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质量书写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新篇章
向阳而生 共享美好
本报记者 沈吟
再过80多天,杭州亚残运会的大幕将启,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将相聚杭城,在赛场上挥洒汗水、顽强拼搏。赛场之外,浙江残疾人自强奋斗的身影也从未远离。
过去的5年,浙江残疾人事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8+1”高质量助残行动等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残疾人高水平全面小康如期实现,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长兴县残疾人吴南兴自主研发出银杏面、银杏酒等衍生农产品,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自身致富的同时,他不忘带动身边残疾人共同致富。在县残联的指导帮助下,吴南兴建起小浦白果酒坊残疾人共富基地,吸纳多名残疾人就业。如今,基地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共富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能掉队。2021年8月,中国残联出台《关于支持浙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支持浙江通过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积累实践经验、提供省域范例。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大会,对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残共富作出全方位部署安排。省残联联合浙商总会和一批知名企业成立助残共富联盟,设立助残共富基金,并依托浙江大学设立残疾人共富研究中心,加强助残共富理论研究。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舞台,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省政府推进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四年行动;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就业帮扶政策措施13项;省残联全面落实残疾人免费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据统计,全省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63%,高于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
得益于电商助残计划的帮助,全省已有2万名残疾人实现电商就业创业。在绍兴花雕黄酒、湖笔制作等非遗传承中,在钢琴调律、有声书演播等新业态就业中,出现越来越多残疾人的身影。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浙江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织密筑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5年来,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29.4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6.6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护理补贴范围扩大至重度听力、言语残疾人。浙江还制定发布全国首个残疾人之家服务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506家。此外,慈善助残危房改造、残疾人家庭“净居亮居”等项目,有效提升残疾人居住品质。
精准施策、优化供给,这些年,浙江残疾人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在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省政府民生实事中一体推进助残服务项目,康复服务稳步提升,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惠及15万人次。我省还被国务院残工委确定为唯一省级“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下,浙江残疾人友好环境持续优化。省残联联合省检察院开展无障碍公益诉讼;组建爱心助残律师团;全省1518个基层党支部结对残疾人之家,3.6万名党员参与;全省已有无障碍观影志愿服务队165支,服务残疾人13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扶残助残队伍中来。
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同样繁荣发展、亮点纷呈。东京残奥会上,我省残疾人运动员斩获7金9银7铜,破5项世界纪录;雅加达亚残运会上,勇夺29金12银2铜;第十届全国残运会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浙江参演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省残疾人艺术团开展“新时代、共奋斗”特殊艺术百场巡演,精彩亮相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截至目前,我省已创建省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22家,县级以上残疾人艺术团体达75个,组织“残疾人文体活动进社区”2797场。
杭州亚残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我省残疾人运动员正积极训练备战,争取在“家门口”的大赛中再创佳绩。各级残联系统着力推动无障碍环境提升,统筹抓好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展示点建设,营造各方参与的浓厚氛围。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省广大残疾人将以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姿态,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绽放出彩人生。