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和美绍兴 畅安智享

——绍兴打造“四好农村路”2.0升级版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好”“四好农村路”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自2003年以来,绍兴市先后开展了“乡村康庄工程”、联网工程、安保工程、提升工程、美丽公路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经历了“通达、通畅、安全、高效、美丽、高水平、高质量2.0版”递进式发展阶段。如今,从“乡村康庄工程”到“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域开花,绍兴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字化赋能、安全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逐步建成政府主导、县为主体、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农村公路共建共管共享长效机制。2022年,绍兴市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优秀单位。

  ——打造全省示范乡镇创建首推地。在全省先行先试开展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创建考核工作,出台系列配套政策。绍兴“美丽乡村公路乡镇(街道)”“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达80%以上。

  ——打造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的引领地。市政府层面出台系列资金保障政策文件,市级保障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资金100万元/个,2018—2020年保障专项资金1亿元,2021年起“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资金100万元/个。以上虞区、诸暨市为试点,建立“多元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绩效考核”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资金奖补标准达80%—100%。

  ——打造三级路长制智慧化管理的首创地。以柯桥区为试点,建设“全域路长”管理平台,智慧化管理实现100%,柯桥区“路长制”工作列入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造全市域“路长慧”市县两级数字化场景,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绍兴路长制管理体系建设被评为交通强国优秀试点项目。

  ——打造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管养模式的践行地。以嵊州市为试点,推进政企合力保障管养资金、优化流程提高修复效率等多项改革举措,实现修复周期缩短7个工作日以上,投诉量下降41.3%,满意率达到98.4%。列入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打造精细化养护模式的推行地。以新昌县为试点,探索“冬路夏养”精细化养护模式,养护工作连续21年居全省前列。

  ——打造全省农村公路全市域亮化的先行地。以民生为导向,把“亮化”纳入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升级版范畴。三年来,以穿镇村、重要交叉口、急弯陡坡、事故多发点等特殊路段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亮化工程953.4公里。

  ——打造群众畅行体验和共同富裕主阵地。构建高等级公交线网体系,“村村通公交”覆盖率100%;高标准推动客货并举创新发展,柯桥区“交邮供销融合发展”、嵊州市“农村电商+城乡融合+解决最后一公里新体系”分别获评交通运输部首批和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近三年两获全省第一名。

  接下来,绍兴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化县乡两级政府主体责任为抓手,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打造畅达、平安、智慧、共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为绍兴市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越城:

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唱响乡村振兴富民强音

  沿着“四好农村路”一路前行,青山绿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越城区徐徐铺展开路畅村美人和的画卷,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聚焦路产融合,越城以路兴产、以路兴村,规划布局特色旅游环线,实现美丽交通与历史人文、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体育文化、休闲养生的深度融合,串联起“四好农村路”沿线区块的发展金线。

  前往金溪村的平陶公路就是一个见证。长达11公里的绿道让平陶公路成为绍兴的“网红路”,一路上穿过古运河、白塔洋和秀丽的田野、村庄,吸引了托斯塔纳庄园、薰衣草庄园、由由嘉园等一大批旅游项目落地,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强劲引擎。

  据统计,5年来,越城区交通运输局累计投入4.6亿元,打造了平陶线、西上线、攒徐线等14条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线路,让一个个偏僻山村焕颜重生,逆袭为“网红旅游村”。

  以富盛镇为例,全长26公里马拉松景观带作为富盛精品景观线的重要纽带,聚合了沿线村庄、农家乐以及各具特色的景区,融合田园风光、传统村落、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把近千年历史的宋六陵、“八把山锄创大业”的上旺精神、金溪美丽乡村精品村、休闲农业综合体由由嘉园等串接在一起,联动起万亩有机茶园、精品樱桃园、蓝莓园、十里竹海等既有颜值、又有乐趣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多场景打造更多样化的旅游新体验。

  “一条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更能带动起沿线一大批美丽经济产业的迅速崛起,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越城区交通运输局党工委委员陈卫刚说。富盛镇周边的抹茶小镇、诸葛仙山、吼山等老景点也借梯上楼,进一步促进山路变风景、车流变导游、乘客变游客。2021年,富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155元,同比增长10.18%,群众获得满满幸福感。

