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田野 为农为民
——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20年实践纪事
本报记者 曾福泉 何冬健
谁是浙江1750余万农民兄弟永远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谁的脚步踏遍浙江最偏最远的高山海岛?
谁把群众口中的“农博士”“财神爷”当作自己最珍贵的荣誉称号?
正是科技特派员。
20年前,在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浙江正式建立并在全省范围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选派科技人员到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
20年来,我省共派出各级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推动农民增收63.5亿元。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广袤的希望田野上生根、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科技强农、人才兴农的强大动力,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习近平同志多次就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动这项制度从省域层面上升为全国性的制度安排,展示了科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
今年是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对我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传递着对浙江大地和浙江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着对浙江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殷切期待,给广大科技特派员带来无限激励。
二十载寒暑,我省科技特派员以智慧和汗水浇灌乡野,以实干和担当勇立潮头:恰如此刻期待着又一场丰收的江南田野,风吹稻浪,一片飘香。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05年3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下姜村考察调研时指出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溪水潺潺,远山含黛,橙红的黄栀子果实挂满枝头。
过去是“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的小山村,如今一派“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的景象。
下姜村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领头雁的精彩蝶变,离不开广大科技特派员的突出贡献。
2002年底,浙江完成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偏低,全省还有361个乡镇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20万人居住在浙西南山区的深山和高山上。
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不少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因此面临瓶颈,基层农民对于农业技术非常渴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向农村派出科技特派员,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踩准了破解“三农”难题的第一脚。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导推动浙江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
根据习近平同志指示,2003年4月8日,来自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00名科技工作者,带着“科技特派员”这个全新的光荣称号踏上征程,前往100个欠发达乡镇蹲点工作。
不久后的4月24日,习近平同志到他的联系点下姜村考察,村民们七嘴八舌,有说缺人才的,有说缺资金的,也有说缺技术的。
习近平同志详细询问情况,一起商量对策:“省里研究一下,给你们村派一个科技特派员来。”
派来的科技特派员正是省中药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旭平。当时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出征仪式已经举行过了,他成了那特殊的“第101个”。
俞旭平一到村里,就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根据下姜村的自然环境,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驻村第一个月,他让农民种上500亩黄栀子。两年后,靠着这片黄栀子,村民们的钱包鼓了。
2005年3月22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下姜村,提出要看黄栀子基地。了解到药材种植每年能给每户人家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后,习近平同志拍拍俞旭平的肩膀:“做得好!你有功啊!”
习近平同志对省里随行的同志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不断完善特派员、指导员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
2005年,浙江作出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部署,向全省1279个乡镇全部派遣科技特派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06年9月8日,习近平同志作出批示:“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领导,总结经验,及时完善,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适时可对优秀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
浙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每五年总结表彰、每两年通报表扬一批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和集体,并在“乡乡都有特派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团队特派员和法人特派员制度。按照1个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1个特色主导产业的思路,通过组建专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跨学科团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科技服务。按照1家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1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支持高校院所事业法人利用其人才、项目、成果等创新资源,与县域经济开展结对共建并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
在习近平同志亲自关心指导下,浙江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9年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浙江省作为唯一省级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当前,浙江科技特派员又扛起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使命。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的崭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激励着我省广大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扎根基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创造乡村巨变的奇迹
