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在山海之间讲好美丽故事
甘凌峰 吴合众
一条绵延16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将一个个村落串珠成链。这里山海兼具,海岛、沙滩、奇峰怪石美不胜收。这里人文荟萃,抗倭文化、农耕文化、矿山文化交相辉映。山海苍南,以山海之美描绘生活之美,走出了一条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幸福路径。
20年来,苍南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立足长效、综合治理”的原则,片区化、组团式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培育了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9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9个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连片整治焕发全域美丽颜值
苍南168黄金海岸线被称为浙江大陆架上最美的海岸线。然而因传统的紫菜养殖产业,曾一度陷入脏乱臭的困局,夏天村民将养殖紫菜用的竹竿和锚绳收上岸,腐烂的味道迎风飘散……
近年来,苍南在168黄金海岸沿线陆续搭建了82个远离村庄的堆放点,实现毛竹、锚绳等生产工具统一收纳全域覆盖。同时,指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鼓励加入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
以168黄金海岸线打造为契机,苍南在全域范围内进行环境整治提升。从生产资料乱堆放、房前屋后乱搭建、边角地失管、家禽散养等10个方面入手,村庄环境取得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洁化、净化、序化目标。
钱库镇来谊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学大师苏渊雷的故里。以前农户房前屋后乱搭乱建违章现象严重,环境脏乱差。通过开展全域土地整治,拆除老房,兴建新房,农民的房子市值翻了好几倍,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整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地,统一规划,多余空间整理出来打造农村文化广场、旅游公厕、绿化景观、小菜园、小庭院等人居环境配套设施。建成“玉龙乡居”,打破农村传统的建房格局,全部改为三层江南民居风格。同时,通过改造一座废弃的旧厂房,打造了一个1300多平方米的红色阵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在南宋镇,大力推进“矾都矿乡”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实施重点道路、重要节点景观提升工程30处,完成农村公路9条、沿街建筑立面改造400家,三星级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功能性项目相继完成。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入河排污口治理32个,新建完善雨污水管网11.4公里,完成接户改造1191户,“污水零直排”实现全覆盖。小而精、优而特的“雅致南宋、品质南宋”魅力初步显现。
特色产业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山海苍南,不同的村庄资源禀赋各异。苍南因地制宜,开展了折股量化、文旅融合、稻鱼养殖等路径探索,打造乡村“产业美”。
2018年,莒溪镇整合溪东村丰富的森林、溪流、碇步、峡谷、畲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启动了“畲族风情民宿”项目建设。该项目将溪东村闲置的16间农房进行改建,由苍南县旅投集团与溪东村共同投资,以折股量化的新方式建设运营。目前全镇共有各类折股量化项目13个,除去其他参与方的股份收益,其余均分配给低收入农户,5年来为400户低收入农户每户增收2600多元。在此基础上,由14个村组成强村公司,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低收入农户帮扶中心,建成后作为高质量农业项目和来料加工的场地,增加1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结合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莒溪镇还投入1400余万元推进稻鱼综合种养项目,探索“一田多收”的发展新路。引入豆腐柴林下经济种植项目,探索“公司+集体+农户”经营模式,为村集体创收;大山村和大坪村在农耕文化体验园建设基础上推出的田园土灶项目,2023年“五一”期间吸引了40余批次团体游客前来打卡旅游,有效带动该村农户就业及周边农产品销售。
南宋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以总部经济园为“橄榄枝”,吸引12家总部企业“金凤凰”落户,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县前列,2023年1—6月份实现税收收入1.44亿元。以生态文旅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园六厅”的溪光村文化创意园,积极融入矾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创建,成为苍南沿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关键一环。
“小镇善治”彰显和谐之美
苍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展示乡村治理新气象。