  不仅如此,越城区还内外兼修,加速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通过新建山林景观平台、景观小品和休憩廊架,改造景观坡带,改建停车场等,不仅给通行者带来了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和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实现处处有景、步步是景、移步换景,同时也让旅游、康养、健身、休闲等特色农村产业在乡村扎下根、落住脚、发展好,带动当地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控,越城区交通局邀请纪委一同参与农村公路现场检查,实地走访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沿线百姓对于“四好农村路”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共同捍卫人们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眼下,一条条旅游环线、资源环线、产业环线纵横在越城的广袤乡野,犹如疏通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推动了农村公路联城、联镇、联村、联景、联心,也推动农村公路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

  越城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柳祖耀介绍,根据越城区“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前,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建设滨富路、印山路两条打通绍兴南部山区的重要道路,为越城区进一步做好“乡村公路+”文章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带领百姓驶向逐梦共富的快车道。 (邓俊)

柯桥:

探路先行勇争先,城乡优行盛景来

  行进在绍兴市柯桥区平王线,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只见林海茂密,远山如黛。沿线山路上串联着若耶溪、日铸岭古道、宋家店非遗馆、舜驾寺、王化古村等几十个自然人文景点,秀美山峦间的“四好农村路”不仅盘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带动村民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20年来,从“乡村康庄工程”到“四好农村路”建设,柯桥始终锚定“全省竞跑、示范先行”的总目标,高质量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近日,绍兴发布了跨县公交线路开行的公示,其中柯桥区计划新开通102路,线路走向为柯桥区王坛公交站—绍甘线—平王线—下双线—嵊州高铁北站。

  听闻这一消息的蒋相村村民姚女士很是喜悦,她说:“以往坐高铁去杭州需要乘坐2小时左右的公交车先到绍兴北站,现在有了102路公交车,可以直接去临近的嵊州北站,30多分钟就够了,一来一回省时又省心。”

  “之所以能做到全域统筹、城乡联动,关键在于我们提前打好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底子,再借由绍兴市里统一部署,进一步织密城乡三级公交网络,让更多的农村百姓享受到城乡交通同质服务。”柯桥公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柯桥区城乡公交起步早、发展快,是全省最早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一体化改造、达到城乡客运一体化评价5A级的县(区),并且实现了“村村通公交”500米、城乡公交一票制、智能调度监管、移动支付、手机公交出行信息查、镇街运输服务站、城镇新能源公交车、夜公交、亚运场馆等9个全覆盖。

  柯桥深知,“四好农村路”一头连接生产供给、一头牵动消费需求,是惠民路、也是富民路。

  绍兴自古出好茶,“平水日铸茶”更是盛名已久,古人谓其“开千古茶饮之宗”。2022年,柯桥区创新“茶农采收-茶企加工-强村公司保底销售”三方合作“造血”模式。为了更好地打开销路,提升品牌议价能力,当地创新启动“电商+寄递”项目,推动属地农特产品集采集配、直供直销,打造服务农特产品“直通车”,有效建立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有机结合的快递物流通道。仅春茶上市期间,该模式就使4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3000—5000元。

  柯桥公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柯桥客货邮融合发展起步较早,在全省最早采用‘邮、快、销’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和最早实现‘村村通’末端站点全覆盖。行进到2.0版本,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单纯把快递‘送进来’,还要主动整合资源、争取政策,让企业之间共配共享,实现集约化发展,把规模化生产的农货更多更快更好地‘送出去’,为乡村振兴装上新引擎。”

  因此,柯桥区加速全域推进“多站合一”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和“一点多能”服务网点建设,构建精准集约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格局,降低物流运维成本超80%,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25家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据统计,2022年线上线下联合销售香榧、茶叶、花卉、黄酒等特色农产品约50.6万件,带动农业总产值达2740万元。 (徐鑫)

上虞:

打通发展“心脉”,激活全域共振新活力

  每每驱车前往覆卮山景区,总是被沿路的好风景熨帖出行好心情。看那平坦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蜿蜒向前,周边是高山叠绿、飞鸟蝉鸣,偶有溪水潺潺、静谧古村。路网纵横之间,山水景村融为一体,“入画江南”之感油然而起。

  据悉,覆卮山景区周边美丽公路网是以国道、县道、村道完美联通城区到景区的美丽休闲廊道。以县道井枫线和村道井枫线至东澄村为主线,外联村道东澄岔口至梁宅、村道东澄停车场至平山、村道水口庵—丁山等道路,全长20公里,累计投资1.5亿元。

