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新政,既扩内需更惠民生
张萍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下称《措施》)对外公布,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其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要求一度冲上网络热搜。
政策的顶层设计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条具体政策举措,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相关政策的传导,速度确实可谓很快。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北京、深圳、广州、上海住建委相继表态,将会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工作。7月3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已经“剧透”下一步动作,智能家电跨领域融合标准研制、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国内旅游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等消费提质行动正在路上。
消费对经济有多重要,我们都有所感悟。早在疫情暴发之前,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8.2%,消费潜力逐步释放。然而内需仍旧不足也是事实。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当然,须避免简单片面理解政策初衷,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积极扩大内需,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真正有效的促消费政策,是要让老百姓在把钱花出去之后真正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幸福感。像“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这类要求,可以直接回应群众呼声,惠及民生。
从上至下、由点到面,整个过程中,政策传导须及时,政策理解须到位,政策创新也须主动。这次《措施》中还出现了唯一的“地方元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提升乡村文旅设施效能。发挥浙江特色,促消费可以“写出”更多个性化文章。比如,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期间,四川、浙江两地宣布互相通过景区免门票等优惠举措,错时吸引本地游客赴对方省(市)旅游。“浙川互宠”不仅进一步推动浙川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也直接拉动文旅消费,打开地区间合作的想象空间。
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紧跟国家部署,针对制约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痛点和堵点,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推动尽快落地见效,与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等环节紧密衔接,“稳就业”和“促就业”相互促进,推动消费恢复向好,定会是个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