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村村有示范 处处有风景

瓯海:倾力打造特色瓯派乡村

  在山根村遇见音乐艺术,在五社村品尝侨乡咖啡,在水碓坑村陶冶纸山情怀……眼下,瓯海乡村处处有风景、村村有示范。

  作为温州主城区之一,近20年来,瓯海区历经城中村发展、美丽乡村蝶变,从生态源头治理到乡村振兴、和美乡村、未来乡村建设,遍地开花的乡村产业项目串珠成链。

  根据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瓯海区还将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次回响在瓯越大地,形成美丽瓯海新风尚。

画好一张图,打造特色瓯派乡村

  城乡蝶变,助力城市发展。

  瓯海1992年撤县设区。为改变大家眼中的城中村印象,瓯海以“大破大立”之姿,重塑城乡布局、蝶变城市面貌。瓯海区委、区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画好“一张图”,在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同时,持续开展系列乡村整治行动,将村庄规划、优化布局、造地做地等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批有瓯韵、有农味的瓯派乡村。

  描绘乡村治理蓝图,瓯海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制定实施建设方案,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瞿溪街道、丽岙街道、泽雅镇等捧回一张又一张美丽乡村金名片,乡镇、村庄喜迎一年一变化。截至去年,瓯海已完成130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4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创建。

  乡村改造让旧貌换新颜。位于瓯海区茶山街道的山根村,依山傍水,坐拥大罗山、塘河、古民居等自然资源,入选浙江省“微改造、精提升”示范村项目。和许多乡村一样,山根村曾经建筑密集、杂乱无章。秉承“保护性开发”原则,当地经过旧村整体征迁,对100多幢古建筑改造提升,以绣花般功夫打造“活态建筑博物馆”,让老村摇身一变成了山根音乐艺术小村,集度假休闲、手作体验、艺术展览等特色项目于一体,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游玩。

  保护开发让古村焕新机。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有着200多年历史,当地坚持生态立村,重视村庄环境治理,村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扮靓房前屋后。通过就地盘活闲置老屋、改善村容村貌,当地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运营,打造集美术写生、农事体验、自然教育为一体的乡村私塾,做好开发保护利用文章,打造研学纸山未来乡村。2019年,水碓坑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被纳入浙江省第八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

  为全面提升乡村环境,瓯海区还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公厕三大革命,进一步推动全区151个乡村环境大提升,对各条线上的“盆景”进行有机串联。

  为巩固乡村治理面貌,瓯海重视村貌整治“两最三比”活动,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在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建实施方案》基础上,搭建农村人居环境评选数字化考核平台,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特定区域,在“比学赶超”中促进乡村环境提升。

盘活一段景,发展乡村文化品牌

  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交汇,是城市的灵魂。瓯海境内拥有独特的大罗山、纸山文化,与温瑞塘河一起形成了“两山一水”的地域特色。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当地盘活“一段景”,让乡村有故事可讲、让村民有文化可享,注重把山水资源、自然肌理融入城乡建设。

  乡村博物馆,让瓯海乡村“景上添花”。去年,瓯海区“民生实事工程”9家乡村博物馆全部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其中省级乡村博物馆7家,市级乡村博物馆2家,包括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陈傅良与永嘉学派纪念馆、瓯海区民间艺术馆、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琦君文学馆等,主题类型多元、特色鲜明。

  近年来,瓯海区以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文博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博阵地建设,壮大乡村博物馆队伍,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走出了深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子。如瓯海区“藏灯阁”灯文化博物馆、金临轩美术馆等完全由个人出资建设运营;龙溪美术馆等由政府筛选运营方独立运营。结合瓯海区经济构成特色,优势互补助力多元文博阵地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博物馆藏品概念,也填补了乡村博物馆类型、主题的空白。

