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专版

乐清:打造形神兼备的现代乡村

  过去20年里,乐清抓住“千万工程”实施契机,以工业强县优势赋能,发扬抱团合作精神,招引能人资金,吸收发展理念进村,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乡村,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变成真实的场景。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乐清一改工业城市村庄“脏、乱、差”的固有印象,将一个个山海间的乡村转变为“强、富、美”的代表,探索“全域共美”“三金共富”等创新路径。2022年,当地获评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市,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新阶段提供“乐清实践”。

抱团协作,没有闯不出的发展路

  干好千万工程,离不开“四千精神”。乐清人从商善于抱团,遍布天下的乐清人因为抱团出海打下了一片又一片商业天地。而在乐清本地,也因为紧密抱团的产业链协作,形成了配套率85%以上的电气产业,成为全国唯一以县域为主导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一精神也渗透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中。持续深化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的乡村振兴战略,乐清多地通过合力共建品牌的方式,加速资源禀赋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业态融合发展,让乡村活力更充沛。

  3月去清江看李花,4月去智仁挖笋,6月去淡溪吃杨梅,7月到湖雾摘葡萄……不用离开乐清,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畅享乡村特色节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乐清市各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节庆游,走出了一条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的同时,又通过差异互补,合力推动当地区域农旅品牌的深度发展。

  铁皮石斛是乐清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上的美丽焦点,乐清被誉为“中国铁皮石斛之乡”“中国铁皮石斛枫斗加工之乡”。

  “仙草”富万家的背后,藏着一段“百企断腕护草”的故事。10多年前,乐清北部山区铸造业发达,大大小小的铸造厂遍布山间,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影响着村民的健康。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乐清市淘汰铸造业,在短短两个月里关停上百家铸造厂,为绿色产业发展腾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断腕护草”行动使乐清走上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现在,大荆镇、龙西乡等地的乐清山区群众又重新在家门口种起了铁皮石斛,产品还卖向了全球。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会长宋仙水介绍,目前乐清的铁皮石斛常年栽培面积超过万亩,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

  无独有偶,在雁荡镇能仁村,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村里乡贤林义春利用掌握传统制茶技术的优势,组织成立能仁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作土地流转,由村民出地、出力,企业出技术和茶树良种,让村里的茶产品打响了“雁荡毛峰”品牌,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如今,“雁荡毛峰”逐步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各村通过优势互补,打造差异化茶文化内涵,形成茶文化园、生态茶园等茶旅景点,茶民俗、茶文化等茶旅特色。

“地瓜”回归,赋能乡村的强劲力量

  “20年前大家都说‘金山头、银山头,嫁女不嫁下山头’,现在不一样啦,‘金山头、银山头,嫁女就嫁下山头’!”人们说起大荆镇下山头村这些年的变化,总这样感慨。

  变化来自乡贤方玉友的爱乡情结。多年前,他回归家乡创新村企共建模式,努力走出“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共富的新路子,带动下山头村从村集体经济仅2700元的“没有资源、没有产业、没有发展环境”的“三无”村,蝶变为国家4A级景区村,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1.7万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

  蝶变背后,是“地瓜经济”注入的强大力量。遍布全球的乐清商人像地瓜那样,藤蔓伸向八方的同时,也在不断把“乐清人经济”转化为“乐清经济”,助力家乡的发展。

  在“千万工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乐清民营企业家助力家乡发展的情感始终浓烈。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农业农村、乡村建设等领域,是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推动共同富裕的践行者。

  除了像方玉友这样既出钱,又出智、出力的乡贤个体,一批以结对助力、山海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展的乡贤助乡行动,也正像雨露一般,滋养着乐清的一个又一个乡村。

  去年5月,龙西乡与强镇北白象镇结成了山海联盟。在北白象商会和爱心企业的助力下,龙西乡6个村按照企业出资15万元、占股30%的模式进行结对帮扶。“石斛瀑布”等共建项目启动以来,已盘活龙西乡40余亩闲置土地,实现了每亩产值3.5万余元。

