村社党委因地制宜,创新优化居住环境,通过制度建设服务租房经济,使户均年收入从原来2万至3万元增长到现在30万至50万元。这为村社居民完全丧失农业收入后,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骆家庄村社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洁美家园”的引领下,持续做美做好社区居住环境,为租房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特别是在2016年投入3000万元(撬动区、街两级投入1.6亿元),对社区里的2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和200余家小餐馆进行综合性整治提升,彻底解决了社区的脏乱差问题。其次,在“和谐家园”行动中,充分发挥村社居民主体作用,保障出租户权益,不断加强租房制度规范,营造富有“人情味”的租房氛围,为租房经济提供了有力的软件支撑。采取多种手段,努力为村社出租户提供租前、租中、租后服务;开展出租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出租户之间互通信息、协调行动;开发试运行“新杭州人一件事”场景,组织“人情味”行动,不断丰富承租户生活。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村社党委积极贯彻落实省委“两个先行”要求,在确保村社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础上,尊重出租户意愿,筹划开展以片区和网格为单位的出租联营计划,推动出租户合作经营,实现共同增收,深化探索村社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让村社居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以此激发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以“泛血缘”为链接,寻找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机会。骆家庄新型村社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众多“骆家庄人”的共同努力。这些“骆家庄人”不仅包括本地人、在骆家庄居住过的人,还包括从骆家庄走出去的人。针对征地拆迁之初骆家庄开始出现的“形散神也散”(村庄征迁和村民离散)的局面,村社党委提出加强“精神家园”建设,以求“形散神不散”。首先,通过文化建设铸牢“根与魂”,以一本书(《乡关何处:骆家庄村落历史与城市化转型研究》),溯源骆家庄风俗人情、文化生活和地理风貌;以一幢楼(骆家庄文化家园),集成龙舟文化馆、和美茶馆、崇德堂、议事厅、公共服务站等为“幸福荟”民生综合体,再续骆家庄传统生产生活场景。“一本书”和“一幢楼”成为村社居民的精神寄托和记忆载体,并由此重塑骆家庄人共同体意识,营造“一家人”气氛,让骆家庄人和从骆家庄走出去的人留住这份独特乡愁,让大家“身处各地”却“心有所系”。其次,组建新型商会打造“筋”和“骨”。2019年,村社党委发起成立了西湖区首个社区型商会——“骆商会”,为骆家庄发展壮大新型村社集体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动能。它将生活、工作、创业、发展在骆家庄区域的500多户个体商户,230多家科创、文创型新锐公司和30多家本村社优秀企业聚拢成团、“连筋带骨”。2022年经村社党委倡议,骆家庄部分企业家代表、党员、股民代表自发成立了一个自治协会——“和美汇”,致力于村社的治理与发展。通过“骆商会”和“和美汇”,村社党委积极构建社企共建机制,营造“重商亲商、扶商安商”良好氛围;同时努力推行“双招双引”政策,共招引企业30多家,其中有准独角兽企业2家、拟上市企业5家和国高企业12家。在部分企业的招引过程中,骆家庄村社还进行了资产参股,由此开启了发展壮大新型村社集体经济“加速度”。

  【作者为杭州市西湖区骆家庄社区党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壮大新型村社集体经济的创新探索 2023-08-28 浙江日报2023-08-2800003 2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