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专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农立校 勇担兴农使命 扎根瓯越大地

服务乡村大有作为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创办的高职院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简称“温科院”)始终坚持以农立校、特色强校,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以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为己任,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创推”一体培养“智慧新农匠”的特色办学路径,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涉农高校应紧扣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坚定扎根‘三农’信念,把乡村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服务社会的战略要地,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在践行‘千万工程’的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温科院党委书记张亨利说,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底蕴浓厚

  打一场乡村振兴的持久战

  从办学之初的1个专业、87名学生,到现在6个二级学院(部)、31个专业、1.3万名全日制在校生;从校舍平房5座、实习基地40亩、教职员工25人到现在3个校区、校园1700多亩,教职工700余人,学校跃居全国农类高职院校第一方阵;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到“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再到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智慧新农匠”,构建“校院共治、专所共融、科教融汇”的办学模式……一路走来,温科院底蕴浓厚。

  “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要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温科院院长赵降英介绍,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要扎根瓯越大地办大学,充分发挥“农”字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

  不得不提的是,温科院建立了高职院校与农业科学研究院一体的办学机制,发挥天然的科教融汇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新农匠”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从“产”始到“产”止的全链条式智慧新农匠培养路径。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建成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专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五大专业群,利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转化为“训研创”一体的实践实训科教平台,坚持扎根式、在地化的乡村振兴校地实践。

  从实现农业梦想、创造自我价值,到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越来越多的温科院学子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畜牧兽医专业2013届毕业生赵奇,服务西部建设,扎根南疆当“村官”,医兽、修路、试种、引技,不仅治好了当地牛羊的“病根”,还帮助当地村民鼓起了“腰包”,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园艺技术专业2020级扩招班学生周曲忠,从普通的种花人变身为致富带头人,打造温州樱花园,带动永嘉“赏花经济”越做越大……

  据统计,近年来该学院为乡村振兴蓄智培才,每年输送农村电商、农业产业链“链长”等高素质涉农人才3000余人,培训农创客、乡村治理人才等1.5万余人次。

  服务大局

  让技术扎根在泥土里

  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还体现在服务大局上突出特色。今年是我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多年来,温科院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选派科技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在山林奔波、在田野耕作,让技术扎根在泥土里。

  在苍南县马站镇,种植番茄的塑料大棚随处可见,越冬番茄在大棚内硕果累累。苍南番茄从默默无名到年产值逾10亿元,离不开驻苍南科技特派员、“番茄西施”宰文珊的付出与努力。

  在温科院,像宰文珊这样下沉一线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不在少数——

  连续多年担任市科技特派员的朱建军,每年2/3的时间都奔波在山区五县的山路上,助力平阳建立温州市唯一经省级认定的林下道地药材金线莲种植基地,形成林下仿野生种植“一亩山万元钱”模式,有效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

  “一带一路”农业技术团专家代表熊自立、谢志亮,远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葡萄、番茄等主栽作物栽培技术培训,推动跨国际、跨地域、跨学科技术交流与农技合作。

  自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温科院科技特派员队伍日益壮大,工作成绩显著,一批批杰出的科技特派员代表就像种子一般,在大地上生根发芽,让“创新之花”开遍广袤大地。截至目前,温科院共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90人次,占温州市特派员总数近60%。近五年,组建产业服务团队92支,建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45个,每年面向全国辐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200万亩,年新增经济社会效益超5亿元。

  赋能山区

  发挥高校优势助力乡村富美

  深耕本土、服务地方、融入资源,温科院坚持“一地一策”,与温州6个县(市、区)共建实体产业研究院6家。

  在浙南山城文成,温科院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率先走出一条校地合作新路径,探索实施“产业+创新+服务”农业综合服务机制,建立金丝皇菊三方股份合作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帮助农户亩均收益超1万元。

  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在温科院等单位的帮扶下大力发展茶产业,如今茶叶收入已占村民收入的80%……

  实践证明,发挥高校人才、智力等优势,是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温科院坚持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并举,扎根山区一线,积极推动人才培养链、科技推广链、农业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动力变革和质量提升。

  2021年至今,温科院先后在温州各县建立了9家博士创新站,引进转化技术成果,攻克技术难题,让“家门口的博士”进驻服务家门口的企业、农户,加速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带动乡村共富。今年,温科院还成功助力乐清散养土鸡“雁荡麻鸡”入选“国字号”家禽遗传新资源。

  乘势而上谋发展,脚踏实地创未来。张亨利说,下一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将深耕“三农”沃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做足做大做优做强“农”字文章,为浙江全面推进“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贡献地方农科院和职业教育力量。

  (图片由温科院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30 服务乡村大有作为 2023-08-21 浙江日报2023-08-2100015;浙江日报2023-08-2100017;浙江日报2023-08-2100025 2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