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念好“山海经” 奏响“协作曲” 架起“山海桥” 同筑“共富路”

宁波:携手二十年 描绘“山海协作”新画卷

  浙江,山海相依。“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条件,曾让浙江不同地区之间横亘着一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沟壑,浙江将之总结为“山海”差距。以山区26县为代表的“山”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海”的双向奔赴,成为发展路上的重要挑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浙江山海协作工程已持续实施20周年,为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项工作中,宁波肩负重任,牵手丽水、衢州、温州14个县(开发区)。到目前,省里连续考核20次,宁波年年优秀。结缘20周年,为了高质量发展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山海协作”持续迭代升级,宁波与这些地区共同书写的一部新时代“山海经”正徐徐展开……

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山海协作,题中之义就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大课题,宁波用产业合作来回答。

  数据最有说服力,2002年以来,宁波市与对口地区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754个,实到资金1125.9亿元。真金白银投入,精准到达特色生态工业、特色种植养殖业、高效生态农业、文旅教育产业、产业基金等领域,有效帮助对口地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在松阳怡智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厂区,一排排崭新厂房映入眼帘,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松阳怡智文教用品有限公司是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在2021年从宁波引进的项目,初期投资1.5亿元。

  在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像怡智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7.1平方公里,余姚出资1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如今,园区实现了路通、上水通等“七通三平”,成为丽水地区供地条件最优质、土地储备最丰富的园区。目前,产业园内入驻企业65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各类在建项目23个。去年,产业园实现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46.77亿元,工业增加值9.15亿元,实现税收收入2.06亿元,带动就业4000余人。

  先发地区牵手欠发达地区,纵观山海互济这场“大戏”,宁波把产业合作打造成了一块“金招牌”。以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培育和资源要素配套为主线,宁波蹚出了一条与丽水、衢州互动式“造血型”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新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宁波余姚企业江丰电子,是集成电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山海协作工程,在丽水投资10亿元,建设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

飞地,一体发展天地宽

  “飞地”,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

  前不久,位于宁波市的企业“易田精工”搬进了新厂房。从老厂房到新厂房,搬迁路不过5公里,却是一次跨越300多公里的“牵手”。原来,新厂房虽然地处宁波,但这块地却是宁波市鄞州区和衢州市衢江区共有。

  这个“共有”,正是浙江实施的“产业飞地”模式。为了促进山区26县的发展,浙江要求“山海协作”中作为“海”的一方必须拿出一块区位较好的土地作为山区的“飞地”,双方共同运营共同获益。易田精工新厂房所在地,正是鄞州区和衢江区1501亩“产业飞地”的一部分。

  这家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成立5年来,一直租用着一片不大的厂房。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扩大生产规模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在宁波地区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土地与厂房,企业的困境在2019年终于迎来了转机。

  当时,宁波鄞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来到企业,向企业推介“飞地”政策。按照“产业飞地”的政策,由宁波鄞州提供用地,衢州衢江提供用地指标,双方共同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合资公司,负责“飞地”运营,其中鄞州方投资占股49%、衢江方投资占股51%。落地项目企业正常运营后,双方还将按约定比例对税收进行再分配,其中鄞州得35%、衢江得65%,收益再次向衢江方倾斜。有了这块产业飞地,让工业发达、土地供应又紧张的宁波,可以留住企业,而衢江区增加了税收收入。

  截至目前,宁波一批“产业飞地”累计入驻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等项目19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一批“科创飞地”全部启动运营,入驻企业24家,引进项目29个。

  一片“飞地”,一体发展天地宽。发达地区的产业、资金、科技和市场,与偏远山区的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相嫁接,以产业、科创、消薄为主导内容的“飞地”应运而生,让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飞地”飞出了奇迹。

红绿融合,山海奔共富

  红色潮涌,青枝绿叶。去年,宁波市与丽水市(浙西南革命老区)结对,通过山海协作工程,一个个地处偏远的红色乡村、革命老区与宁波携手唱响了“山海之歌”,找到了缩小差距的密码。

  作为丽水当地有名的革命老区,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丽新畲族乡马村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1928年5月,马村村在赖家古宅成立了党支部,是丽水莲都区最早的三个党支部之一。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文化底蕴、鲜红的革命底色,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马村村被列入宁波—丽水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经过规划设计,一个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马村振兴计划开始实施。目前,村入口节点、村滨水公园、滨水游步道、古环村绿道等基础设施已完成建设。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赚到钱,真好!”在村“共富工坊”内干活的张大妈开心地说。乡党委发挥山海协作优势,积极引导新乡贤回乡创业,投资30余万元在马村村建立“共富工坊”服务站,并建立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共富工坊”6个,2022年共计招收工人130余人,给村民带来工资性收入190余万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步入新时代,“山”与“海”的手必将越握越紧。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行动,是实现山海互济、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宁波不断聚焦“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提供)

乡村振兴,书写“山海情”

  堤岸旁整齐的棕榈树,细长的沙滩在阳光映射下散发出金色光芒。明明是大山里的村庄,却让外来游客错生一种身处海岛之感。

  每逢周末,这个山中能看湖挖沙的村庄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丽水市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村委会主任徐宇军家的民宿又爆满了,他倚在门口发出感叹:“现在的生活真好!”

  谁也不会想到,2014年前长汀村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年年在县里垫底的“空壳村”。当时的长汀村被云和湖环绕,出行只能靠摆渡。“好山好水养在深闺无人识,关键是路不通。这是当时村干部的共识,但就是苦于没有资金扶持。”徐宇军回忆。

  好在2014年长汀村迎来了属于它的发展契机,村里修建了长汀桥,建桥资金中有来自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山海协作”的首笔10万元帮扶资金。“空壳村”的蝶变,正是从一座桥开始的。

  2015年年底,村里利用高山湖泊的景观优势,引入海滨沙滩的元素。长汀村变得有名了,但没过几年他们又有了新烦恼:因为旅游项目单一,对游客渐渐失去吸引力,长汀村的游客逐渐减少,网红村遇到了发展瓶颈。

  2021年,宁波市北仑区山海协作干部袁波到云和县挂职,徐宇军就试着把困惑同他说了说,两人从村头走到村尾,一遍看下来袁波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长汀村仅有沙滩,项目太单调。”

  不久后,一个为长汀村量身定制的改造方案出炉。3D彩绘、人工喊泉、花间倩影、芭蕉迎宾……全新打造的“长汀十二景”为长汀村增添了几分新鲜与别致。

  全新面貌的长汀村再次迎来旅游高潮。让徐宇军高兴的是,除了新建的十二景,村里的青石板路、观光廊桥、大源口古道、沙滩木栈道等项目都是在北仑区的帮助下建好的。现在走进长汀村的游客,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长汀村更美了!”

  山海协作,激活的正是乡村振兴的共富“因子”。宁波通过规划引领、项目示范带动,携手对口地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因地制宜,通过帮扶项目的实施,支持丽水、衢州地区特色产业,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动当地特色农旅融合发展,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20年,宁波共落实援建资金4.22亿元,援建项目973个,支持对口地区农村特色种植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带动村和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宁波:携手二十年 描绘“山海协作”新画卷 2023-08-01 浙江日报2023-08-0100006;浙江日报2023-08-0100009;浙江日报2023-08-0100012;浙江日报2023-08-0100016;浙江日报2023-08-0100019;浙江日报2023-08-0100008 2 2023年08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