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牌警告破短斤缺两治理困境
刘晓庆
刘晓庆
一个小档口,显眼处挂着一块“短斤缺两被黄牌警告商户”大招牌,路人纷纷为之侧目……7月30日,网曝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多家商户被亮短斤缺两警告黄牌,引发网友关注。7月31日,荔枝沟市场监督管理所回应称,警告牌必须挂满30天,如果改正了就会撤下,不改正则会继续悬挂。
对短斤缺两现象采取如此态度鲜明的处置方式,显示了当地监管部门的治理智慧,有助于消除短斤缺两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不少网友表示:“希望全国推广!”
现实中,消费者对于短斤缺两“陷阱”可谓是防不胜防。前段时间,美食博主“superB太”探访夜市商家,10斤海鲜缺3斤,9.6斤榴莲复秤后只有6.2斤,可谓触目惊心。
“潜规则”迟迟无法“见光死”,究其原因,一方面,商家在“暗”,消费者在“明”,商户在秤上做点手脚,隐蔽又简易,取证查处难、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虽然消费者偶有吃亏上当,但由于金额不大,很多人只是自认倒霉,或是要求商家补足差额了事。久而久之,对于商家来说,短斤缺两便成了“坑到就是赚到,没坑到也亏不到”的划算买卖。
然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品质和诚信的基座。对短斤缺两给予“黄牌警告”,无疑是打击宰客欺客现象的有益尝试。很多商家之所以屡屡钻空子,就在于其行为的“秘而不宣”:欺客只有上当者知晓,惩处只有执法者清晰,换一拨消费者,商户的“前科”仿佛就能直接翻篇。而挂上警告黄牌,让短斤缺两者再也无法欺骗。比起难以伤及根本的罚款,消费者看到明晃晃的“短斤缺两”警告牌后,用脚投出的票更能让商家“坐立难安”。
有人担忧,这会不会把商户“逼上绝路”。还有人疑虑,公开公示是否于法有据,让不法商贩承担法律之外的惩罚?对此,有法律人士指出,“黄牌警告”本身算不上处罚,只是一种信息公开和对消费者的警示,而且公开公示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贯穿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和监督全流程,有助于维护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当然,执法部门在制度执行上有必要更加规范,立法层面亦应考量基层治理中的实际困境,从法律供给上提供明确、权威的依据。
另外,黄牌虽然威力十足,但并非不可摘除。蚕食了诚信基座,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商家本就该自我反省、彻底整改,只要商户能不打折扣地纠错改错,不妨把验收合格后的“摘牌”当作挽回消费者信任的另一次机会。为期30天的挂牌警告,不仅能精准打击弄虚作假的“鬼秤”商户,也对其他经营者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有利于营造合法经营、公平买卖的市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