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凝心聚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舟山:同心同行聚合力
共建共享促振兴

  “希望这批物资能帮助葫芦岛的居民提高生活质量……”日前,舟山市普陀区民主党派向葫芦岛“同心·乐享家园”捐赠了一批生活物资。在普陀区委统战部的组织下,各民主党派联合筹措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爱心物资,其中包括电脑、冰箱、投影仪、理发工具等各类便民设备,主要用于葫芦岛“同心·乐享家园”项目建设。

  “由于渔业资源衰退,葫芦岛人口严重外流,产业基础比较差。”东港街道葫芦岛村的工作人员说。但葫芦岛的区位优势显著,距普陀山最近距离仅1.4公里。随着全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持续推进,葫芦岛也有了发展新机遇。

  锚定葫芦岛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普陀区统一战线以“同心Yuan+N”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推动资源优化重组,实现服务项目扩容、服务方式多元、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助推葫芦岛建设发展。

  为助力破解岛上人才、项目等资源不足的难题,普陀区委统战部重点推进打造“同心·乐享家园”“同心·幸福速递”“同心·和合书苑”“同心·葫芦画舍”“同心·创富空间”“同心·果蔬基地”等系列子项目,为开展文化交流和爱心便民服务搭建阵地,助推村居环境提档升级。同时,组织各统战团体成立“小岛你好·普陀同心服务联盟”,与葫芦岛结对,以技能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帮扶等举措为抓手推进小岛建设。今年多次开展植树绿化、送医送药送温暖、敬老院慰问、工程设计服务、建设研讨等社会服务活动,惠及居民400余人次。

  据悉,今年以来,普陀区统一战线以“普聚同心·共富先行”行动为总领,开展了“普聚同心·岛岛共富”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普聚同心·乡约海岛”新乡贤带富、“普聚同心·村企结对”新生代企业家帮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富、普陀研学路线建设等系列活动,并在海岛新建一批“同心”共富基地,努力探索统战力量助力偏远海岛共富的新路径、新模式。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实施做优‘同心岛链’顶层设计、做精‘一岛一品’特色发展路径、做强海岛特色产业集群的‘普聚同心’行动。”普陀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郑元丹 汪艺涵)

全天候运行 多元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二期项目的推进和投产,少数民族的务工人员来到岱山县鱼山岛。如何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这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理委员会开展好统战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目前,鱼山岛共有生产、建设施工单位200余家、建设施工人员2万余人,涉及34个民族208人。大家都是远道而来,或多或少存在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等问题。为让大家尽快适应在鱼山的工作生活,融入鱼山建设大家庭,更好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由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牵头,岱山县委统战部指导鱼山派出所成立了“石榴籽工作室”,24小时“全天候”实体化运行,为在岛人员提供多元化服务。

  1998年出生的藏族女孩南措是工作室的一员。自2022年从云南警校毕业后,南措背上行囊,跨越山海,转换身份,从祖国的西南边陲来到东海之滨——岱山县鱼山岛,成为守护这个国家战略项目方阵中的一分子。

  聊家常、办活动、解矛盾、化忧愁……年轻的女民警南措常年入驻工作室,从此鱼山岛就多了道忙碌的身影。通过主动邀请少数民族群众来“石榴籽工作室”做客,用心了解各民族同胞风俗习惯,用情满足各民族群众各类需求,南措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在这些员工眼里,她就像“娘家人”一样让他们感到安心。“我来自藏族,与当地的很多民族群众有共同话题,可以有效破解语言障碍、生活习惯等造成的小矛盾、小隔阂,第一时间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南措说。

  工作室还常态化开展民族群众座谈会,策划开展“共享共庆”传统节日活动,搭建各族群众沟通了解、文化交融的桥梁。

  此外,舟山石化基地管委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岛企业在“石榴籽之家”设立帮扶点,宣传证件办理、房屋租赁、子女教育、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相关政策,解决服务难题。同时督促建议在岛企业根据民族特点制订差异化的休假、薪酬发放等内部管理制度,帮助指导用工企业破解管理服务难题,解决鱼山岛上各民族建设者的后顾之忧。 (郑元丹 龚彦哲 沈 阳)

广搭连心桥 激发内生力

  近日,“之江同心·侨建新功 同心同舟·侨助共富”暨“暖心小岛一件事”活动成功落地嵊泗,为嵊山镇和枸杞乡这两个东部离岛乡镇送去“侨”温暖,也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公益帮扶项目——开心人医疗产业有限公司等侨商企业现场捐赠50万元公益基金和1000套“亲情在线·侨爱智慧养老”设备。