2017年,灵溪镇余桥村(今余桥社区)开始整村拆建。如何改善整村面貌,让每一户村民满意,考验着镇村两级干部的智慧,余桥村把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创建工作中,村两委把建设任务分解到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支持的建设原则,团结和调动全村一切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经过全村人的努力,余桥村集中建成小区19幢214间,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了100%,自来水入户率、用电普及率确保100%,村庄绿化率得到较大的提升。居家养老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设施相继建设,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恋之乡野·花园余桥”画卷基本成型。
南宋镇突出“共治”,激发镇域治理活力。建立“村民聊天室”“志愿者队伍室”,组建应急管理队伍和平安巡防队伍,积极吸纳优秀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进入网格队伍,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今年以来,全镇共调处纠纷494起,创建县级善治村3个、市级民主法治村3个,北山村获评第三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
针对当下火爆的“夜经济”,南宋镇通过召集摊主、村居代表,协商制定“夜市”管理办法,规范摆摊设置,规范“夜市”管理。成立夜市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日常巡逻,招聘专职保洁人员,做好保洁收尾。要求摊主做到垃圾随产随清、摊走地清,以确保“夜市”环境卫生整洁。
多元文化传承人文之美
苍南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乡村文化基因,坚持乡村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并重,传承好“活态文化”。
2022年7月,灵溪镇文体中心开馆。灵溪镇文体中心总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是一座融传统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可兼具举办文体赛事、演艺活动、展览、图书阅读、全民健身等功能,是灵溪镇大型文体综合空间。
灵溪镇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颇多,除市级非遗项目提线木偶戏之外,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单档布袋戏、省级非遗项目苍南渔鼓,以及非遗展示项目点色剪纸、米塑、钩绣、吹糖人等。由此,灵溪镇文体中心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展演活动、非遗项目集中展示等,通过非遗活动的开展,将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钱库镇项东村则以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为根基,打造富有特色的“状元故里”,兴建游步道、改造民居、打造主题绿地等。吸引村内乡贤回乡投资,建设特色民宿、特色农家乐等。协调各部门修整无房户安置房建设,保护民国老围墙不被破坏。在企业乡贤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成立了钱库镇第一个村级文化客厅,摆脱了文化礼堂的单一形式,一步步成为钱库镇有名的“美丽乡村”。
桥墩镇碗窑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从2017年开始,碗窑村依托山青水碧、阡陌纵横的生态基底,深入挖掘碗窑文化、古街文化、龙窑文化、乡土文化、瓷韵文化、民俗文化。2019年,徐定昌大师工作室落户碗窑村,工作室团队致力于研究开发桥墩碗窑青花瓷系列产品,为碗窑景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一股“青蓝”活力。
公共服务提升
群众美好生活
城市人能享受的公共服务,农村里也有。苍南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让乡村享受无微不至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马站镇中魁村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以及省“2+4”多跨场景应用试点村。中魁村融合智慧农场、5G云诊室、智慧村社通等项目,搭建集农业、旅游、气象、治理、教育、医疗于一体的数字化驾驶舱,消除各领域“数字壁垒”,全面提升数字化改革的普惠效能。通过“数字+”赋能,全方位打造“2+4”多跨场景应用建设,全面提升文化、教育、健康、救助、养老等乡村治理服务水平。
在中魁村的“5G云诊室”,村民足不出村,即可直连苍南县医院看病就医。该诊室由原来废弃的小学教室改建而成,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左右,除了药房,还有全科诊室、治疗室、换药室、24小时健康小屋等功能区。
灵溪镇余桥社区的一个个“综合体”深受群众欢迎。在生活服务区内,“长者食堂”以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堂食、送餐等服务;24小时自助智慧诊疗驿站让轻症病患可在“家门口”就诊,缓解“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在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设有农事综合服务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区、余桥优品直播间、庄稼云医院等12个板块,满足办事服务、展销、培训、讨论会议等功能,帮助农户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质量、销量,让农户“种得起来”“卖得出去”“富得起来”。
(本版图片由苍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