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这个暑假,你用什么姿势读书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印发《浙江省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倡导多种形式的阅读,包括教师与学生同书共读、家庭亲子阅读、名家领读、名著导读、经典诵读等,同时明确各地各校要鼓励大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假期等时光多读有意义的课外“杂书”“闲书”。

  正值暑假,正是读书时。这个夏天,你用什么姿势读书?

  下学期要念小学三年级的彤彤,这几天都早早起床,翻开了《夏洛的网》。这本书是彤彤妈妈在学校“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选择的一本。像这样的推荐书目,她一口气买了10本。

  在一个小小的电子产品就能装下千万本书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孩子拿起一本厚厚的纸质书阅读呢?

  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阅读手册》中提到:“相比数字阅读,纸质阅读能刺激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处理情感共鸣和空间记忆。因此,纸质阅读可以留下‘更深的足迹’。”纸质书独特的装帧、厚度、重量、排版、触感,甚至墨香,都能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我孩子喜欢拿起书本然后沉浸其中。读完一本书,他说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说。这也与《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不谋而合。

  实际上,1941年,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教育家叶圣陶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心志专一、持之以恒,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更持续、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国内研究室主任陈苗苗曾撰文说。“整本书阅读”去年还被写进了语文新课标中。

  在《行动方案》中还提到了要将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相融合,鼓励大中小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类阅读资源,利用互联网阅读平台,营造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阅读环境。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时间都被切割为不完整的碎片。“碎片化”阅读便由此产生。

  “碎片化”阅读令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简易、轻松。有心理学家指出,简易的阅读会令大脑更容易捕捉到信息,刺激大脑形成一定兴奋感,更容易让在压力之下的读者所接受。而且,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

  “碎片化”阅读也使得数字化阅读方式更为普遍。据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2年,有77.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同时,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所需的时间比在纸质书籍上阅读的时间要少37%。

  但是,长期热衷或是偏好甚至是习惯于“碎片化”阅读,会使读者很难有时间深入地、系统地阅读。“就阅读整本书或者是纸质书,现在成年人阅读时长还不如小孩子。”浙江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说。

  阅读的氛围感也极为重要。这便是阅读氛围所带来的有利之处,也是建设书香城市和倡导“全民阅读”的原因之一。

  “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就像一次又一次探险。不过,任何奇妙的探险,都比不上和爸爸一起读书!”这个温馨的家庭故事,来自儿童绘本《和爸爸一起读书》。在所有的家庭活动中,亲子阅读无疑是优质内容之一。

  “手捧一本好书,于纸墨中体悟书香。”这是心心妈的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即将上小学四年级的心心和爸爸正在一起认真看书的场景。

  从一片点赞和评论中,有这样一条评论“好久没有捧起一本书了!”这也让心心妈陷入了思考:自己多久没有好好看书了?如果自己都不拿起书本,如何给孩子做榜样?

  《行动方案》特别提到了家庭亲子阅读。“孩子会耳濡目染地接受父母的阅读习惯,如果家庭的阅读氛围不浓,孩子便不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全国优秀教师、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校长葛龙玲说,“为了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学校要承担其中最关键的部分。”葛龙玲从2005年春天开始在校园里播撒阅读的种子,组建了“阅读新秀班”,在教师中传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组织志愿者老师每个周末到绍兴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也开拓了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的新模式,深受少儿读者的欢迎。

  如今,浙江的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常态化高质量开展,校园书香味更浓,学生“爱阅读”蔚然成风,家校社“助阅读”风尚基本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青少年学生读书品牌正在慢慢形成。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这个暑假,你用什么姿势读书 2023-08-04 浙江日报2023-08-0400013 2 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