“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受表彰的农业专家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嘱托,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紧紧围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一递进式战略使命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这一创举在浙江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
以奋斗之志决胜脱贫攻坚。从首批科技特派员踏上征程开始,科技扶贫这个首要而急切的任务就深深印刻在每一个科技特派员心里。派驻地大多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乡亲们起初对新品种新技术心有顾虑、不敢尝试。科技特派员就手把手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省科技特派员蒋海瑛清晰地记得,自己带着生活用品,“火车转大巴、大巴转中巴”,兜兜转转4小时才抵达派驻地——大山中的金华市婺城区莘畈乡。5年下来,他手把手带领当地农民开辟药食试验基地,赢得了百姓信任。如今莘畈乡80%的村都种植了药食两用药材。
2015年,浙江26个欠发达县全部一次性“摘帽”,率先在全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科技特派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技特派员团队。
以拳拳之心筑起忠诚担当。在浙江农林大学,每一任科技特派员下乡前,都要学习一位科技特派员的事迹——2003年12月31日,32岁的邵志鹏博士在带领村民赴景宁学习竹笋加工技术回程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
在他服务过的温州市泰顺县黄桥乡,至今仍种着一片“邵博林”。如同邵博士扎根山区,一片片树林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随风摇曳,寄托着村民的思念和敬意。
邵志鹏的事迹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与邵志鹏同批下派的13名省科技特派员,原本2004年4月便已结束使命,可以告别山区回到省城,但因受邵博士精神的感召,其中6名特派员向组织递交了延长挂职时间的申请。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志愿成为科技特派员的人数超过需求的1.5倍,省级科技特派员中省部属高校、科研院所成为主要来源,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达70%以上。
以创新之志书写共富答卷。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让浙江的乡亲们钱包更鼓、日子更富,成为科技特派员义不容辞的新任务。
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与武义县科技局下属食用菌技术服务部门共同创办企业,建成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线,建立了企业负责菌棒品种研发、工厂化立体生产和市场销售,农户负责出菇管理的运营机制,如今,这里实现亩均产值1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每亩15万元一年。在乐清和义乌,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攻克了铁皮石斛人工繁育等技术难题,开发保健美容系列产品,打造百亿级铁皮石斛全产业链,让小小石斛成为致富仙草。
据对科技特派员重点服务的山区26县统计,2022年,山区26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7元,较2015年增长85.1%。一位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农村的身影,为浙江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使基层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20年来,科技特派员在浙江创造了一个个山乡巨变的非凡奇迹,特别是在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浙江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浙江在仙居县、平阳县、缙云县试点科技特派团工作,为山区县“一县一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红利进一步向更多领域辐射拓展。
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怎样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或许可以从一个“争破头”的故事说起。
2022年,浙江计划向山区26县增派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100名,报名人数却超过420名。选任结束后,还有大量报名的人员强烈要求加入。
有情怀、有经验、有能力的科技人才为何义无反顾奔赴农村?
省科技特派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沈希宏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家都有获得感。”
浙江鼓励引导科技特派员探索建立利益共同体——支持科技特派员携技术、项目、成果、资金到派驻地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或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服务等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强化政策引导,浙江在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行政关系、职务、待遇等保持不变,工资、奖金、福利从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科技特派员后顾之忧。大家都说,科技特派员越做越有感情。
从“实践探索”到“普遍共识”。浙江不断感悟科技特派员制度所蕴含的战略思维、为民情怀、创新理念、系统方法、务实作风,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服务模式如何再升级?面对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新任务,科技特派员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重塑。聚焦乡村振兴新需求,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趋势,浙江正推动科技特派员专业领域从农业领域向制造业、电子商务、规划设计、法律金融、文化卫生等领域拓展,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由加快发展地区向全省域拓展,让科技特派员制度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动能。同时推进科技特派团试点、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等,发挥组团效应,把优质创新资源集聚起来,与县域经济开展结对共建并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
制度优势如何再深化?科技特派员肩负不平凡使命,理应获得不断创新的制度供给。当前,浙江正着力优化多元化创新选派模式:完善“政府搭台、主体唱戏”的科技特派员“政府派”模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探索以社会组织和团体为主体、自主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科技特派员“社会派”模式;鼓励行业协会、学会、国有企业等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企业自主发榜、科研人员自愿揭榜的科技特派员“市场派”模式,支持科技服务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
秋风徐来稻花香。行走之江大地,处处洋溢着为民为农的激情,处处活跃着躬耕田野的身影。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不断走深走实,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让“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