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走在前,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新塘街道:“金手指”描绘城郊提能升级新未来
胡 金 包 丹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
杭州用20年的生动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打开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位于这座城市城郊区域的萧山区新塘街道,则用20年的蝶变发展佐证,“千万工程”是点化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金手指”。
这个地处杭绍交接地带、先后经历多次大规模城中村搬迁工作的街道,既有城市社区、拆迁过渡区,也有快速发展的农村,客观上存在城郊地区治理、服务、发展等方面的共性难题。
然而,通过统筹规划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新塘街道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进程,在高质量发展中全域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了一个具有新塘辨识度的城郊发展新模式。
数字支撑
探路和美乡村
眼下,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的目标,已从“美丽乡村”转变为“和美乡村”。一字之变,突出强调的是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曾解释说,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要完善网格化整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最终把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新塘街道,会发现早有端倪。
和大多数城郊的情况类似,新塘街道存在责任主体多头、体制机制不畅等共性难题。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新塘街道相较同类地区外来人口更多、建筑工地更多、有形市场更多。仅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方圆35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实有人口23万人、出租房屋8万余间、小微企业1100余家。
由于基层治理的不易,早年在萧山平安建设各项榜单中,新塘街道长时间垫底。直至2019年8月,这一现象才有了转变——平安考核成绩大幅跃升,各个村社陆续摘掉了“黑帽”。
为什么?在新塘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主要得益于创新推出“一网统管、系统集成、全程闭环”的心无忧数字治理模式。新塘街道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注重依托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优势,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推动跨部门多业务场景集成应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简单来说,就是统筹归集省市区街村五级民情民意收集渠道,通过“一网归集、全域纳管”“一脑统筹、先统后分”“一管到底、全程闭环”“一体参与、群防共治”四措并举,实现了事件收集、处置、监督的一网统管。负责该系统的工作人员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做到30秒内响应签收、1分钟内指令处置。
2022年,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新塘街道又积极探索“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基层实践,首创“三个一”工作机制。
“一张清单”无遗漏,赋权事项“综合查一次”。依据餐饮类、羽绒企业等特色应用场景特点,从350项区级赋权事项中选取高频次、易发现、易处置的执法事项集成检查清单,形成一个场景一张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一个系统”无纸化,综合执法“掌上一网通”。“新塘街道掌上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启用后,无论是执法端还是办事端,都列明办结流程、材料清单、裁量准则等关键信息,让执法内容、执法过程记录留痕,整改结果线上反馈,信息两端共享。
“一个窗口”无差别,行政处罚“最多跑一次”。探索行政处罚办理服务模式创新,破解一个违法主体涉及多个违法行为跑多部门的现实难题。如今,前端受理15分钟内后端响应,简易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
眼下,新塘街道还在以平安护航亚运为契机,迭代升级“一网统管·心无忧”,优化提升事件流转的办理速度和办理质量,营造“数字全覆盖、善治润人心”的和美新风尚。
各美其美
构建一村一景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的表现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
新塘街道实施“千万工程”,有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过去一年,新塘街道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经社分离全部完成。
目前,44个村社中已经有一批代表走在社区服务创新前列。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刚被评为首批浙江现代社区、省级未来社区的罗婆路社区。它创新提出“罗婆六边”未来社区治理品牌,描绘出社区治理的六维雷达图——以领治、德治、综治、法治、智治、社治六个治理维度,打造了集善治、善养、善育、善享、善创、善合、善动等“七善”为一体的创新模式,解锁社区幸福密码。
