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滴水”,我们能读懂什么?
淳安新变
王逸群 陈 航 杨 奇 余文海
雨水暂歇。走进农田,空气中飘散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淳杨线热闹起来。民宿主、艺术家,村民、游客……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此。淳安,这个浙西山区,展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这是一个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地方—本世纪初开始,淳安枫树岭镇下姜村先后成为七任省委书记联系点。
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曾经以砍柴为生的山区,已华丽转身,成为绿水青山环绕的和美家园。
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
不止下姜。作为杭州面积最大、最偏远的山区县,淳安巨大变迁的背后,更是杭州乃至全省“千万工程”的例证。
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淳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按照全县景区化要求,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实现了从基础落后到美丽宜居宜业的华丽转变。
全域蝶变的背后,氤氲着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淳安背后所折射的,更是中国无数村庄生态振兴的路径。
从这滴水,看面貌之变
雨后,空气中混着泥土的气息。千岛湖畔,金峰乡百照村,三面环山的乡村,峰峦连绵起伏,村庄与梯田沿山势蜿蜒盘曲,缓缓升高。站在山上远眺,花、民居、古树、远山在雾气的笼罩下旖旎万千,宛若仙境……
作为淳安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近年来,金峰乡举全乡之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挖掘培育人文资源,着力建设摄影基地,探索文旅融合之路,用心谋划乡村振兴。
在美丽乡村的加持下,2010年,金峰乡举办了第一届乡村摄影节,吸引了上百名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自此开启了农文旅融合的美丽发展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何解决社会发展的基础问题?
2003年开始,淳安开启美丽乡村建设,从修路、改水改电……全方位改变乡村面貌。
“这个决策是非常及时的。”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淳安这个山区县来说,从顶层设计,到全域开启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这样的工程真正改变了万千百姓的生活。”
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淳安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从基础落后到美丽宜居的华丽转变,形成了“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康美乡村格局。
“以‘项目资金’推动产村融合,是淳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特色做法,明确要求精品村和重点村要安排30%左右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或相关配套,通过盘活村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美丽乡村既要有美丽‘面子’,更有产业的‘里子’。”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从盆景到风景?2012年,淳安正式启动全县景区化建设,通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城市+美丽园区+名山公园”创建,打好美丽乡村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改一拆”纵深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一系列组合拳,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凝聚共建大花园的合力,推动“盆景”变“风景”,实现全域共美。
如今,大下姜、界首亚运小镇、梓桐书画小镇、文昌高铁小镇、威坪风情六都、石林港湾运动小镇等一批美丽乡村集聚体建成,41个3A景区村庄、环湖150公里精品绿道和16条乡村绿道支线的县域绿道网络,把“景区景点景观、田园果园茶园、山村古村渔村”串珠成链,让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
截至2022年底,淳安已培育30个中心村、市级风情小镇9个、市级特色村9个、市级精品村107个、市级精品示范线12条,共创建3个省级未来乡村、2个市级未来乡村、10个数字乡村样板村、14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37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从这滴水,看产业之变
淳安,全域4427平方公里,是浙江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其中水域面积573平方公里,勾连了淳安23个乡镇中的18个乡镇。
要想全县富,关键在农村。美丽乡村如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初,淳安推出百源经济发展战略,财政拨付8000万元资金,先行启动10条县级“百源经济”示范源建设,再分两年实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继而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带,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按照气候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环境等特色资源,淳安围绕“一村一品、一源一特”的要求,着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自此,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农村“百源经济”产业带,为当地百姓增收带来不竭动力。
这些年,依靠绿水青山,淳安探索发展农旅融合、民宿产业等多种业态。村里相继建设了采摘园、耕作园、民宿农家乐等一系列旅游项目。餐饮、住宿和观光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葡萄、猕猴桃成了村里的特产。
如今,11条县级示范源,已撬动深绿产业项目201个,落地社会投资8.75亿元,相继建成农业产业园区、基地80余个,带动民宿20余家,示范源所在的乡镇乡村休闲旅游呈爆发式增长。
美丽乡村,最终要转化为美丽经济。2020年,淳安又高标准启动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三年行动,特别提出要紧扣“产业为先”指导原则,坚持颜值和产值一起抓,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种途径培育和打造“产村融合”示范村。
于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淳安积极引导村庄整合产业、农田水利、帮扶等项目资金合力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并鼓励基层党建融入发展,大力盘活资源,发展特色种养殖、设施农业、来料加工业、物业经济、民宿经济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美丽乡村建设更“硬气”。
从“百源经济”“绿道经济”到“四百”增收工程……时至今日,淳安仍在打通和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上不断探索。
2022年以来,淳安深入推进以“百村万亩霜打菜、百村万羽溜达鸡、百家千头土花猪、百坊千匠淳安味”为重点的“四百”增收行动,通过订单农业以销定产、企业代养政策惠农、共富工坊区域带动等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初步成效。
2022年底,大墅镇孙家畈村和临岐镇左源村、右源村等7个村开始试点种植1613亩霜打菜。通过与明康汇、盒马开展收购合作,淳安正式组建了产销共同体。双方通过“注册一家明康汇分公司、建立一批优质农品基地、建设一座生鲜分拣中心、打造一个千岛农品窗口、成立一支专家技术团队、探索一类联结共富机制”等举措,推动千岛湖生态农品优质优价和农民增收。
2022年冬期,产销共同体在威坪镇、大墅镇等19个乡镇、84个行政村种植各类蔬菜4530.7亩,产值达1800余万元。
从这滴水,看模式之变
作为浙江省唯一特别生态功能区和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淳安有着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一边是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短板,一边是特别生态功能区划定的“三条红线”。淳安全域87%以上的面积都位于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可发展空间高度碎片化。
在多重限制条件下,如何发展乡村产业?淳安的回答是:向山水林田要空间。通过模式的创新,淳安不断在湖区做减法,在内陆做优化。
放眼下姜周边,2019年成立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已从25个村扩展至 63个村和1个社区。发扬先富帮后富精神,带动周边共同富裕,淳安全域已形成3个乡村振兴联合体,在淳北、淳西南片区实体化运作。
2022年,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探索出“乡村振兴联合体+专项基金+慈善信托+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可持续富民集成创新模式,带动集体增富和村民增收明显,覆盖区域2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617.84万元,经营性收入1355.58万元,经营性收入增长38.7%,全部完成“5030”消薄任务,农村常住居民和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57元、19626元,分别增长7.1%、19.2%。
不止于此,从2003年启动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等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后,淳安正探索新的“新型帮共体”模式,依托企业自有品牌、市场和客户群体,让生态环境、农产品等“绿色资产”得以变现增值,实现企业、村民共建共享。
今年暑假,海拔近千米的王阜乡胡家坪村,这个原本只有500多人的小山村,成了新晋避暑胜地。村子里,投资5亿元的云顶桃源项目,正逐渐成形。通过这个项目,不仅将周边闲置的空间串点成线,建设幼儿园、卫生室、文化礼堂、邻里中心等公益设施,还将周边村子的民宿业也带动起来。
与此同时,桃坞塔广场边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库容约12万方水库已经开始蓄水;150亩蔬菜基地种植了油菜、高山蔬菜等农作物;依托“新型帮共体”,当地已带动就业200余人,助销农产品110余万元,胡家坪村集体总收入达145.8万元,经营性收入56.8万元。
淳安,一幅携手强村富民新图景徐徐铺展。薄雾渐渐散去,阳光下的凤林港波光粼粼。站在廊桥上,“梦开始的地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本版图片由淳安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