  “这不仅仅是舟山首次导入市外侨团资源,更是‘侨助海岛共富’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嵊泗县侨联主席吴波表示,但仅靠“输血”从外导入侨资源是有限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海岛优势,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招引“侨”人才、“侨”项目,才能真正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对此,嵊泗主动响应、善作善为,积极争取省市统战部门、侨联部门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成立“海外人才工作室”,把“留创团队”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管理,配套落地人才公寓、税收减免、同城待遇等优惠招引扶持政策,今年至今已招引10余名留学人员来嵊创业就业。此外,把“侨助共富驿站”作为侨商常态化联系离岛乡镇的平台和桥梁,积极搭建侨创人员“伙伴”互动主题分享会、“助侨直通车”恳谈会等联络联谊平台。

  产业为基,招引为要。产业项目是招商引资中的重点,嵊泗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开展推介招商,激发招商引资活力,以项目招引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海岛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之际,针对菜园镇海宝路街区侨商企业多为从事国际化餐饮行业且相对集聚的特点,嵊泗开展“餐饮+零售”为特色的“侨韵街区”规划和打造,在引入全市首个90后“侨创团队”后,陆续新增一批“侨界”新业态。作为全省首批“侨韵街区”,其已成为嵊泗新的旅游消费打卡地。同时,嵊泗县持续放大旅游产业辐射效应,积极推进“乡村侨舍”打造,由侨界人士打造的“左岸·屿”民宿综合体入选2023年全省首批最美乡村侨舍TOP50。

  嵊泗还积极构建“培养培训—居家服务—上岗就业—技能增收”的链条;发挥侨商企业“行业领军者”优势,开展“侨企合作”帮带项目,与县域内多家民宿、餐饮店结成“美食伙伴”,为其提供精品甜点、饮料的供货、物流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海岛旅游品质。

  (郑元丹 郭俊汉)

扎根乡村 梦想启航

  在定海马岙感受“内外庭院”围炉冰茶带来的清凉;在盐仓享受“樟树下”咖啡馆慢时空的文艺风情;在小沙三毛心忆空间体验非遗手工掐丝珐琅……如今在定海,咖啡、餐饮、民宿、手作坊成为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乡贤让乡村更有“温度”。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定海发生了精彩蝶变。

  走进藏匿于马岙知否西餐厅中的文廊知否书屋,只见书房内各类杂志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木质书架上。“书屋开启后,尤其在周末,游客在餐厅用完餐后还会点一杯咖啡,在这里看看书,聊聊天。”知否西餐厅主理人、新乡贤胡杨芝说。

  2020年,胡杨芝选择回乡创业,陆续开了3家咖啡馆。她认为,通过改造民房、提供就业岗位让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时,也要持续挖掘乡村资源、乡村故事,让更多人走进定海,打造更多品得出美好、留得住乡愁的特色项目。

  “乡贤回归”这颗棋子一落,便满盘皆活,进一步推动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勾勒出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画卷。

  为了让更多乡贤投身乡村创业,让梦想扎根乡村,定海区配套出台全市首个新乡贤人才队伍建设文件,设立新乡贤投资政策包、“定海区回归乡贤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异地新乡贤回乡投资、本地新乡贤扩大投资并作出特殊贡献的,给予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购房补贴、政府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切实将新乡贤的家国情怀有效衔接到助力乡村振兴上来。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600余位新乡贤回归,带动6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近6亿元。

  在定海,这样的乡村“幸福温度”还在持续上升。今年以来,定海区委统战部于4月启动统一战线“同心暖岙”行动,为偏远村岙在基础建设、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活动、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提供帮扶支持。定海区工商联新生代企业家“暖岙”先锋队走进双桥街道南山村,为村里留守老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农技下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新乡贤邵俊杰带领3名中医专家走进干览镇新建村,为当地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九三学社定海支社走进双桥街道石礁村就农产品网络销售、村民增岗就业、特色研学活动等内容,提出针对性建议。 (郑元丹 林津莹)

乡贤助乡兴 文化润千岛

  “用艺术唤醒资源、激活乡村,可为乡村经济‘解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发动更多文人乡贤,大力推动乡土文化进课堂、岛屿文化进书籍、海岛文化进渔港”……近日,一场以“乡贤助力文化共富”为主题的“乡贤助乡兴,文化润千岛”座谈会在舟山市文化馆举行,20余名文人学者、新乡贤畅所欲言,共话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舟山海洋文化赋予了我们创作的灵感,这些年,我们把海洋文化融入衍生品设计中,多次在全国、省级大赛上获奖。”舟山发展联合会副秘书长、舟山彼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君谈到。

