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勇闯新路 勇立潮头

钱塘(新)区:描绘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钱塘(新)区,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悠悠钱塘江逶迤穿过。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座昔日的“城边皮”迎来巨变,钱塘江畔,一座城市与乡村和谐相融的田园新城拔地而起。

  钱江潮涌,拨动心弦。今天,当我们再度走进钱塘(新)区,不仅看到硬核的数字智造,更能感受肥沃的千亩粮仓,还能领略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城市魅力。

  数据印证了一切的美好:入选浙江2023年度第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今年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居杭州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0,位居杭州市第一。

  守牢底线

让粮仓更安全殷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省市重要粮仓,钱塘(新)区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始终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去年,钱塘上交国家订购粮约4.5万吨,小麦、早稻、晚稻种植面积分别达3.18万亩、2.06万亩、4.35万亩,同比增长55.1%、114.6%、8.8%,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31.3%,实现粮食面积和产量连续4年增长。因为“饭碗”端得牢,钱塘获评浙江省第四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区县。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根基牢不牢,最根本的是保护好耕地这个命根子。漫步在青六北路和江东大道交叉口,这里的2000亩土地,已被企业承包变成麦田,平均每年可收获百万斤小麦,而在以前,它还是尘土飞扬的荒地。过去3年,钱塘共有2.1万余亩闲置土地被盘活。“把‘巴掌田’变成‘大块田’还不够,为了让耕地发挥更大效益,我们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从管理到运营,全流程实现良田高产。”钱塘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

  科技,是粮食增产之力,钱塘首批打造了20个千亩粮仓作为示范,在粮仓里能感受到满满的科技范:良种播下,强化储备种子源头质量和储备过程监管,推广嘉禾香1号;良机跟上,152台农机安装北斗系统,接入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机耕、机插、机收等生产环节机械化率达100%;良技用上,广泛应用无人机植保、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田间激荡新动能,稻田孕育好收成,丰收也就有了好底子。

  “千万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钱塘将其活化应用在粮食安全中。其中,有处理好局部和全局,比如,钱塘在千亩粮仓的基础上,将先进经验复制到全区,并建立“高产高效高技”的考评体系;有当前和长远,比如,保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战略定力,健全长效机制,粮食重点扶持政策标准水平位列省内第一梯队;还有速度和质量,助力更多新农人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站式综合体,提供集中育苗、烘干加工、农机维修等服务。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也是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努力让农民群众共享共同富裕发展成果,这是“千万工程”的着力点所在。坚定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的政治担当,钱塘(新)区让希望的田野唱响丰收的赞歌,使其成为“千万工程”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产业升级

因地制宜富裕一方百姓

  盛夏时节,走进义蓬街道春光村,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绿油油的早稻抽出稻穗,再过不久,一个大型的农文旅项目“稻梦春光里”将开门迎客,集田园风光、游乐、餐饮于一体,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而距离春光村不远的江东村,也引进闲梦江东、钱塘绿岛、钱塘小雅等地标,带动大量村民实现本地就业。

  城里人的“诗与远方”越来越近,农村里的好日子也走到眼前,这都得益于钱塘从2021年开始,每年在全区范围启动的美丽乡村大比武活动,推动59个农村人居环境、产业、治理各方面内外兼修。“‘千万工程’从整治环境入手扮靓乡村,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来了机遇。”钱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的美丽乡村大比武,春光村摘得一星级示范村,江东村跻身二星级,上佳的生态环境成为其招引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时髦的农文旅项目陆续引入,传统的优势项目也在转型升级,实现向卖品牌和卖文化的逐步转变。农业迈向高效,引入省种业集团建设种业研究院打造生物育种技术中心,联动市农发集团投资2600万元建设生态农园;产品瞄准高附加值,打造钱塘区农产品品牌馆,发布“风味钱塘”农产品公用品牌;乡村数字迭代,建设成10个数字乡村,培育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去年,浙江精品草莓评选会上,河庄街道“新江草莓”夺得优质奖,在草莓的带动下,新江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5.3万元,同比增长15%。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让乡村精气神有了十足改变,正如“千万工程”的落脚点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共富便成了一个自觉行动。在河庄街道江东村、新围村、文伟村等6个禀赋相仿的村聚到一起,按照“一村一特色”打造共富联合体,实现产业优势互补。比如,江东村有七彩油菜花田、新围村有兰花基地、文伟村有“爱心菜园”等等。如今,以“田城汇”命名的强村公司已经成立,着力整个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新增超百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村美人和富裕日益成为乡村发展的动人形态,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扎实基础。当下的钱塘,正将农民群体作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破题关键,加快推进全域共富,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耕融合

制造大区探路深化提升

  钱塘,是浙江的制造大区,制造业规模位居杭州市第一。与此同时,农村户籍人口14.68万人,约占总户籍人口的30%。因此钱塘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重任务。

  这也是浙江“千万工程”的使命所在,如何将城与乡一起统筹推进,真正实现“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作为全省首个新区,钱塘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必须勇闯新路、勇立潮头,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上敢为人先,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一些走在前列的好经验正在不断涌现——

  共富加油站,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在义蓬街道,22个村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街道按照“多村联合、跨村开发、收益共享”的思路,由6—7个村成立公司招引加油站项目,并按一定比例入股分红,实现从“个别富”到“集体富”。目前,南沙村已通过租赁村级留用地招引加油站落地,每年收获千万元的租金收益。从南沙出发,钱塘将剩余11个布点资源统筹打造共富加油站,力争通过3年至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以上。

  共享村居,让闲置农房规范入市。钱塘(新)区企业数量众多,产业工人超30万人,存在旺盛的租房需求,而村民的大量农房却处于闲置。针对职住平衡,钱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开发了农房租数字化应用场景,从出租备案、申请出租,到房源信息采集、消防安全审核、房源真实性审核,再到房源信息上架,都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租客只要在手机上打开小程序,搜索“钱塘农房租”,就可在线选房。在江东村,去年借助共享村居,帮助村民创收近千万元。

  地域抱团,让全域保持长效美丽。美丽乡村建成后,后期管护费用随之增加,村与村的交界处容易出现卫生死角,且各村之间标准不一也会引发群众不满。为此,钱塘区探索地域抱团管护,以“团购”的形式委托第三方专业管护队伍,进行村庄的日常管护,每村每年节省成本10余万元,变一时美为持久美、一处美为全域美。村民们纷纷点赞:“村里也能像城市里的小区一样,有了专业的物业服务,村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提升。”

  ……

  落笔“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先进制造园区与都市田园风貌交相辉映。展望未来,“千万工程”历久弥新,指引未来乡村新实践。

  “我们将推动‘千万工程’钱塘实践再深化再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行稳致远,描绘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钱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由钱塘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钱塘(新)区:描绘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2023-08-23 浙江日报2023-08-2300005;浙江日报2023-08-2300008;浙江日报2023-08-2300019 2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