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村落农旅融合 城中村转型文创园
上城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张梦月 胡水弟 高 艳
从“丝篮儿”“菜担儿”到产城融合新城区,从城中村、城郊乡村到网红打卡、幸福家园,从泥泞的道路、脏乱的环境到风景优美、底蕴深厚、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上城,杭州的“城市封面”,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华丽蝶变、描画新颜,这座现代化新城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千万工程”的破题指引。
近年来,上城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拥有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6个。
这其中,有从昔日城中村蝶变为金融集聚高地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有景美带动村富、正在创建省级未来乡村的皋城村,有借力农居和厂房打造文商旅街区的横塘社区,有插上数字治理翅膀、建起“云端”家园的三村村……
笔者从上城区发改经信局了解到,上城区有60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446.82亿元,村级资产规模超5亿元的有31家。据统计,今年1—6月,全区村级可分配收入达10.13亿元,同比增长10.35%,集体经济发展和资产管理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有效地实现了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村经合社成员收入不断提高。
景美、村富、人和
丁兰城郊乡村转型发展
最近,创客吴金梅开在丁兰街道沿山村的沙生植物主题花园“花陌派”成了热门打卡点,因种植圣丽塔、龙舌兰、鬼窃芦荟、武轮柱等沙生植物,花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我们研发了多肉饮品,后续还会出多肉蛋糕,最想做的还是打造一个‘产地风貌+室内养护’的沙生植物展馆。”吴金梅说。
风景秀丽的皋亭山下,坐落着皋城村和沿山村两个村落。从最初的村庄布局较传统、产业基础较薄弱,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风景线,两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已经蝶变为杭州东北部的一方“世外桃源”。
20年前,皋城村还是一个污水乱排、院墙高立、村道泥泞的传统型农村。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走绿色发展的村庄振兴道路分不开关系。
皋城村以“村中有景”“景中有村”为目标,历年来相继完成“造景工程”、风情小镇建设、景中村整治工程等乡村整治行动,使得千亩青山林、十里桃花坞、美丽风情小镇成为皋城村的金名片,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农居博物馆”。
路通景美,游人如织。从2003年皋城第一家农家乐开办至今,全村已有农家乐28家。今年上半年农家乐接待游客14.5万人次,营业收入1400余万元。
除了开设农家乐增收,皋城村盘活村级集体资产也有“一套”。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实现村庄散户土地经营权的集体收储运营,年底给村民进行分红,促进了村民“钱袋子”增收。皋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8年的1124万元上升至8000余万元,村集体累积资金增加至2.21亿元。
如今的皋城、沿山,生态旅游、品牌农家菜、红色根脉、新型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村庄新代名词。这些是乡村不断创新村庄治理方法、更新智能化管理手段、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村庄公共服务的缩影,也是浙江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整治、开发、盘活
笕桥文商旅园区即将亮相
杭州亚运会前,在笕桥街道备塘河东侧、铁路沪昆线西侧,一处“幸福·横塘里”园区即将对公众亮相。这是笕桥街道“千年横塘”传统风貌区的标志性打造成果,旨在建设成为“景区+文创园”AAA级景区。
横塘社区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除了本土居民之外,还生活着1万余名外来人口。随着时代发展,坑洼土路变成平整马路,瓦片平房“升级”成多层洋楼,唯独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始终是横贯在横塘人心里的一根刺。
笕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多年来,环笕桥机场区域由于受到特殊地理位置和规划条件等原因,无法纳入整体拆迁改造,一直是区域内发展的洼地。2019年遵循浙江“千万工程”蓝图落实城市更新工作布局,环笕桥机场区域五个社区(城中村)启动综合整治,横塘社区作为面积最大的城中村,围绕环境、生态、生活、生产等方面打造设施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优质、人文精神浓郁的共同富裕样板区。
即将亮相的“横塘·幸福里”,是依托区块内濒水、农田、花园式独栋建筑等特色资源,将约7万平方米农居及厂房以“居民整体搬迁、房屋集中返租、厂房清退回收”的思路整合,按照“一里、两线、三区、四桥、五园”布局为“产业+商业+文化”园区,面向传统文化、休闲消费、科教文旅及数字文创等领域构建融“农耕、人文、商业、微旅”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新业态。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园区招优引强,全方位支持创意设计、科创研发、数字经济等企业孵化发展,捕捉优质企业及项目信息,打造集聚创意生产与现场体验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工坊园区。”笕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共建、共治、共享
九堡精心打造和美家园
“每次踏进小区门,我都觉得是在江边的高档小区。”九堡街道三卫社区居民姜淑姐满脸洋溢着幸福笑容。“周边配套设施很完善,公交车站、菜场、医院、学校都很近,跟拆迁之前相比生活质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三卫社区,即原先的三卫村,2013年整村征迁,同年撤村建居,2018年起进行回迁安置。建得好、管不好,安置房还是会成为“高楼上的城中村”。
对此,三卫社区自主探索创新专业物管与社区自管相融合的物业管理模式,自主制定标准化管理细则,为全市首个安置房小区管理地方标准《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长效管理规范》的出台提供地方经验。
同时,三卫社区利用党群中心、架空层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打造“幸福里”“缤纷里”等不同主题公共空间,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连续三年获评杭州市撤村建居社区示范点、“美好家园”住宅小区、“最美安置房”等称号。
而这仅是九堡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其中一个缩影。
近年来,结合地处四区交界,辖区内“房屋类型多、人员群体多、专业市场多”的治理难点,街道统筹谋划、分类施策,打造回迁安置房、联体农居、未来乡村以及城市商品房等多种类型的社区(村)、街区,走出了一条有九堡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富”新路径。
例如,三村村依托智慧安防小区微脑与街道小脑联动,实现了1.8万流动人口、10290间出租房、7000余辆机动车的消防、安全、门禁、车闸、监控、充电桩等六大功能在线管理处置。借力数字化,多方力量线上线下协作,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云端”家园。
(图片由上城区丁兰街道、笕桥街道、九堡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