比如,针对辖区幼儿,建设妇女儿童驿站和婴幼儿健康成长驿站,定期开展亲子活动;针对辖区老人,增设209平方米的健康生活体验馆,补充老年食堂功能。此外,结合新新塘人占比较高的实际,开设一系列各地方言、文化、美食共享活动,进一步促进新新塘人融入、参与社会治理。
如果说,罗婆路社区是争创未来社区的示范村社,那么,新丰村则是在打造城郊区域的现代社区标杆上下功夫。
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建设主题,新丰村以“一中心四场景”为重点,串联“综合治理中心”“民生服务中心”“共享食堂”“会客厅”“共富田园”等五大阵地,依托数字化建设构建“亲清新丰·朝栖与共”数智治理平台,破题城郊接合部村社企业多、人口多、矛盾多的治理困境。
如今,漫步新丰村,映入眼帘的是富有艺术设计感的文化长廊、自动实现水循环的湿地公园,以及广场上怡然自得的村民。村党总支书记说,近20年村容面貌和各项民生福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村级经济,从2008年的400余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资产破亿元,增长了25倍。”
以上这两个村社是新塘街道全力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翻开一份任务书可以看到,新塘街道各个村社,根据产业特色与建设程度被划分为“城市示范区”“拆迁重建区”“产业提升区”三个区块。除了罗婆路社区和新丰村外,南晖社区、汇宇社区、文源社区、朱家坛村、浙东村5个村社全力争创第二批示范村社,剩余37个村社对照“七大攻坚行动”完成基础建设。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绣花针”,穿起高质量发展“千条线”。新塘街道在做好“顾老、看小、融新”服务的同时,还通过“党建统领+网格化治理”模式,持续盘活网格内存量资源,统筹兼顾整合辖区内一切可支配资源,着力抓基层强基础、抓发展惠民生。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一条具有新塘标识的现代社区示范引领带正在逐渐成型,描绘美好家园新图景。
羽绒之都
重塑发展新貌
乡村实现蝶变升华,因地制宜,找准路径是关键。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工业不仅是萧山整体实力的经济支柱,也是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新塘街道来说,一直走的正是一条以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村共同繁荣的道路。
新塘街道被誉为“中国羽绒之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办起第一家羽绒厂,到后来涌现出一大批以柳桥实业、华英新塘、浙江三星等为代表的羽绒行业制造业企业,新塘羽绒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80%。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同时,也为农村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然而,与国内很多城市城郊发展遭遇的困境一样,由于环保要求日益严苛、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新塘羽绒这个传统块状产业,也面临生存和迁移的压力。
如何在转移外迁生产环节的同时,还能保留产业集聚优势?继续维持对农村的带动力?
腾笼换鸟,是新塘街道最好的回答。
按照新塘街道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具体步骤是,先将不合格、污染严重的羽绒羽毛企业关停腾退,然后促使合格企业将生产加工的环节梯队转移,留下附加值极高的研发管理总部,同时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网络,将新塘羽绒产品销往海外,擦亮金字招牌。
如此一来,工业对城乡一体化的拉动力愈发强劲。
诗丹娜凭借“直播+电商带货”,创下了最高日销量破亿的辉煌成绩;胜利羽绒通过“国内分区电商团队+自购海外仓跨境联合”的方式,成功占据了海外市场的大量份额……数据显示,2022年,新塘羽绒行业总产值83.35亿元,逆势同比增长3%。今年上半年,新塘羽绒行业税收2.96亿元,同比增长64.4%。
同时,人居环境也加速向干净整洁有序看齐。
对于新塘街道来说,尽管曾经有心护企,但涉及到环保问题也只能“挥泪斩马谡”。比如,针对臭气问题,会要求企业给污水处理池加盖顶棚;针对羽毛乱飞问题,会要求企业将装卸工作由室外改到室内。企业如果不能规范生产,只能依法予以关停。
现在,走在新塘羽绒工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全新印象。过去脏、乱、差的局面也随之得到扭转,乡村面貌从“一处美”迈向了“全域美”。
通常来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受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不少城市的城郊会遭遇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类型单一等发展困境。
然而,今年3月,第26届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及同期活动在新塘街道重启。现场,柳桥集团表示未来3年将加快全球布局,增设7家智能工厂;三星羽绒展示了自主研发了一种羽绒追溯系统,方便消费者甄别原料产品的优劣……可见,新塘街道的企业仍在不断进取,新塘街道的发展势能不断增强。
沿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路径,新塘的步伐不停歇。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新塘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