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个日日夜夜,一笔一划描绘当代“富春山居图”
千万工程:启“杭”20年再出发
刘 健
20年,可以改变什么?
它能让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它能使一家企业从转型到跨越,它也能让一座城市从破茧到蝶变。
今年是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这场延续了20年的“美丽接力”,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不仅深刻改变了杭州农村的面貌,还探索出全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看环境,杭州实现美丽乡村创建行政村全覆盖,杭派民居、风情小镇……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
看产业,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业态,带动村民在乡村成就梦想;
看生活,阡陌村舍之间,有了居家养老、老年食堂、幼儿托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服务矩阵,村里的日子让城里人都羡慕;
杭州实施“千万工程”,始终深耕“为民”,从细微处切入,再久久为功,有了更多走在前列的收获。
去年,杭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18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71,为全国最为均衡的区域之一,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之江潮涌,奋楫扬帆。“千万工程”20年实践,不止让万千乡村焕发新颜,更在田间地头掀起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大潮。
【以文铸魂 寻找契合自身的最优解】
城与乡,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们都面临一个共性难题,便是非均衡的现代化,过多地追求产业发展。
这便是“千万工程”破题的意义所在。从村庄整治出发,“千万工程”不仅在乡村环境、产业振兴等“看得见”的地方起作用,也在文化传承、治理体系等“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往更深来说,“千万工程”其实追求的是一种发展上的最优解,遵循不同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这个维度上来看,文化,是其中的一大关键变量。正所谓,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
诗画江南,千村千韵。如今,当我们走进杭州的乡村,不仅能感受到环境宜人、文化深厚,更能领略“千村千面”的魅力所在。
有的厚植底蕴。在淳安县梓桐镇,作为杭州市“民间书画之乡”,梓桐因文而盛,打造“蚁巢”艺术馆、府前街书画院等地标,“一幅画,一亩田,坐在家中就挣钱”是当地村民的真实写照。
有的紧跟时尚。在钱塘区春光村,抓住“露营经济”兴起的机遇,牵手专业户外运动策划公司,推出“稻梦春光里”农文旅项目,运营两月便接待访客人次过万。
一个是纯农业,一个是城郊型,瞄准了不同的优势,最终实现了各美其美。这背后也折射出杭州推进千万工程,尊重和适应本地特色、文化传统、发展水平和阶段,因地制宜建设独特“卖点”,推动更多“空心村”向“人气村”转变。
改变过去“千村一面”的痛点,越来越多的区县市大胆实践。在桐庐县,2020年开始,便启动艺术乡村建设,按照“一村一策”打造11个试点村。比如,在翙岗村,基于乡村文化打造原创动漫IP,连续两年举办古村动漫艺术节,今年“五一”吸引8.7万名游客。
文化礼堂,也成为点亮乡村艺术之美的重要空间,承载“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运会”等品牌项目,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截至目前,杭州农村文化礼堂已实现500人以上村全覆盖。
“润物细无声”,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化,农村文化振兴的软实力得到提升,不仅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还吸引更多人共赴乡村里的“诗与远方”。
【筑牢地基 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提振了乡村的“精气神”,为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奠定基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基层治理是基础和关键。”杭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加快推进‘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文明实践体系,深入开展‘做文明使者,迎亚运盛会’文明好习惯养成等十大专项行动,以文明乡风助力千万工程。”
文化赋能“千万工程”,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更注重“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在余杭区小古城村,村口池塘边有棵百年香樟树,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在树下聊聊烦心事。小古城的民主协商机制,总结起来就四句话:“干不干”让群众定,“干什么”让群众选,“怎么干”让群众提,“干得好不好”让群众评。
村民拧成一股绳,干成不少振兴乡村的大事:打造旅游乐园,发展露营产业……去年,小古城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760元。从小古城村出发,杭州正在将经验复制,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
作为一座“数字之城”,杭州发挥数字赋能在乡村治理中的乘数效应,推动“杭州城市大脑”2.0版向农村拓展,让村民不出门就能办成事。一走进萧山区梅林村,智慧健康小站、无人超市、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触手可及的数字技术,不仅让乡村生活充满未来感,更助力乡村善治:依托“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梅林村在线上打造“大邻里中心”,比如,“民呼我为”板块实现村里及时反馈;“文e家”让村民文化生活唾手可得。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还得益于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助推人人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也让一系列创新实践在乡村走稳走实。在淳安,枫树岭镇、大墅镇共25个行政村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带动共同富裕;在临安,注重发挥“新乡贤”群体力量,通过成立新农人联合会、建立乡贤联谊会等举措,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突出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数字赋能,“千万工程”重塑杭州乡村治理的背后逻辑,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浙”里乡村的无限可能。
【勇立潮头 描绘城乡和美发展新蓝图】
农村有了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才更能成为城里人内心向往的地方,这为城乡融合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融合”二字,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是城乡互动的过程。“千万工程”带来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通的壁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城乡融合,融在产业,通过激活城乡资本、人才、技术要素双向流动,培育城乡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发挥城市对乡村产业的引领带动,依托“互联网+”和“双创”,加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比如,杭州加快布局的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未来农场等;另一方面,提升乡村对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比如,杭州以建设“三江两岸”世界级黄金旅游线为牵引,重点培育一批电商示范村、民宿集聚村和小微农产品加工园区。
城乡融合,融在制度。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羁绊,杭州须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包容性的城乡融合制度体系。从滨富合作到区县协作,从城乡教育联合体到远程医疗协作,背后都有制度相融的印迹。杭州已然行动起来,着眼提升市域东西部发展均衡度,深化“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机制。一句话,城乡融合需要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城乡融合,也融在理念。当下,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面临增速放缓,杭州亦步入城市发展的“深水区”,实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再造,就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勇闯新路,探索更多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比如,杭州正在推广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共富联合体等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乡村方案,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重塑;创新乡村经营理念和模式,建设“农创客”基地……这些创新实践和探索,正在提升杭州城市竞争的成长魅力。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征程上,杭州将时刻坚持“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努力推动“千万工程”实践再深化再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描绘“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畅想下一个20年,当我们再打开“千万工程”这扇窗,就能看到更多杭州市民的幸福生活,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看到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