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奋力书写乡村振兴“幸福答卷”
应忠彭 夏盈瑜 郑建鹏
白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连片的生态稻田,谱写着希望的乐章;田园滨水游憩道上,三五游人流连其中,观光车慢悠悠地前行。天瑞地安,这是一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三连创城市。在城乡融合迈向共富的大场景里,瑞安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
向绿而行,答生态之卷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宋代诗人陆游,经过瑞安时,荡舟飞云江上,只见海天相连,云水一色,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一江飞云水孕育着千年古县,也让瑞安兼具江、山、海的独特气质——西部山清水秀、中部水田阡陌、东部临江面海。沿江而行,一派田园风光,美不胜收,讲述着瑞安美丽乡村建设的动人故事。
走进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之称的瑞安市曹村镇,面朝万亩良田,满目皆是翠绿,风车在空中旋转,人们正沿着天井垟绿道漫步,畅享清新宜人的乡间风光,诗画般乡间田野气息扑面而来。
可谁曾想到,多年前的曹村还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90年代,曹村镇范围内水体浑浊,淤泥堆积,洪涝频发,曹村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涝区、污地,旱涝不断,环境脏乱,庄稼更是收成寥寥,许多当地村民背井离乡,远赴异地求生。
从哪里入手?就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清淤泥、治污水、修河道、筑堤坝,曹村镇开启了“脱胎换骨”般的综合整治工作,全镇旧貌换新颜。
如今,曹村镇依托自身的生态资源禀赋,深挖文化基因和农耕特色,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突破口,谋划实施“田园+”产业发展战略,逐渐发展出骑游、划船、滑翔伞、耕读研学等赏玩项目,打造了集吃、住、游、学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镇,使得昔日闻名的“涝区”华丽转身成为“粮区”,无人问津的田园摇身一变成为全镇的“聚宝盆”。
乡村要发展,需向绿而行。曹村镇的变化是这些年瑞安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加快从“点上洁净”向“全域美丽”转变,瑞安把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两示范”同步谋划、同步创建,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维新路径,成立全国首批11家垃圾分类专业合作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此外,瑞安以环境整治“组合拳”促乡村变公园,联动推进“一河十六路”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创新“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剪刀剪到底”机制,列入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部乡镇通过省级小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全域剿灭劣V类水,夺得“大禹鼎”。
向绿而行,书写精彩答卷。目前,瑞安全市建成A级景区村128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乡镇5个、示范乡镇11个、特色精品村38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5%,获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称号。
向富而行,答产业之卷
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农村要发展,不仅要有生态宜居的“面子”,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里子”。如何让老百姓有更高的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今年春天,在瑞安市桐浦镇,千亩樱花园新项目中,漫山遍野的樱花竞相开放,游客络绎不绝。两个月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就业岗位200余个,实现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
其实,樱花的“走红”并非偶然。“打破花期限制,率先赢得市场先机。”桐浦镇党委书记徐慧敏说,樱花谷引进了10余种樱花品种,最早的“元旦樱”开得比其他地方的樱花都要早,通过早中晚不同花期组合,千亩樱花从山脚到山顶渐次开,花期长达三四个月。
大批游客慕名来赏樱,极大考验着小乡村的旅游服务能力。从项目建设之初,当地就考虑到停车难问题,在山脚处建设两个停车场,可为游客提供约500个停车位。景区还配置了6辆接驳中巴车,解决游客上下山问题。“很方便,不用爬山路,停车后5分钟就可看到漫山樱花。”游客张晓娜说。
樱花谷项目最大的效益是让当地村民“有钱花”。项目涉及桐浦、浦东、浦西等4村规模土地流转,总流转林地约1500亩,以每亩300元计算,村集体可获租金45万元。桐浦村,则利用闲置的集体土地建设园区配套停车场。“村里投资停车场建设,停车费也归村集体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峰说,长此以往,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向富而行,让美丽之花结出经济之果。瑞安加快美丽乡村升级打造,按照“一村一韵”原则,坚持“一村一树、一村一花、一村一果”的特色,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农旅民宿结合,打造特色网红打卡点,让和美乡村“百花齐放”。
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限于此,作为“农业大市”,瑞安正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以数字赋能延伸产业链,组建浙江省农科院(瑞安)园艺科技创新中心、中化瑞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庄稼医院服务网、“5G+智慧农业”等“智慧服农”平台,打造全国首家“三位一体+MAP”现代农服中心,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新模式。开发“三位一体”智农在线平台,推动滨海花椰菜主产区亩均产值提升至1.2万元,比原来实现翻番。
此外,瑞安还实施“云江悠境”“陶泉福地”“蓝海风情”3条旅游精品线路和民宿集聚村建设,建设百亿级湖岭5A天然温泉度假区等29个重大文旅项目。瑞安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推出扶持政策、组建产业联盟、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瑞安预制菜销售产值达14.33亿元,预制菜逐渐成为瑞安当下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向美而行,答幸福之卷
二十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瑞安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加速迈向振兴。美村富民,安居乐业,乡村发展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
瑞安以“产村人”融合发展为路径,立足瑞安依山而建、伴水而居的生态特色,充分挖掘“千年古县”的遗传基因,发挥农村“三位一体”起始地的产业优势,努力打造温州生态休闲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样板区。
乡村振兴以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万亩粮仓”曹村天井垟田园,组织14个村抱团成立“瑞安市进士旅游公司”,通过“公投民营”模式管理运营全域旅游资源,让全镇近3万村民共享美丽经济收益。2022年,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951.43万元,同比增长15.51%,11个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探索一条“村富带民富、村民共同富”的新路子,入选温州市共富研究中心共同富裕观测点、温州市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试点。
“幸福答卷”在各个乡镇铺开。从龙丽温高速瑞安马屿出口下来,放眼望去,河湖交错,水榭亭桥散落其间,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这里便是瑞安市马屿镇儒阳村。
“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能吸引更多游客。”儒阳村借着未来乡村建设的契机,开展村居环境专项大整治、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农耕体验项目等。借着村里的湖光景色,在湖畔建设粮食工坊、共享农场,打造农业时光走廊。“马屿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旅融合,借着湖畔美景,向市民兜售农耕文化。”马屿镇党委书记项爱光说,儒阳的发展,仅靠农业、农旅还不够,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文化资源。
乡村生活的幸福模样不仅是物质更丰富,也要文化生活更充足。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的文化乐园。马屿镇江桥文化礼堂以“荷”为品牌,就地取材,将荷花文化与礼堂相结合;陶山镇荣桥村文化礼堂走起“农耕文化”路线;湖岭镇永乐村文化礼堂以“侨文化”为主题,推出侨史馆、侨家大院等;仙降街道仙源村文化礼堂融入了该村“草席文化”和瑞安童谣……每个文化礼堂的建设都结合了自身的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民俗风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乡土特色”。
平阳坑镇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一度遇到濒临失传等传承难题。为了得到市场认可,近年来,当地立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人间喜事”,把蕴藏在古老文化中的因子激发出来,让非遗与时尚结合、与年轻人结合、与现代生活结合、做强文创产品和培训研学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让非遗不再是“活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成为“火”在当下、“活”在当下的一种存在。
瑞安致力于从乡村文化中激活乡村振兴的力量,不断保护开发乡村文化的“富矿”,深入实施农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最美系列”“孝德系列”“好家风”等评选活动,成功举办高楼杨梅节、北麂黄鱼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全市累计建成文化礼堂266个、百姓书屋282个、图书流通站140个。
站在新的起点,瑞安正奋力书写新的“幸福答卷”。
(本版图片由瑞安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