  山区县村民增收靠山海联盟,强镇小村换新颜也同样离不开乡贤助力。今年4月,乐清北白象镇举行了一场共富基金认捐活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捐1000万元、朗诗德电气有限公司认捐500万元、侨商冯定献个人认捐200万元、华侨黄金松个人认捐100万元……短短半天,爱心企业、华侨乡贤等积极响应,首批认捐善款共计6513万元。

  这样的画面在乐清频频上演。2022年9月,乐清虹桥“慈善一日捐”现场爱心涌动,募得善款20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助困、助医、助老;2021年4月,乐清翁垟街道“慈善一日捐”活动当日认捐1300余万元……

  从以往单一捐款捐物模式,到把企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中,近年来乐清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以各种方式投身共同富裕建设中。在乡贤们的助力下,乐清深化“千万工程”,乡村面貌不断焕新。从2022年开始至今,乐清新建村庄建设项目796个,项目投资额达13.7亿元。

双轮驱动,打造城市“向往的生活”

  乡村的未来是什么模样?这个问题并无定论。但乡村该有怎样的未来,20年的乡村面貌形态变化,群众不断返乡定居创业的身影,给出了答案。

  5000多米长的北塘河道绕过村庄,1万多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覆盖了全村所有的边边角角,装扮着70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省未来乡村乐清市清江镇北塘村连绵不断的美景,百姓满足的笑脸,令人难忘。

  20年前,“千万工程”伊始,在乡贤苏德生带领下,北塘村开启全域环境整治之路,科学治水、拆违造路、改造村容村貌,“美丽乡村”建设将当地“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围绕花果飘香省级田园综合体打造“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商贸旅游”的特色生态休闲产业链。村集体收入从20年前的不到10万元变成现在的650万元,人均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6万元,绘就了一幅一年四季花常开,春夏秋冬果飘香的北塘和美乡村图景。

  就像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一样,乡村蝶变需要软硬环境提升与公共服务优化并重,一个不能少。

  在乐清另一个省级未来乡村虹桥镇峃前村,90余家企业比邻而建,两家上市集团“双星争辉”,为这个沿山而建的小山村每年带来了1300万元村集体收入。峃前村因企而兴,更助企发展,创新推出“园区+村居”新型治理模式,相继建成村企友邻中心、峃前农业公园、溪西文化公园、漫步道、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28个项目。

  在这里,“美丽乡村+数字乡村”的乡村新图景触手可及:新居民可到新居民居住中心咨询租房和就业信息,老人可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健康智慧e站服务,孩子可在儿童活动中心尽情游戏,企业可到村企友邻中心免费申请会议场地。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乐清通过乡村发展“双轮驱动”,正逐步形成“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融合”的生动局面。

  乐清市常态化推进“三清三整三提升”行动,以“最脏村、最美村”两最评选及镇域跨村互学互比为抓手,深化农村“三大革命”,攻坚农村人居环境乱搭乱建等“脏乱差”重难点整治,仅2022年以来就完成人居环境点位拆整3.8万处、拆除乱搭乱建100余万平方米。

  拆后空间为乐清实现乡村生态蝶变带来可能。而政策的大力度引导,则为乡村焕新添柴加火。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乐清按照户籍人口和创建等级进行补助,其中精品村2500元/人,示范村3500元/人,奖补力度创温州各县市区之最。

  如今,乐清已建成12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1条省级新时代美丽共同富裕示范带,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4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4个省级未来乡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

  星星点点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乐清乡村,在改造、提升、创新中重新定义自身价值,成为让城市向往的乡村。

  (本版图片由乐清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1 乐清:打造形神兼备的现代乡村 2023-08-21 浙江日报2023-08-2100008;浙江日报2023-08-2100017;浙江日报2023-08-2100013;浙江日报2023-08-2100020;浙江日报2023-08-2100028 2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