  乡村艺术团,让瓯海乡村“欢天喜地”。瓯海将散落在民间的文艺团体组织起来,纳入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平台,并与农村公共文化场馆、设施进行资源对接。2018年起,瓯海乡村艺术团文化走亲及“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乡村文化巡演走进千村万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在此背景下,瓯海文化馆帮扶105支乡村艺术团自主成立了公益性、群众性乡村业余文艺团体——瓯海区乡村艺术团联合会。乡村艺术团富有激情的巡演,推动了群众从“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转变,让一些热爱艺术的群众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圈”,俨然成为了民间文艺组织与地方文艺品牌的孵化平台,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此外,瓯海注重保护乡村历史文化,完成第八批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泽雅镇水碓坑村的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浙南一大旧址、浙南一大纪念馆所在的仙岩街道渔潭村进行升级改造……文化价值在乡村全面释放。

叫响一座城,聚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崛起,赋能城乡融合。

  不仅要扮靓美丽乡村,还要谋划乡村发展。近年来,瓯海持续聚焦产业升级,下好“一盘棋”,以“连片整合、龙头引领”之势,助力发展杨梅、瓯柑等特色乡村产业品牌,并且相继在乡村落地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千年古塘河”“千年大罗山”“千年纸山”等一批特色文旅IP持续打响,创成A级旅游景区13家、A级景区村78个。

  乡村资源“变现”,需要借助资源创新。泽雅镇纸源村2021年起出产纸山矿泉水。围绕村里的好水源,纸源村集体通过品牌化运营、轻资产化运作模式,在水上大做文章,开启村集体致富增收之路。此外,该村盘活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研学一条街,带动本村村民就业近100人,带动村民增收70万元;与研学团队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0万元。由电商团队开发土鸡蛋、笋干、米林琼等特色产品,借助网红带货,持续带动该村农民增收。

  如何让美丽乡村转化出“美丽经济”?山根村推行“文创设计+侨家乐+大学生创业联盟”招商模式,引进酒吧、餐饮、创意民宿等业态。同时带动归侨侨眷回乡创业,积极落户各类设计师工作室。同时,坚持农旅融合的方式,依靠股金、租金、薪金、货金、保障金的“五金”模式,创新“农民以耕地入股、与企业合作开发”方式,开辟村民创收新方向,让村民坐在家里就有收入。

  发展乡村农业项目,让村民增收致富。瓯海丁岙杨梅又被称为“茶山梅”,今年“打飞的”远销意大利。该区茶山街道构建“乡贤+村集体+农户”致富模式,打造万梅谷共富工坊,通过电商直播助销售、家门口工作促就业、种植培训提技能等三条共富路径,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该工坊已面向农户提供包括采摘、包装、搬运等多个工作岗位,累计帮扶80余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村集体年均增收约5万元,带动村民农户实现人均年增收约1.2万元。

  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机遇。瓯海区还推出西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项目(一期),支持创建3个未来乡村,提升3个美丽田园,建设标准农田面积1400亩,垦造耕地面积200亩,以及投入河道综合整治、绿道网建设等,以农村特色资源为依托,着力提升项目所在地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夯实当地产业发展基础。

  2022年瓯海区布局系列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研学纸山”“创梦山根”两个省级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建设验收,“五社侨乡”“印记渔潭”“寓见龙溪”入选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试点;泽雅君兰文旅、安葵民宿等4个亿元项目落地,瓯柑、杨梅、预制菜等特色产业全面起势,百珍堂当选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以强村公司为实现载体的“市场化+集体经济”改革相关做法成功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与典型案例。

  从美丽乡村衍生到美丽瓯海,瓯海区连续以“新春第一会”形式部署“美丽瓯海”全域行动,强势推进亚运新城、温瑞塘河等精品风景带建设,一场从乡村到城市、从环境整治到共同富裕的全民行动,正描绘出瓯海“点上有风景、沿线连成景”的美丽城乡新画卷。

  (本版图片由瓯海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瓯海:倾力打造特色瓯派乡村 2023-08-21 浙江日报2023-08-2100007;浙江日报2023-08-2100014;浙江日报2023-08-2100010;浙江日报2023-08-2100016;浙江日报2023-08-2100021 2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