  古有文人贤士不胜枚举,今有众多文人学士返乡“归巢”,助力家乡建设。近年来,舟山市委统战部深入开展新乡贤“双寻找”活动,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吸纳有文学艺术造诣或热爱文化工作的广大新乡贤人士,加快智力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

  这些返乡的新乡贤群体中既有文人墨客,也聚集着大量能人志士。在舟山市新乡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高俊看来,用艺术唤醒资源、激活乡村,可为乡村经济“解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2年,张高俊发现新建村拥有丰富的绘画元素,是高校学生外出写生、采风、创作的理想之地。他依托南洞艺谷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先后打造了艺术类高校采风基地、新建村乡村艺术馆、壁画村等文化产业类项目,面向村民、游客开展渔民画体验和海洋剪纸体验培训,让“艺术”与“乡村”双向奔赴。他还不断研发海洋文化衍生品,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岱山县东沙古镇东侧有一片毗邻滩涂和大海的地块,虽风景宜人却一直未被开发。从事多年旅游产业的新乡贤武军投资3000万元打造了一个文化、旅游元素聚集的海金文创园。“舟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渔港景资源,还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武军希望通过把海洋文化植入旅游产业,促进周边文旅业态形成一定规模,让游客愿意来、有得玩、留得下。目前文创园已试运行。

  “今后,我们将以‘乡贤+文化’品牌为抓手,搭建以文会友平台,有效激发新乡贤助力文化共富的内生能力。”舟山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郑元丹 曾唯君)

打造新平台 激发新活力

  海石花、倭井潭硬糕、蓬莱仙芝……近日,30多种来自岱山县各乡镇的渔农特产品、乡贤专利产品由于一场“乡贤集市”而汇聚,这些被纳入乡贤集市产品名录清单的“明星特产”,在岱山县岱东镇郊野公园的草坪上惊艳亮相。当天,恰逢岱山举办全民健身徒步活动,近2500名省内外徒步爱好者奔赴岱山一隅,沿途的这场“乡贤集市”吸引着他们驻足观看、品尝购买岱山地道美食。

  “乡贤集市”提升了新乡贤产品的知名度,也成为展示岱山乡贤文化的闪亮名片。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岱山县委统战部聚焦共同富裕海岛样板建设,聚拢县域新乡贤产业、文化、服务等资源,创新打造由政府搭台、乡贤入驻、群众参与的“乡贤集市”,集中展销新乡贤创业成果、输出乡情文化、提供社会服务,有效开辟新乡贤助力海岛共富新路径。

  新乡贤傅莲庆是一名“80后”农创人,他经营的“小付家庭农场”被县里授予“新乡贤带富实践基地”。作为“农二代”,傅莲庆的种植经验十分丰富,他的“红颊”草莓在2022年浙江精品草莓评选活动中获得银奖。“岱山本土培育的草莓品质不比这两年大火的‘丹东草莓’差。通过‘乡贤集市’这个平台,可以把我们的精品草莓推介出去,还能带动本土的农户共同发展。”傅莲庆说。

  “乡贤集市”是岱山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新平台,也是探索海岛特色共同富裕新路中的一次全新尝试。“甄选新乡贤创业优质渔农特产品入驻集市,吸引群众现场品鉴购买,有效破解以往单一销售渠道制约,带动产品月销量提升3到5成。”岱山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集市内还融入“布袋木偶戏”“渔绳节”等传统民俗表演、非遗技艺体验,集中展出“手作、陶艺、渔民画”等几十种“海味”文创产品,让“文艺范”与“烟火气”融合交汇,在吸引更多人气的同时,也让外来游客了解岱山非遗传统,感受海岛文化魅力。

  今年至今,岱山县已举办“乡贤集市”6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渔农民、村集体创业增收20余万元,服务惠及群众3500余人次。通过以贤带贤,全县已成功引进千万元以上新乡贤投资项目5个。

  “依托新乡贤‘微岱山’流量平台,我们还将开设线上‘乡贤集市’,发掘、培养一批‘乡贤网红’。”岱山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郑元丹 张 棋)


浙江日报 凝心聚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00013 舟山:同心同行聚合力
共建共享促振兴
2023-08-28 浙江日报2023-08-2800010;浙江日报2023-08-2800011;浙江日报2023-08-2800012;浙江日报2023-08-2800013;浙江日报2023-08-2800014;浙江日报2023-08-2800015 2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