  “我们正在以通景公路为核心,以景引路,以路串景,着力编织、提升周边路网建设,打通四好农村的‘毛细血管’,辐射周边区域,有效盘活农村现有资源,为广大群众铺就致富绿色通道,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上虞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公路弯弯似玉带,带得青山变金山。依托美丽公路网构建起的核心景区交通环线,每年迎接游客近百万人次,其路景结合的独特风貌也被广大游客所称道,成为覆卮山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也为岭南乡积极打造覆卮山国家5A级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美丽廊道+果蔬采摘、美丽廊道+全域旅游、美丽廊道+民宿经济、美丽廊道+古村复兴……一条条蜿蜒畅达的立体式高品质美丽廊道,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经济特色和景观特色,成为上虞区内联外延发展的核心因子,也让村民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上虞不仅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在让群众出行更便利的同时,也让他们对道路交通的期盼从“能通则通”逐渐转变为“尽善尽美”。

  上虞极为重视美丽公路供给侧的有效提升,结合覆卮山景区游客集散地、景区停车场等设施,设置公路服务站,提供如厕、饮水、充电、休息等功能,不断完善、提升美丽公路的服务水平。从“路通”到“路美”,书写上虞交通人的为民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我省“除险保安强化年”,为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上虞区交通运输局作为交通隐患整治工程的主力军,勇担使命,计划用5年时间,持续开展农村公路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护航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造福百姓的幸福线。在上虞,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宛如一条条舞动的彩带,串珠成链、联网成片、纵横交错,畅通了城乡路网,串起产业风景,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佳豪)

诸暨:

数字赋能,奔富路上更有前景

  谈及诸暨,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离不开“西施故里”,这已经成为诸暨的一张金名片。

  而今,诸暨以“四好农村路”为引线,深入挖掘特有的“西施文化”,打造“西施之眼”“西施之泪”“西施之裳”“西施之恋”主题美丽农村路,建成约760公里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县道枫谷线、浬斯线成功创建省级精品示范路,以路为媒,有机串联起全域的美好风光,盘活乡村文旅资源,畅通助农增收新通道,让路与景相生、路与产相融。

  道路围着产业修,产业围着道路转,农民围着产业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串联的不仅是满目的风景,亦是奔富的“钱景”。

  眼下,名为“东和-新农都”的共富公交,正满载新鲜土货和百姓的期待,直达城区农贸市场,不断往来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构建起稳定的产销关系,高质量推动山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据统计,该线运行以来,参与人数达7562人次,为村民增收80余万元。一趟趟“共富公交”,载上东和乡的“绿水青山”,带着当地村民奔向“金山银山”。

  为了更好地建设、管养、运营好农村公路,诸暨更是巧借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积极探索公路数字化管理平台试点建设,基于新型测绘技术,形成支撑农村公路路网运行领域可展现、可统计、可管理的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底座,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

  2021年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确定在诸暨开展公路路网运行管理领域数字孪生试点工作。历经这几年的发展,诸暨已经完成公路基础设施管理平台的搭建,同时针对公路资产统计管理、公路智慧巡检、易淹没路段积水预警等问题进行多场景开发,实现“一屏掌控”的数据共享,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基层交通治理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试点还入选2022年交通数字化改革基层和社会“最佳实践”名单。以诸暨试点,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已成功申报交通运输部《在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全国试点。

  正如诸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四好农村路’不仅连着乡村与城市,更连着经济与民生、现在与未来。数字赋能,打开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数字新动能。”

  行驶在诸暨的农村路上,眼前舒然展开一幅交通兴、百业兴的繁荣画卷,蕴藏着浓郁的人文味、致富味、数字味。

  (董国军)

嵊州:

一路“嵊”风,添彩乡村美好生活

  不久前,全省“一路先行·公路先锋”党建子品牌培育示范项目名单公布,嵊州“一路嵊风”党建品牌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党建品牌成功入围。为持续推进“一路嵊风”党建品牌建设,嵊州以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本为契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努力构建“安全畅通、智慧绿色、治理高效、美丽富民”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以路强农、以路促旅、以路兴商,是嵊州“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当地人文、经济、社会多维度融合发展的见证。

  西白山是观山雾朦胧的好地方,山雾笼罩下村落山庄若隐若现的,眺望远处,东白山巅的风车阵依稀可见。“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拍出来的照片很有感觉,我朋友圈的小伙伴都在问这是哪个江南秘境。”在西白山环线游玩的摄影爱好者陈女士说。

  “四好农村路”,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交通网,不仅掀开了嵊州市“好山好水好人家”的神秘面纱,让人们在路上拥揽当地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人流、物流的聚集融通,让深山里百姓茶叶、香榧等农特产品“直达”城里人的餐桌,成功激活山区的“造血功能”和共富能力,擦亮了“一路嵊风”的富民底色。

