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版

洞桥镇:乡愁中的广阔天地谱华章

  炎炎夏日,洞桥镇不缺人气。

  这座位于杭州富阳西北部的小镇,拥有全国首个新劳动教育研学基地。正值暑期,来自杭州周边的亲子游团队纷至沓来,他们入住村民家中,体验农耕过程、制作当地美食、感受非遗文化,在环境优美的村子里完成一次劳动教育实践课。

  这方距离杭州城区百余里的僻静之处,拥有出自建筑大师王澍之手的“网红村”文村,成为建筑爱好者们Citywalk的首选地之一。他们在屋巷中穿行,在建筑旁倚立,感受斑驳阳光下的建筑魅力。

  在山林环抱之间,还藏着一片“山也度·塘湾里”乡村自然社区,既有高端民宿酒店,也有院士工作室。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等陆续成为新村民。他们在乡村大地间激荡智慧,碰撞火花,共建理想社群。

  山清水澈,古村画意,落日星辉。不同身份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入洞桥,层峦叠嶂之间,他们望见山、看见水、记住了乡愁。

  20年来,洞桥镇以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描绘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和美乡村,宜居宜业,从提升“物”的现代化,到推动“人”的现代化,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在洞桥镇不断扩展。

  打底美好乡村生活

  无论是从杭州城区还是富阳城区出发,驾车一路向西,平稳通畅的双向两车道串联一路风景,不出一两个小时,就能顺利抵达洞桥镇。

  “路更宽了、更平坦了、更好走了。”这是20年前的周君完全不敢想的。她的家乡洞桥所在的龙羊片区,因地处偏僻长期排在富阳乡镇交通便利度的尾部,多年以来更是富阳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较为迟缓的区域。

  在洞桥土生土长的周君仍然记得当年泥土飞扬的泥泞小道,“去一趟富阳得先到新登转车,班车还一天只有三趟,花上一天时间很正常。要是去杭州(城区)就更麻烦了。”

  变化,发生在2003年以后。那一年,浙江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其中,提升人居环境是第一步。

  从泥路到石子路到柏油路,路的变化最直观。光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洞桥就建设了26条“四好农村路”,实现柏油路通至每个自然村。

  乡村随之蝶变。路两旁亮起了灯,多出了如城里一般的绿化,各类垃圾开始规整,立面外墙纷纷美化了起来,村民生活舒适度、美观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我们重塑了乡村的人居环境,但并未改变乡村的味道。”洞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也正因此,保留了沿溪连片古建筑的洞桥文村,从浙江300余个乡村中脱颖而出,被建筑大师王澍选中,成为他的第一个乡村改造项目。

  从2012年到2016年,四年间,文村24幢新式民居逐渐从9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中“生长”出来。抬眼望去,一幢幢临溪而建的民居,有的是当地常见杭灰石立面,有的是当地传统工艺夯成的黄黏土墙,偶有几幢白墙黛瓦点缀其间,却配以原木色的长门,尽显江南之韵。

  美丽乡村“颜值”变产值

  文村,仿佛为洞桥镇撕开了一个口子。客如云来,时不时出现的大巴车和陌生的脸庞,村民早已习以为常。这座偏僻的小镇,人气慢慢旺了起来。

  “90后”方梦翌就是这会儿来的。2016年,规划建筑专业出身的她第一次来到洞桥,在文村参观了建筑大师王澍的第一个乡村改造作品,也登上了周边山顶,俯瞰乡村风貌。“很难想象在杭州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居然有这样的好项目和好风景。”

  没有过多犹豫,她跟随导师,扎根这片大有可为的天地,成为上湾文旅联合创始人和“野生君”创始人。当年在他们脑海里设想的“山也度·塘湾里”自然社区,已经在洞桥镇的绿水青山间落地生根,并于去年陆续投入运营。

  杭州(国际)青少年营地也来了。地形地貌丰富、野味野趣十足、远离城市喧嚣又交通便利……一系列与生俱来的优势,让洞桥成为该营地的最终归宿。

  这座由航母、火箭、飞碟组合而成的1.6万平方米营地建筑群,于2017年正式投入试运营。不仅为洞桥带来了数以万计的亲子家庭,也让营地经济成为洞桥的品牌之一,陆续吸引了野生君、少年军等营地项目入驻。

  人才来了,项目来了,如何带动村民增收?

  在文村,村民纷纷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塘湾的自然社区项目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也给村民的农产品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渠道;营地则开始与民宿、餐饮、农业基地等主体建立合作模式,为营地的商旅客人提供餐饮、住宿、体验等服务。

  截至目前,洞桥已发展农事体验点220余家,“营地产业”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均接待营员1万余名,为农户创收600余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9517元增长到2022年的41177元。

  山乡里过上“向往的生活”

  回望20年的发展,洞桥镇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早些年洞桥人靠山吃山发展粗放型经济,不仅破坏了村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如今,还青山以底色,发展美丽经济,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村美了,民富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漫步洞桥乡村,一点明显的感受是,村子里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村里的人也越来越文气。

  杭州第一位状元——施肩吾就出生在洞桥贤德村。近年来,洞桥以“状元故里行”为主题,主打“状元文化”品牌,陆续推出状元里景区、状元特色巡游表演、状元馒头、状元粉丝等状元主题系列产品。

  “以文化为抓手,不仅丰富了产品形态,助农增收,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洞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洞桥的每个村都有一座文化礼堂,不仅都安置了运动健身设施,还拥有常在组织活动的“文化管家”。木艺课、花艺课、舞蹈健身课……村民闲暇之余的选择越来越多,文化兴趣和需求被激发,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离开洞桥镇时,我们碰到了89岁的袁家村村民洪德富,他正赶着去村口的老年食堂吃饭,脸上笑容洋溢:“谁能想到,老年食堂都开进了我们村呢?”

  (图片由富阳区洞桥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4 洞桥镇:乡愁中的广阔天地谱华章 2023-08-23 浙江日报2023-08-2300016;浙江日报2023-08-2300015;浙江日报2023-08-2300024 2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