  如今,嵊州“一路嵊风”农村物流体系提档升级行动成效显著,238个行政村综合服务网点已布设完成,共富驿站帮助农产品直达城市,“一路嵊风”农村物流品牌进一步打响,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据了解,通过建立“3个市级物流配送中心,11个镇级转运中心,238个行政村级末端站点”三级城乡物流服务网络,嵊州市开辟了香榧等4条特色产品专线,形成了以“公交带货为主,专线物流为辅”的运营模式。

  嵊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不仅要建设好‘四好农村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底子,同时还要用心运营好,打开发展思路,释放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无限活力,以开拓性的机制体制创新为‘四好农村路’的管养模式蹚出新路。”

  “建好容易管养难”是当前“四好农村路”面临的普遍困境,特别是山区的农村公路经常受台风、强降雨等灾害天气破坏,存在修复资金筹集难、修复效率低、修复标准低等突出问题。

  对此,作为我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国家级试点、深化农村公路财产损失综合险的试点县,嵊州颇有建设心得,给出解决方案——推行农村公路财产损失综合险,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通过政府买险放活企业资本投入,政企合作靶向制定修复流程、企业借力政府网络精准服务等措施,形成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灾毁抢险体制机制。

  据统计,嵊州每年投入500万元为948条农村公路购买共计37亿元的资产保险;累计修复农村公路1557条次,挽回农村公路资产3350余万元,灾毁公路修复效率提高128%,惠及城乡群众71万人,让百姓收获到稳稳的幸福。  (屠程堃)

新昌:

畅行城与乡,脉动新未来

  新昌之美,是行走在唐诗之路上的“字字珠玑”,是潜藏在一个个乡村里的千年传承与人文底蕴。而今,一条条通景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一个个乡村,盘活散落在灵山秀水之间的旅游资源,将大山里的“诗和远方”跃然呈现于人们的眼前,脉动着活力与朝气。

  一路通,百业兴;一路通,万景来。近年来,新昌县以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县为目标,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实施乡村共富联建旅游路三年行动,以点带面推进全域示范,让产业因路而兴、生活因路而富、乡村因路而美。同时,立足“小县大通道”定位,新昌县紧盯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制度流程、涵养清廉文化,以清廉交通建设助推交通运输事业长效稳定发展。

  “眼下,我们正在实施乡村共富联建旅游路,通过部门联手、乡镇联动,创新推出‘四联共创’工作模式,激活农村公路与农村发展的内在联系,努力把通村路建成通景路,打通乡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搭建乡村共同富裕跑道,让广大老百姓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新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吕长军说。

  一条路,造就一片景。顺着县道葫马线一路延伸,沿线的6个村联手推出“六看东茗”旅游品牌,形成了一条“下岩贝看雾、白岩看星、后岱山看戏、金山看花、东丰坑看桥、石下坑看水”的特色景观带,让游客“解锁”东茗乡的多彩玩法。

  不仅如此,新昌还善于“一路一名”,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和人文风情,提炼“四好农村路”的特色主题,厚续“四好农村路”的底蕴,让路与景相生、路与文化共荣。

  比如,西部丹霞风情线,主要围绕十九峰景区,依托新镜线(梅渚至镜岭段)、葫马线形成环线;南部天姥古驿线则主要围绕天姥山景区,依托104国道(二期)、里官线(官元庙至黄坛段)及新大线形成环线;东部生态康养线,主要围绕沙溪、小将两个东部乡镇,依托527国道(二期)、王金线及江拔线形成环线。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将景区与乡村连接起来,通景公路与通村公路融为一体,景村相融,文化相生,尽显诗画山水、江南人家的旖旎风情。

  让美丽路生金致富,才是“四好农村路”的终点。新昌以路为媒,加大精妙乡村建设,结合“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化品牌IP,致力描绘“四好农村路+”致富图景,吸引一大批回乡人投身乡村发展。譬如,东茗乡下岩贝村经营着30多家民宿,全年带动村民增收300余万元,将闲置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与此同时,新昌也在积极打造“新畅达”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通过“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邮合作”运行模式,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快递进村、山货入城、村民共富”。目前,已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8条,设置沙溪水蜜桃、东茗小番薯、回山西瓜等季节性特色农产品运输共富班线3条,并成功创建2022年度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四星级样板县。 (冯一颖)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和美绍兴 畅安智享 2023-08-04 浙江日报2023-08-0400006;浙江日报2023-08-0400008;浙江日报2023-08-0400009;浙江日报2023-08-0400018;浙江日报2023-08-0400010;浙江日报2023-08-0400017;浙江日报2023-08-0400015 2 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